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蒋介石用人有一条很重要的准则,那就是看对方是否忠诚,只要达到了这个条件,即便能力差一些也能得到重用。他身边的很多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会想尽办法来钻营,于是就出现了
胡宗南、汤恩伯
等“能不配位”的情况出现。
黄埔一期中还有一个黄杰也是非常善于迎合之人,摸透了老蒋的喜好之后,他使用了一些小心机故意被蒋介石发现,从而开始了飞黄腾达之路
黄杰是湖南长沙人,早年曾就读于长沙岳云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后来听说革命军在广州开设黄埔军校,他便选择了南下报考,最初肯定也是有一腔热血的。
黄埔一期共有六百多人,各个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秀青年,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论成绩,他们好不过蒋先云,论情商,他们高不过陈赓,因此只能想些别的办法吸引到校长蒋介石的注意。
其实说起来黄杰跟胡宗南的做法,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做足了表面功夫。
胡宗南是在一次越野跑步考核中故意露短,在蒋介石面前混了个眼熟。那次考核蒋介石非常重视,所以跑到学校里去看了整个过程。
所有学生都希望能拿第一、拿个好成绩来获得校长的赞许,但胡宗南身体瘦弱较为矮小,想拿第一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他很明白一个道理: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间的总容易被忽视,只有第一和倒数第一能被人看到。
所以胡宗南就选择了跑在最后,而且他跑得特别慢,比倒数第二还差了一大截。蒋介石看后果然大怒,当即把他叫到身边准备责骂。
不过胡宗南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什么“自己自幼体弱,但为了革命愿意付出一切”随口就来,总之就突出一个自己很惨,但为了国家一直在坚持的形象。
蒋介石就吃这一套,在谈话间得知胡宗南还是浙江老乡后,老蒋就记住了眼前的年轻人,这是胡宗南发家的第一步。
黄杰的做法也很简单,黄埔刚刚建立时,蒋介石作为校长特别勤奋,吃住几乎都是在校内,而且没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去巡视。
某天蒋介石吃了中饭想着去看看学生们的表现如何,当时正值烈日当空,大部分哨兵吃饱了饭昏昏欲睡,老蒋巡视了几个哨岗见到的都是这副样子,心里非常失望。
不过当他走到军校正门口时精神一振,因为岗亭外的哨兵站得笔直,即便满头是汗也纹丝不动,双目还非常有精神。
因为有前面几个人做反衬,老蒋此时有些激动,他连忙走了过去,意外发现地上有滴落的鲜血。顺着一看,原来血是从哨兵手中流出来的。
蒋介石非常好奇地问:
你的手怎么了?为什么会流血?伸过来给我看看
。
哨兵照做着把手伸了过去,蒋介石看到他手心正握着一颗图钉,手掌上有很多个被图钉刺破的小孔,有几个还在滴着血。
蒋介石有些诧异,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哨兵的语气很是坚定,回答道:
报告校长,我眼下虽然只是一个哨兵,但我也知道军人之作风,坚决不能打瞌睡,所以用一个图钉来提醒自己,如果困了就刺自己一下,一定要保持精神!
老蒋听后非常高兴,连忙称赞“了不起、了不起,古有苏秦锥刺股,今有......”说到这里,老蒋才发现自己还不知道哨兵的名字,于是问道:你叫什么?
“报告校长,学生名叫黄杰!”
蒋介石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
古有苏秦锥刺股,今有革命军人黄杰钉刺手,你们都是好榜样!
再交谈几句后,老蒋就返回了办公室,从此黄杰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他脑里。
从蒋介石询问哨兵名字这里就能看出,原本他对黄杰是没什么印象的,万事开端最重要,黄杰就用自己的“小心机”让蒋介石记住了自己。
后来黄杰就一直跟随老蒋,1928年的二次北伐战争期间,他还救了蒋介石一命。
当时北伐军光复济南,正欲一鼓作气继续北上,但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为阻止中国统一,开始在济南疯狂屠杀我国军民,蒋介石就在济南的山东督办公署内办公,也遭到了冲击。老蒋身边的卫兵不多,情况一度非常危险。
关键时刻,黄杰率部赶到了,他带着人拦住日本兵,把蒋介石救了出来,还把自己的马让给了老蒋,一直贴身保护,直到蒋介石安全撤离济南,他才放松下来。
这次救命之恩,让蒋介石对他的好感更上一层,此后让黄杰担任了嫡系第2师师长、税警总团团长等职务。
其他人看黄杰受宠眼红,就跑去向老蒋告状,结果蒋介石回道:
谁都有可能背叛我,但黄杰他绝对不会。
这句话就能看出黄杰的地位!
不过这黄杰的能力在当时并不突出,甚至在兰封会战中做了一回逃跑将军。
当时他奉命率部阻击日寇16师团,结果还没交火,他就先跑了。
这一跑就坏了大事,国军防线出现大缺口,日本人轻松夺取了商丘,使其他友军腹背受敌。
这么严重的后果,自然激起了民愤,其他将领也把状告到了老蒋那里,蒋介石只好暂时将黄杰撤职查办。
不过对黄杰来说不要紧,他依然隔三差五就去向蒋介石表忠心,因此没多久又被安排去做军事教育工作,1943年还恢复了军职,继续带兵打仗。
所以说,在国军中的用人准则真是一言难尽。
在解放战争时期,黄杰先去做了军事教育工作,直到局势几乎已定时,他才担任了
第1兵团司令官、湖南绥靖总司令、省政府主席
。
这几个职务看着很威风,似乎黄杰已成了一方大员,但他担任这几个职务时,程潜、陈明仁已在长沙起义了,所谓的司令官也好,省政府主席也好,实际上都管辖不了多少人。
更何况他这几个职务也没担任多久,在解放军的打击下,黄杰率部节节败退,本来准备在云南休整一段时间,结果遇上了卢汉起义。
眼看云南也没办法待了,黄杰只好继续南逃,一逃就逃到了越南。越南当时大部分还在法国的统治下,黄杰入境不久便被法国人缴了械,此后过了几年的囚禁生活。
1953年,蒋介石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接回了这支残军,可怜黄杰的部队中,已经有千余人死在了越南。
如此悲惨的遭遇,台湾省内的国军士兵无不表示同情,蒋介石也趁机造势,宣传黄杰为
“海上苏武”
,让台湾省内的军民都向黄杰学习。
有这层因素助力,黄杰返台只两个月就担任了台北卫戍司令部司令,并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此后黄杰的人生仿佛开了挂,像
“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
等台湾省的重要职务他当了个遍,还被晋升为一级上将。
所有到达台湾的黄埔学生,没有一个有他这么风光,不过黄杰对蒋家的忠诚还是无可挑剔的,辅佐完老蒋又辅佐小蒋,1972年他已经69岁要退休了,硬是被蒋经国请出来继续担任所谓的“总统府战略顾问”。
1996年,黄杰病逝于台湾,终年93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的人生倒也还算圆满。
黄杰抗日时期也是立过战功的,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著名战事他的表现也算可以,只不过临阵脱逃始终是一大污点。
如果他能在兰封会战时积极配合,说不定职务还能有新高度,选择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