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有多高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接近尾声,
人民解放军以万钧之势横扫整个大陆,
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胆战心惊。
10月27日,
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突袭金门失利,
一打金门
以失败告终。
29日,
毛主席致电各野战军,
要求以此次进攻金门失利为戒,
力戒轻敌和急躁的思想,
等到时机成熟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
为了早日解放台湾,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张进行,
甚至还加快了组建新中国海军和空军的步伐。
1950年6月26日突然爆发了朝鲜战争,
美国政府借机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在当时我国海军和空军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下,
如果强行渡海作战无异于作无谓的牺牲。
更为迫切的问题是,
美军迅速卷入朝鲜战争,
导致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面临着美军的直接威胁,
如果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发动对台作战,
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是承受不住的,
迫于这种形势,
解放台湾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等到朝鲜战争结束后,
立刻有人把攻击金门的准备工作计划报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没有急于表态,
批示要多方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再予定夺。
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震就这个计划给中央军委写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列举了攻打金门的各种不利因素,
还提出为攻打金门做准备的建议:
一是要先拿下上下大陈岛,
便于兵力集中使用;
二是要先修通福建铁路以保证战时物资供应,
这条铁路还有交流物资的经济意义。
毛主席对此批示“此意见可注意”。
有关部门也对攻击金门所需作战费用做出了概算,
这笔费用预估会高达约5万亿元,
恰好此时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也认为目前攻打金门没有攻克的充分把握,
毛主席同意了陈毅的意见,
也认为这时不应动用这么大一笔的经费,
因为此时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是新中国最为紧迫的任务。
但在朝鲜战场上一无所获的美国不甘心,
明目张胆地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舆论,
实行“放蒋出笼”的政策,
宣称不再限制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
有了美国撑腰,
台湾国民党当局随即在福建、浙江沿海和山东一带发动了一系列的袭击和破坏活动,
蒋介石为了抱紧美国的大腿,
提出要同美国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好让台湾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护。
毛主席眼看台湾问题要被国际化的趋势,
当即决定“二打金门”。
1954年9月,
人民解放军分两次连续多日对金门进行惩罚性炮击,
以此打痛台湾当局并把台湾问题突出地提到国际社会面前。
炮击金门后,
毛主席指示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
一举解放了大陈岛外围的岛屿和浙江沿海的全部岛屿。
在中国政府炮击金门的警告下,
美国政府依旧执意同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人为地加大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难度。
在这种形势下,
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
把解决台湾问题的重点转移到促成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和平谈判上来。
1955年4月11日台湾特务妄图谋杀周恩来总理而炸毁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的包机,
所幸周恩来总理因应邀访问缅甸没有搭乘该包机而幸免于难。
在这样的情形下,
4月23日,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亚非会议期间宣布,
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周恩来代表的中国政府如此大度,
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而这一决策正是毛主席作出来的,
为了实现祖国早日统一,
毛主席主动放弃国共两党之争,
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
期待通过国共第三次合作以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1956年春,
毛主席邀请他多年的党外老朋友章士钊先生亲赴香港找有关人士给蒋介石捎去一封信,
表达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令人动容的是,
信中还特意附上了题有“奉化庐墓安然、溪口花草无恙”的照片。
1956年10月3日,
毛主席
通过曾在赣南和蒋经国共过事的曹聚仁
向国民党传递重要信息——
只要台湾同美国断绝关系并回归祖国,
其他一切都好办,
台湾一切可照旧。
1957年4月16日,
毛主席在欢迎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华的酒会上,
特意向外界传送“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信息,
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但大陆的和平诚意却被国民党当局视为“统战阴谋”而加以抵制,
波匈事件发生后,
美国对华政策重新强硬,
国民党又派飞机往云南、贵州、四川和青海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
甚至出动飞机到福建沿海轰炸,
蒋介石还特意在金门、马祖一线增兵多达其地面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
面对台湾国民党当局如此执迷不悟,
毛主席一声令下,
1958年8月23日近3万发炮弹轰炸了金门国民党军阵地,
接下来又连续几天炮击,
基本上封锁了金门。
美蒋海军组成联合舰队妄图为运输船护航,
毛主席大手一挥继续打!
联合舰队一靠近金门就遭到人民解放军铺天盖地的炮火轰击,
美国军舰掉头逃跑,
此次炮击打出了美国人只会耍嘴皮子的本质。
美国为寻求脱身,
企图以金门、马祖换取台湾和澎湖列岛进而逼迫蒋介石接受“划江而治”,
实现“一中一台”的无耻阴谋,
毛主席从民族利益大局出发,
毅然摒弃前嫌,
果断决定继续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里,
日后再将金门、马祖和台湾、澎湖列岛问题一起解决,
维护了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
毛主席此举粉碎了美国企图把金门和马祖让给大陆而继续占据台湾,
实现“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阴谋。
1958年10月13日毛主席会见曹聚仁时提出,
只要蒋氏父子抵制美国,
我们就可以同他合作。
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
台湾、澎湖列岛和金门、马祖都可以由蒋氏父子管,
可管多少年。
毛主席的谈话精神被周恩来总理概括为“一纲四目”——
一纲
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
其他一切问题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妥善处理”;
四目
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
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皆由蒋介石全权处理;
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部分皆由中央拨付;
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后,
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再进行;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一纲四目”实际上成为后来“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到了1970年代初,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
1972年
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发表了
《中美联合公报》,
美方首次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并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个中国”的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这为中国在适当时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
毛主席有生之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他手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但
睿智的邓小平继承了毛主席的遗志,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
并率先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成功地进行了实践。
如今,
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归祖国20多年了,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更加迫切期待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彻底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