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后的广西狼兵是形容广西的兵“如饿狼猛虎”般勇敢。像太平军和桂军等。提问描述中又问“和川军、湘军比战斗力怎么样”,我觉得没必要比谁牛。我个人觉得说这些容易引起争论。“狼兵”这个词,作为历史专有名词主要是指明朝的广西土司兵。
1.狼兵指的是少数民族
广西“狼兵”在历史上指的是明朝的专有名词“狼兵”,“狼兵”专指广西地区的土司武装,他们主要用兵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当然,兵源湖广(广东广西)、云贵地区也有狼兵。
因为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竞争过程中失败,许多人不断地南迁或向险要的山区迁徙。
他们熟悉地形、山区作战娴熟,明军以汉族为主,所以在与少数民族纷争当中经常处于下风。当然,举个例子不见得恰当只是为了说明“”:你用一百万军队围攻一座小山那肯定能打下来。但问题是一百万军队的各类粮食、调兵、管理成本,以及地形伤害你受得了吗?
为此,明清时期的政府,往往采用用少数民族的土司自行镇压管理属下或其他地区的土司武装,这些归政府调遣的少数民族武装就被称为“狼兵”。
2.狼兵的主要特点和战绩
因为是土司武装,广西“狼兵”的主要特点是狠、极为勇敢。明初将领山云(1375-1438年)就在正统二年(1437年)上皇帝书中说“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其中的“大藤峡”指的就是“大藤峡起义”。
大藤峡起义从洪武四年(1371)到明亡(1644年),前后共计273年,可以说从明朝建立一直到灭亡“大藤峡起义”就没停止过。那么,“狼兵”的主要战绩就是:镇压大明西南、东南从云贵川、湖广、两广广大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土司反叛,以及明政府错误民族政策导致的民族起义和国民民乱。
狼兵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既然山云在1437年就这么叫了,那么肯定对广西“狼兵”出现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否则,肯定要解释一二。
狼兵的第二个战绩就是应对东南倭寇以及北方的后金(清)军等各地外敌和叛乱,例如万历三大征中的后两次朝鲜战争、播州之役都有狼兵的功劳,特别是播州之役贡献颇大。
从当时的川军、湘军相比,其主要特点就是适合于山地作战、条件艰苦作战。尽管在倭寇、后金作战中,狼兵们战功赫赫,然而,随着大明的没落,广西狼兵也跟随土司投降了清朝。经过雍正“改土归流”,广西狼兵也就是土司武装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低,也就消失在历史中了。
于谦辅佐朱祁钰,比扶持朱见深更有利于大明
明武宗、世宗、神宗有个性?耍得忘了朱元璋是谁
朝廷给口饭吃就不会有农民起义,尊重他们不要呼为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