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脊梁》:以真实细节探寻历史渊源
迪丽瓦拉
2025-07-13 02:32:48
0

近日,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与媒体人、自媒体博主“好人大哥”王阳以“中国人的脊梁”为主题进行了对话,并于活动中发布了王立群最新版本的作品《中国脊梁》。

王立群

王立群是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为担任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而被大众所知。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语言流畅幽默,擅长通过故事来讲解人物,透过人物来阐发精神。

《中国脊梁》一书延续着王立群的风格,由浅入深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十位圣贤、英雄为民请命、马革裹尸、一往无前实施变法等故事。

与王立群对话的王阳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也是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在对话中,他们回顾了华夏文明史中三千年来那些“国士巨匠”的一生作为,并分享了自身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感受。通过解析历史人物的精神遗产,探讨这些遗产如何影响现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王立群(右)与王阳对谈

分享会中,王立群首先回顾了张骞、苏武、李广、孟子等历史人物的精彩人生。他强调,这些人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载体。“中国脊梁”不仅指历史上英勇奋斗的人们,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坚韧不拔、为国奉献的精神品质。

精神的世代传承

当被问及为何出版《中国脊梁》一书时,王立群表示,他在参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及其他讲演时,积累了大量令他内心触动的内容,当他将这些文字汇集起来时,竟然发现,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中国脊梁。

由此,王立群联想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里面提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王立群围绕这段文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释,并详细讲述了历史上十位圣贤、英雄为民请命、马革裹尸、一往无前实施变法等故事,解读了他们如何用自己的生命诠释“脊梁”精神。

孟子、屈原、卫青、霍去病、李广、苏武、张骞、华佗、王安石、岳飞,是书中的10位圣贤、英雄。如果没有他们,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半的儒家思想、一位爱国诗人、几位军事将领、一个卓越的外交家,一条造福千年的商路、一个改革家、一位神医,更为关键的是,如今每个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人纷纷何足竞”,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的故事,“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的传奇,独立不迁、九死未悔的精神……都将不复存在。

王立群认为:“历史的书卷在不断翻动,时代在不断前进,中国脊梁的具体形象也不断在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其精神是不变的。”当代科学家、道德模范、奥运健儿的贡献与精神,与古代墨家提倡的“埋头苦干”“不慕虚名”“勇于担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世代传承。

“古人的精神支撑我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分享会中,王立群也与王阳就《中国脊梁》一书中涉及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交流。关于卫青的成功,许多读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天幸”,即运气好。对此,王立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王立群认为,尽管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有一定的外戚背景,但他的成功并非单纯依靠运气。卫青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他的晋升和成就主要基于实际功绩。他能够灵活运用战术,如在龙城之战中选择了直捣匈奴王庭这一出其不意的策略。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因为那里不太可能有重兵防守。他还顺应了武帝一朝战争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的变化,进行大规模骑兵军团的机动作战,使汉军能够更加有效地打击匈奴。此外,卫青对待士大夫礼貌周到,对待士兵慷慨仁慈,使他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和效忠,低调谨慎的个人品质也是他仕途顺遂的重要因素。

谈及令司马迁感到“意难平”的将军李广,他虽然屡建战功却未能封侯。王立群依据事实进行了客观分析。在对匈奴的关键战役漠北之战中,汉武帝和卫青确实因主观原因将李广排除在立功的机会之外。然而,李广本人缺乏政治敏感、未能及时调整战术以适应形势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李广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他的精神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种宁折不弯的坚毅、军人的血性和为国效忠的决心。

王阳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曾多次参与“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在这次对话中,他也与王立群探讨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王立群讲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诸多细节,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他梳理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张骞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中国脊梁》一书中,王立群通过对孟子思想的解读,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人格的源泉,还分享了孟子的强势人格如何影响了他的个人成长之路——王立群回忆起少年时两次失学的经历,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1958年,他满怀希望准备进入一所重点初中,却因家庭出身的原因被分配到了一所简陋的民办中学。在那里,他不仅要学习,还要为了学校的生存而打工赚钱。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但也激发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王立群感慨地说:“在那个年代,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我们想要继续上学,就必须自己去挣学费。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着我度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

探究形塑中国的历史根脉

《中国脊梁》一书中的汉朝人物故事,源自《史记》中的“列传”。王立群与《史记》结缘颇深,研读《史记》长达58年。在本次对话中,王立群指出,秦皇汉武虽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时代,但他们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对外政策,仍然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始于秦始皇的大一统理念,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而汉武帝时期开拓的辽阔疆域、文官制度以及推崇的儒家文化,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今天中国人的头脑和生活中,还沉淀着儒家的种种因子。汉武帝的军事策略不仅注重实战效果,更重视战略部署和长远规划,这些都与现代大国发展的战略思维有着相通之处。

结合《中国脊梁》中主讲的苏武、张骞、卫青、霍去病等人物,王立群肯定了这些人物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汉武帝作为统治者的任用有关,同时也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默契配合是成就伟业的关键。

在对话过程中,王立群教授和王阳都表达了对青少年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视。王立群谈道,“家国情怀”是高考作文的核心考察方向之一,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要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必须依赖丰富的、生动可感的历史细节,必须对历史事件建立感性的认识。

在以概括性叙述为主的历史教科书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往往只有寥寥数语的介绍。在王立群的《中国脊梁》一书“苏武:一个不屈的脊梁”这一章节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苏武的生活与经历。王立群讲述了苏武出使之前的职务、出使匈奴的历史背景,深入探讨了当时的汉匈关系,以及苏武无辜卷入匈奴内部谋反事件的始末,包括他被审判、卫律逼降和李陵劝降的全过程。书中还描述了苏武回国后经历的三件大事,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他的赞颂。这些详尽的叙述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了苏武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尤为重要的是,书中特别提到了苏武在即将受到匈奴审判时,毅然选择自杀以避免汉朝蒙受耻辱的壮举,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匈奴单于。此外,书中还详细描写了李陵劝降时使用的心理战术,以及苏武在持节牧羊期间面临的孤独与绝望——他面临着很可能没世无闻、家破人亡且所效忠的汉武帝已逝的局面。这些细节凸显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品格,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上个世纪真的...
原创 历...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濒临海洋,那就偷着乐吧!临海国家有很多优势,可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原创 苏... 苏德战争是二战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伤亡最惨重的战场,也是大规模坦克集群鏖战的主战场,无论是德...
原创 为...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多年间,深深的影响了周边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都...
原创 曾...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后...
原创 赵... 赵云在长坂坡一役七进七出最后救出少主阿斗,从此成为刘备的心腹。而他这么做的后果他自己比谁都清楚,对于...
原创 元... 作为一位相当出色的军事家,扩廓帖木儿凭借着才华在元朝之中立足。在早年他就在朝堂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身...
原创 为... 在中国有句古话“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女子也比得上男子,而须眉就代指男人。原因就是古代男子以蓄须为美...
原创 为... 那个晚上,天上竟无月光。黑暗吞没了一切,连萤火虫的微光也消失无踪。吴起那夜辗转难眠,心中挣扎不已,最...
原创 中...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永恒的,有强大,必然就有衰弱,而且在世界历史中,一旦国家...
原创 诸... 阿斗就是刘禅,蜀国的第二任皇帝,许多人都认为他是虎父犬子,民间更是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人们之所以...
原创 朱...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刘伯温看到桌上的饭菜后,吓得筷子都拿不稳了 网友们常说"开局一个碗,结尾一个国",...
商代族徽 青铜铭文 商代族徽 青铜铭文
原创 为...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国家,在街上很少看见老年人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与中年人,可以说是国民永远都处在...
原创 中... 万里长城一眼望去,连绵不绝,其广泛分布于北京、天津、陕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辽宁、山东等共计15...
原创 和... 人人都说康乾盛世,但是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之间还有一个在位十三年的雍正为盛世做出的贡献...
西班牙的六大罗马历史遗址 希斯帕尼亚是多位罗马皇帝的出生地,也是黄金和杜松子酒等物资的产地。 公元前 3 世纪末,第二次布匿战...
原创 这... 大家知道,在建国以后,我们为了表彰那些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领,设立了十大元帅。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
黄百韬的后代结局如何? 如果说论一支军队的复杂程度可以到各为派系,甚至能够因为上层之间所谓利益的纠纷而引发巨大的内部战争时,...
百年前,山东的学校体育课都教啥 1911年的《请定军国民教育主义案》中,提出了对学校实行军国民教育的具体要求:“通令高等小学及与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