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总理为什么搬离西花厅愤而不回?为何在国务院两次自我检讨?
迪丽瓦拉
2025-07-12 15:34:10
0

周总理居家办公的西花厅,坐落在中南海大院西北角,是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四合院,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曾在此居住。北洋军阀时期是北洋政府国务院,后来又成了国民政府北平特别市政府所在地。

中南海西花厅不允许随便进出,但天津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纪念馆,有个一比一比例的西花厅,格局布置一模一样。如果你去参加,你会发现,西花厅外院有个荷花池,池边有座小亭子,冯国璋手书“不染亭”。当时有人写打油诗讽刺道:“清风明月西花厅,亭虽不染主人污”。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成了西花厅的主人,新主人新面貌,曾在西花厅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一位工作人员,

对周总理的作风概括了16个字:“身居高位,两袖清风,总理职务,平民生活”。

新旧主人对比,正可谓——

海棠依旧西花厅,清风明月大不同。

《人民日报》曾有位著名的女记者叫金凤,也是个著名作家,《邓颖超》传记的作者。上世纪50年代,因一篇重要稿件需周总理亲自把关,她第一次来到西花厅。天突然下起了雨,她就在周总理秘书办公室等候。忽然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陈旧的屋顶漏雨了。秘书赶快找了一个旧脸盆接水,然后又找了一个旧脸盆,直奔周总理办公室。不一会儿,秘书回来。

金凤问:“难道总理办公室也漏雨吗?”秘书点点头,金凤大吃一惊,她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能相信,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会身居“漏”室呢?她在后来的文章中深情写道——“那雨水滴在脸盆里的声音,一滴一滴地,那样清晰,真像滴在我的心上。我默默地坐着,心想,如果大家知道的话,这雨水声也会滴在全国人民的心上。”

西花厅由于年代久远,不仅漏雨,而且廊柱已暗淡陈旧,雕梁画栋也已斑驳褪色,早已不复昔日王府豪华气派,尤其是地面返潮,周总理因此得了关节炎。

但居此“漏”室,周总理却常常居之不安,不断告诫大家“不要忘了延安”——买衣服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尽量买便宜的;做饭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做的简单些;住房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住得尽量简朴些……

在他看来,陈旧潮湿的西花厅比延安窑洞强多了。但在延安工作过的一些同志却表示,这还不如延安窑洞,延安窑洞还冬暖夏凉不漏雨。

房屋漏雨秘书修,周总理震怒气不消

1959年底,周总理和邓颖超要到广东学习。行政秘书何谦向周总理办公室主任请示,说自己留在北京主持修一下房子,得到批准。

在维修过程中,把返潮的地砖换成了地板,更换了腐朽的梁柱,简单地油漆和刷墙,把厨房和北房打通。为了光线好一点,在周总理办公室加了一个吊灯,换下了旧窗帘。另外从钓鱼台国宾馆要了一张闲置的床,换下了老旧的木床。

《周总理年谱》记载:1960年3月6日,周总理从广东回到北京后,发现身边工作人员趁他离京期间将他的住房进行了维修,当晚就离开暂住钓鱼台,要求把室内原来的家具(含旧窗帘)换回来。

工作人员看到周总理生气很紧张,赶紧把旧家具换回,新窗帘撤掉。周总理余怒未消仍不回来。工作人员无奈请陈毅元帅去劝说,陈毅称人家工作人员也是为你好,你都得关节炎了,铺好的木地板不能让再撬掉吧?那不更浪费了。

周总理气消回来后对工作人员说:“搬回来吧,我心不安;不回来吧,你们心不安”。“有的老百姓三代人住在狭窄的房子里,你们把我的房子修得这样好,我住里面能安心吗?”

后来周总理的侄子,也就是邓在军的丈夫周尔均劝周总理说,西花厅也是文物,维修一下也是为了保护文物。周总理则让他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感慨地说,安得广厦千万间,想起百姓心不安!

周总理曾问何谦秘书:“我在银行里有多少存款?”他本来想用自己的存款把修房子的费用还上,但存款不够,他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赔又赔不起。”接着又自责地说:“这次修房子,那样一个修法我不知道,责任在你;但在修缮过程中,我没回去看看,这是我的错。”

听到这里,何谦秘书的眼泪夺眶而出。

何谦秘书是一位红军老战士,1940年就跟周总理当副官,负责警卫、行政、生活,一直跟随周总理20年。他在日记中总结周总理对他的批评有4点:

一、维修房子我不反对,为什么一定要修那么好?

二、你知道我要求得严,你没有掌握这条原则;

三、你跟我一起工作20年了,我的一切要求你了解;

四、国务院办公的地方都没修,把我住的地方修那么好,这怎么能使我安心呢?

何谦后来回忆说:“我20多年跟随周总理工作,第一次受到周总理严肃批评。”为了修房这件事,周总理曾2次在国务院会议上作自我检讨,说:“我住的房子修了,你们去看看,我要求勤俭节约,自己没有做到。”“我的房子修了,带了个头,这是个很坏的头,我心中不安。”

1973年,西花厅池子岸石塌落,房屋的明柱和窗木失修,油漆起皮脱落。装修部门提出要维修,得到的回答是:

请示总理,不让修

对自己的住房维修严格要求,作为国家领导人,周总理对建设办公大楼也严格把关。1958年以前,周总理还兼着外交部长,他曾对外交部的同志讲:“在我当外交部长的时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房子和办公用具,一定要勤俭办外交。”

在筹备庆祝建国10周年十大建筑过程中,有人提出修建政府行政办公大楼计划,周总理坚决反对,表示只要我还当总理,国务院就不盖办公大楼。

直到1976年去世,周总理都践行着这条诺言。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周总理以自身的初心风范,印证了公明廉威的道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南博物院更名 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10月12日,湖南省博物馆发布更名公告,湖南博物院更名为湖南省博物馆,自公告之...
原创 历... 朝鲜半岛自隋朝起,就与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隋朝因进攻高句丽而灭亡,明朝在援助朝鲜抗倭后面...
原创 小... 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极为严密,社会等级分明,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每个举动都充满威严。因此,民...
原创 八...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朝建立的基础之一,最初在清朝建国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制度不仅帮助清朝迅速打下江...
原创 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性格非常刚烈,脾气也十分暴躁。尤其是对于恶事,他绝不姑息,凡是触犯到他的人,都...
原创 汉... 关于汉朝为何能击败匈奴,许多历史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汉朝的武器先进,历史上曾有“一汉敌五胡”...
原创 大... 历代君主与权臣常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朝代更迭的速度往往很快,没有哪个朝代能延续百年。最终,君王贪...
原创 捻... 在咸丰年间,清朝面临着全国范围内的起义和内乱,太平天国、捻军和陕甘回变是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三大运动。然...
原创 朝... 最近两天,朝鲜国产驱逐舰的发展,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因为,朝鲜国产驱逐舰,在已经下水、舾装的情况下...
从版刻形式识别版本——明刻本 明代刻书多,刻书机构比唐五代、宋金元更多,刻书地点可说是遍地开花,难以详举,是我国出版事业和印刷技术...
原创 韩... 大家好,我是兰台。 如果你常上网,可能见过这样一些说法: - 蚩尤是韩国人; - 孔子是韩国人; ...
原创 三... 典韦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他的武力堪比吕布和张飞等英雄人物。典韦的性格刚烈且不容忍任何欺负,...
陕西发现名相张九龄夫人墓地 10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一处唐代家族墓地的考古成果,通过一处编号为M2...
原创 清... 古代的文人习惯记笔记,虽然这些笔记中的许多内容荒诞不经,缺乏历史价值,但也并非全是作者的虚构。在一些...
原创 吴... 吴京的"皇族身世"之谜:历史真相与家族传说 近年来,演员吴京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自己的家族背景,声称...
原创 滇... 1942年7月,戴复东还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练习双杠。突然,一位高年级的同学走到他面前,问:...
原创 3... 在封建时代,女性被要求遵守“三从四德”,而“好女不事二夫”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若丈夫去世,妻子常常需...
陕西发现一处唐代墓地,墓主是宰... 10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一处唐代家族墓地的考古成果,通过一处编号为M2...
历史剧的使命是搭建一座桥 近日,由我执导的电视剧《阵地》播出了。接手《阵地》这部作品,源于我对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的深切敬意。...
原创 历...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核心领土主权问题,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自2025年以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