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爵位上废除前朝五等爵位,仅留公、侯、伯三等爵位,武将以上战场立战功获得封爵,不过文臣就不一样了,因为文臣几乎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文臣因军功封爵的,纵观明朝276年的历史仅有三位。
王骥:靖远伯的威名
王骥(1378年-1460年),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他自幼刚毅有胆,晓畅戎略,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永乐四年(1406年),王骥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兵科给事中、兵部尚书等要职。在明宣宗和明英宗时期,王骥多次领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
正统三年(1438年),王骥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成功击破扰边的阿岱汗军,迫使阿岱汗、朵儿只伯远逃。这一战不仅彰显了王骥的军事才能,也极大地震慑了边疆的敌对势力。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更是主导了对麓川思氏势力的战事,率军进行了三次征讨麓川之役,以“威震滇西,保境安民”的形象融入滇西边地的三崇信仰,并被奉为迤西、滇缅一带的最大保护神。因战功卓著,王骥被封为靖远伯,成为明代首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他的封爵不仅是对他个人功绩的肯定,也是对文官在军事领域能力的认可。尽管后来王骥因“夺门之变”等事件受到牵连,但他的战功和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了明朝的历史上。
王越:威宁伯的传奇
王越(1426年-1499年),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今河南浚县)人。他同样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文官将领。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御史、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等职。在明宪宗时期,王越更是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王越在军事上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并在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立下赫赫战功。这些战绩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极大地提升了明朝在西北地区的防御能力。因此,王越得以获封威宁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王越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明朝首任三边总制,负责协调和管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战功本身,更在于他对于明朝边疆防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王守仁:新建伯的文武双全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官职。王守仁在军事上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这些战功不仅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基础,也极大地提升了王守仁在朝野的声望。因此,他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王守仁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阳明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使他能够与孔子、孟子、朱熹等圣人相提并论。王守仁的文武双全不仅体现在他的战功上,更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