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木牛流马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创造发明的运载工具,包括木牛和流马。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孔明北伐时所用,其载重约四百斤,每日行军数十里,群行三十里,向蜀汉大军运输粮草。
什么是木牛流马
然而,木牛流马的工作原理究竟是怎么回事,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今还不为人知。按照所述记载,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孔明的创造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类各不相同的运载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先后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很有可能是木牛的升级版。
总而言之,木牛流马“人不大劳,牛马不食”,证实以人工人力掌控。诸葛孔明以超越时代的才智,制造出轮腿配合的木牛流马。
在人的推动下,车轮中间移动,使四腿前后移动,而牛马在向前走的时候,腿着地,被上面的木板压住,又用杠杆把另两条腿抬起来,而人的配合使重心移到后面的两条腿上,实际的手腕一压,木牛就向前走了一圈,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直径那么长。
如此反复一抬一压,又有四腿可垂直伸缩前后活动配合山道坡度。正因如此,司马懿派出的侦哨探知后惊呆了,惊叹不已。
木牛流马是否真实存在
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木牛流马也杳无音讯。到当代,甚至于仍有人觉得“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小说杜撰,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为了显示诸葛孔明一直高于司马懿一筹,毫无疑问会对“木牛流马”有一定的虚构加工,但《三国志》等诸多史书史籍却也记述过木牛流马的普遍存在。《三国志》一书中6次提及“木牛流马”,例如“建兴九年,亮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不难看出,“木牛”和“流马”是2种各不相同的粮草运载工具,并且参考文献记述的木牛流马的每个构件都十分详细精准,不太可能是虚构。可惜的是,史籍中的文字说明尽管详细,但却没有将木牛流马的样子画出来,考古学家这些年,也没见过所谓的木牛流马的设计图纸。
有些人觉得木牛流马之所以会消亡,是由于其太过于笨拙,只能够用作应急救援,却不实用。但却也有人觉得,也许木牛流马仅仅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样子己经发生了转变,称呼也己经各不相同了而已。
考古揭开木牛流马真相,其实并未消失,只是换了名字
1982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一建筑施工队的施工人员在工地现场发掘出了一个古墓,陵墓中发掘出了七八个箱子,可木箱子里并不是黄金珠宝,却仅仅是3000多片碎陶片。
历史博物馆下决心,要将这一些碎陶片修复。令大家出乎意料的是,这三千多片陶片最终竟变成了一辆三轮马车。
在此之前,中国古时候的“三轮车”也只普遍存在于文字记述中,而并没有考古实物。并且该辆“陶三轮”的样子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叙述十分相似。
通过检验,陶三轮普遍存在的年代比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的时间还要早100年,难道说陶三轮便是木牛流马的原型?
宋朝高承也在《事物纪原》中直观写过“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换句话说,“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手推车,他们不仅没有伴随着历史消失不见,反倒还慢慢演变成了更加适合各类地形的推车。
结语
尽管木牛流马的真实原理并不神奇,但是在千年前就可以想到利用机械人来节省人力也是很了不起的。也许诸葛孔明能有这么多创造发明真的很感谢黄月英,因为黄月英是真正精通机械的人,许多创造发明的想法和雏形都是黄月英先提出来的。但三国还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社会,女人要想出头很难,黄月英也只能把这些功劳都放在诸葛孔明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