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帝继位的争议最大,传说众多。有说篡改遗诏的,也有说遗诏造假的,还有说根本没有遗诏的,甚至还有说下毒篡位的,等等,也有反对意见的,至今没有定论。
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也许你会得出自己的判断。
雍正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继皇帝位。他的继位之所以会遭到众多质疑,主要原因为:一是康熙死前没明确太子;二是遗诏传位与清朝的惯例不符;三是康熙十三日去世,遗诏十六日才公布,显得异常突兀;四是雍正继位后的一系列举动让人生疑。
改诏篡位之说
持这种观点的认为,雍正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得益于隆科多的帮忙。手握京城兵权的隆科多,在康熙驾崩后,软禁了诸皇子,控制了京城局面。
二是得益于年羹尧牵制住了手握重兵的十四皇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三是康熙生前并不看好雍正,称其“喜怒无常”。
四是康熙生前对皇十四子赋于重任,病重时,曾让其通过和谈暂停边疆战事,尽快回京。
五是遗诏是隆科单独向雍正宣读的。康熙十三日就去世了,十六日才向外公布遗诏。
六是雍正继位后,京城九门关闭6天,任何人不得出入。
七是雍正继位后,对兄弟极其残忍,杀兄屠弟。
八是雍正事后找茬先后处决了隆科多和年羹尧,对知情人,有杀人灭口之嫌。
九是雍正死后未“子随父葬”,而是葬在清西陵。
十是康熙死前曾三次召见雍正,但均未提及传位之事。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亲自向雍正当面交待?
相反的说法:遗诏传位说
也有人认为,雍正本来就是康熙心仪的人选,是遵遗诏继位的。理由如下:
一是最有实力竞争皇位的几个皇子中,太子被废,大皇子因建议杀了太子被圈禁,八皇子因发动百官联名保荐自己被革职,十四皇子虽受重用,但在回京述职后,康熙并未因自己病重将其留下,说明并无传位之意。
二是雍正不结党、诚孝、有能力,办事一丝不苟,严猛相济,深得康熙褒奖。
三是康熙病重期间,命雍正代为祭天,足见其受到康熙的认可和信任。
四是康熙在世时,极为宠爱雍正的小儿子弘历,爱屋及乌也有利于雍正获得皇位。
五是康熙去世时,雍正从天坛赶到时,其他皇子均已到场,雍正没有改诏的机会。
六是清朝皇帝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六字书写,即使汉文“十”字可改成“于”字,满文也无法改。
七是清朝诏书中“于”字都用繁体字“於”,根本不可能用“十”字改写。
八是推迟公布诏书及关闭九门6天,是出于稳定政局、安抚人心的考虑。新皇继位必须处处谨慎小心。
九是处死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因为年羹尧拥兵自重,骄横拔扈,杀之以免尾大不掉;隆科多是因为被人告发40多条罪状,不得不处置。
十是杀兄屠弟,既有雍正残忍的一面,也有其他皇子对雍正极不尊重,严重威胁皇位,不得不除之。
至于用有毒参汤毒死康熙一说更不可信,因为康熙生前多次讲过,北方人不宜喝参汤,雍正不可能做出此等蠢事,何况康熙身边有众多太监,其本人又十分警觉。
雍正死后葬于西陵,并不违反祖制,因为顺治也未随父下葬,乾隆死后也是葬在东陵。
第三种说法,倒是更可信一些。那就是无诏夺位说。理由如下:
改诏篡位,难以自圆其说,奉诏继位,又漏洞百出。最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有诏书,康熙皇帝有可能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突然死去,哪来的诏书?雍正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隆科多的帮助下,抢到了皇位。这只能说明,在长达40多年的皇位争夺中,雍正凭借其智慧和狡诈,最终赢得了胜利,并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巩固了这一胜利成果。
众多皇子和大臣,因内心不服,而又无法改变既成事实,只能散布谣言,以泄心中之恨。因他们的势力十分庞大,所以谣言得以广为流传。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