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这个名字,笔者认为是纵观中国古今,都是个相当惊艳的名字。扶苏其名来源《山有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毛传:“扶苏,扶胥,小木也。”马瑞辰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钱大昕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说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无限的期望。因为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后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在笔者心里,这便是仁君的表现。
就是这么一位仁君,却因一旨诏书,还是伪造的诏书。总有人说,扶苏可以救秦王朝。但其实,笔者认为,秦国根本就不需要扶苏去救,因为秦国的江山本身来说没有这么太大的问题。笔者可以这么说,对于秦,不知道多少亡国之君羡慕以及恨可以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位的十多年,真的把什么事情都帮子嗣办好了,匈奴被赶跑了,南越被平定了,长城修好上了,一切都办好了。扶苏上位之后,实行一些仁义政策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也没有强大的外敌至于内部的钱更是足够的秦国有“敖仓之粟”又有巴蜀这样大粮仓,不缺钱也不缺粮可以说在这种政治局面之下,登基的皇帝只要能够做到一点,那就是维稳所以秦国根本就不需要扶苏去救,只要能够维稳就行了而能够维稳,就是你能够把祖业守住,已经是一个帝王最低的标准了。
但是偏偏登基的是胡亥,以很多史学家都说,若上位的是扶苏,那么秦可能也会长治久安。扶苏继位能避免秦朝二世而亡并非强调他个人能力有多强,也不是认为“英雄造时势”,更不是肯定他的治国理念。而是因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就是由于秦始皇和他的实际继任者秦二世胡亥实行“以暴治国”导致失去了民心扶苏与他们不一样。他为人仁慈、主张宽政缓刑,是一块非常好的仁君的料子,能够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帮助秦朝渡过执政初期的危机,从而很有可能令秦长治久安。
扶苏继位,他真的会采取和秦始皇截然不同的执政方式。他会“弃暴政而行仁政,会废峻法而施缓刑”,会休养生息以缓和社会矛盾。虽然扶苏为人仁慈,但是性格刚毅。说起来令人唏嘘,赵高认为他“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这也是他们必须除掉扶苏的主要原因)。
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看出,扶苏“重儒术,亲文士”,在天下黎民百姓当中“素有贤名”扶苏更是秦始皇亲自培养的接班人,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本和军事资本。在朝中,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扶苏的坚定支持者,而扶苏本人又在秦始皇最信任的大将蒙恬身边历练。后人一直为他遗憾,有着蒙恬大军,为何不利用?扶苏不但得民心,而且得军心。恨只恨他的软弱,恨他所谓的贤德啊!当他自杀之时,是否也曾想过这江山,是否也曾想过接过父亲的大权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确实后人不会忘记如此贤德的人,一个惊艳了千年的名字。
参考资料《秦史》《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