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文武官员总数有多少?仔细算起来,还不如现在的一个地级市
迪丽瓦拉
2025-07-11 21:33:58
0

御史曾经发过

清代一个省有多少正式编制?以江苏为例,不会超过500人

(统计的是文官)这样一篇文章,当时就有很多读者提出疑问,认为御史胡说八道,一个省的官怎么可能这么少呢?

江苏省正式官员不超过500名,确实是御史自己推算出来的,如果这个数字不足以让各位读者信服。那么,本篇文章将从正史以及清代笔记的记载中,来了解自康熙以后到道光时期,清代官员数量的情况。

关于清代文武官员总数有多种说法,在很多清人笔记中经常见到。根据刘献廷《广阳杂记》(这本书建议大家读一读)记载,康熙年间不包括八旗武职,文武官员的定额是15600员。其中文官正杂大小总计11951人,京城各衙门文官为2546人,各省地方官6404人,学官3001人。

绿营武职官员2651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文武职官,仅仅指的是品官,即一品至九品官员的总和。因为《广阳杂记》中没有提到八旗武职的数量,所以不够完整。

在《缙绅录》中,也有相关的记载,但也仅限于绿营武官。雍正四年(1726),全国绿营系统中,把总(最低级武官)以上至提督各官的总数为6813人,其中守备以上1830人;道光四年(1824)把总以上至提督各官总数为7578人,其中守备(中级武官)以上2053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把总以上至提督各官总数9452人,其中守备以上2502人。

《缙绅录》中为何要强调“守备”这个官,原因很简单,因为清代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引见,即官员通过任职考核后,需要皇帝亲自面试,最终决定是否实授。按规定,文官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引见,而武职最低的就是守备。或可推测,《缙绅录》中的这些数据,可能来源于各朝引见记载。

还有一本笔记为钟琦所著的《皇朝琐屑录》,这本笔记的可信度就很高了,因为钟琦本身就是一个中级官员,他是引用了当时的典章制度。

书中记载道光三十年(1850)全国文武大小各官数量:

“文职京官,自大学士至笔帖式,共2369员。户工差务,共36员。外官自督抚至从末,共8947员。武职京官,自领侍卫内大臣至整仪尉,共832员;都统总管至骁骑校,2795员;佐领1110员。外官自将军至炮手水手官,共2848员;自提督至把总,共7470员。核算京外文武仅22848员。”

根据这一记录,道光三十年时,全国文武官员总计为26408人,其中文官系统11352人(京官2405人,地方官8947人);武官系统15056人(在京4738人,地方10318人)。什么概念呢?就是清代全国的官员数量,不及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公务员数量。

此外,不少清史学者也对清代官员总数进行过推算,根据张仲礼先生的统计,认为清末中央和地方文武官员总数约为27000人,其中文官近20000人,武官7000人。这个说法也是引用咸丰五年《大清会典》的记载。

也有不少学者引用《大清会典》官缺进行粗略计算,认为在京和地方文官数量为18000人,绿营武官7000余,文武合计总数在25000人上下,再加上八旗系统武官近3000人,总数则在28000人上下。

如果把笔记、正史以及现代学者的观点结合在一起来看,我们可以笼统地说清代文武官员维持在20000至30000人不等,其中文官总数由清初的1万人增至清末的2万人。武官总数变化不大,八旗系统3000人左右,绿营7000至10000不等。

的确,关于清代官员总数是很难确切统计的,不过从官缺的角度而言,乾隆时期,文官七品以上的职能部门官缺主要有道员94缺、知府188缺、通判168缺、知州154缺、知县1296缺,加上其他地方系统的主要官员,州同以上到按察使、布政使,总数为2463缺,这个数字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再来说江苏一省正式文官的数字500人这个问题,显而易见道光以前地方文官总数不到9000人,以全国十八省计,平均数也就500人。这还不包括东北、新疆、台湾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官。因江苏是个大省,又有一些专职衙门(盐政、漕运、河道、织造等),所以比一般的省份还要多些,有些小省,恐怕连400百人都不到。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清代素有“与胥吏共天下”的说法,胥吏作为编外人员,其实才是各地行政的实际执行者,这部分人数量十分庞大,一个小县胥吏的队伍就有百余人之多,如果这样算下来,清代的“官”恐怕就有几百万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吴... 因为吴石将军的情报网里还有三位潜伏人员没有暴露。 他的最后一份情报就是写的这个事情。 因此为了保护这...
原创 黄... 在一场史无前例的起义中,黄巢凭借着极强的军事才能与铁血手段,在短短五年内席卷了大唐半壁江山,攻破了唐...
原创 郑...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民族英雄,他以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壮举闻名,捍卫了民族尊严与领...
原创 遭... 在秦惠文王决定处死商鞅之前,商鞅究竟做了些什么努力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呢? 虽然商鞅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
原创 三... 很多男性朋友或许不算历史迷,但大多数人都对三国充满热情。三国的英雄人物,每一位都有着让人热血沸腾的故...
原创 他... 在提到红军时期的领导人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朱德、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确,这三位领袖在我军历史中占据了...
原创 秦... 公元前210年春,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时,来到琅琊。此时,一个名叫徐福的人出现在秦始皇面前,立刻引起了...
一连串6个院子!良渚古城反山王... 10月19日,在第三届“良渚论坛”的分论坛现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享良渚古城反山王陵的考古新发现...
原创 元... 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完者忽都,原名奇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她出生在高丽,是高丽官员奇子敖的女...
原创 中... 一、五帝时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首篇便是《五帝本纪》,讲述的是黄帝时期的故事。尽管这段...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五虎上将”之说,但这是小说家罗贯中杜撰的,与历史并不完全吻合。相比之下,曹...
原创 他... 莆田有一位传奇人物,吴台,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吴台不仅是清朝的举人,还是北...
原创 朱... 我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家族几代男性的名字列表: - 朱元璋的高祖父:朱百六 - 朱元璋的曾祖父:朱...
原创 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出现了超过四百位皇帝。提到这些皇帝,大家通常会想到那些开创盛世、成就赫...
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年,学术研... 近日,以“邹韬奋与文化抗战——纪念韬奋130周年诞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韬奋先生的出生...
北方十大姓氏,北方什么姓最多?... 北方什么姓最多?毫无疑问是王姓,紧随其后的还有张、李、刘以及赵、杨等姓氏,俗语说张王李赵遍地刘,这些...
许纪霖:对战争没有体感的人,总... 撰文 | 丁欣雨 编辑 | 姜妍 “中国人,包括我在内,多多少少对于日本政治家,我们都期待着他们什么...
论高级审美,还得是咱们老祖宗!... 古人才是设计鬼才! 连成语都不是白叫的,每个词里面都藏着一个文物。 「金戈铁马」 我们都知道是形容战...
原创 刘... 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因其过人的智慧和出色的谋略,世人称...
原创 手... 李善长是大明朝的第一位开国功臣,也是开国六公爵中唯一的文臣。他在建立大明帝国时,获得了朱元璋的极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