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各派势力斗智斗勇,除了武斗,还有文斗,除了明争,还有暗斗。间谍,自然也是那个时代少不了的重要角色,那么,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间谍,是如何招募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投机谋利成间谍
那个时期,不少人自告奋勇当间谍。有的是投机分子,因为种种原因自愿背叛自己主公,为地方提供情报;有的是为了报仇雪恨不惜做间谍,有的是知恩图报舍身做间谍。
因为投机做间谍,最典型的就是张松、法正。他们本来是刘璋的部下。但是他们雄心勃勃,刘璋的软弱无能无法满足的他们的进取心,经常感叹主公缺少作为。所以他们一直在找机会另投“明主”。
张松献地图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故事。但是曹操因为以貌取人,张松在曹操那里受到曹操冷遇,转而投靠刘备。不仅仅献了地图和计谋,还劝说、拉拢法正一起干。两个人一起帮助刘备夺取刘璋的地盘——成都和益州。
张松的间谍行为,为三足鼎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张松,诸葛亮的隆中对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张松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完全是自主行为。
还有一个“卖主求荣”的间谍就是许攸。《三国志》说许攸贪财而叛主,《后汉书》说许攸怀才不遇而叛主。无论如何,都是许攸觉得袁绍无法满足自己需求,所以主动投靠曹操,以获得更好的前途。许攸也为曹操出谋划策,为击败袁绍做出了贡献。
二、报仇雪恨当间谍
曹操和袁绍在对峙的时候,担心江东孙策趁机抄袭后路。但是曹操的部下说不必担心孙策,因为孙策这个人比较骄傲,不会为这些事做充分的准备。结果不幸被言中,孙策很快被人刺杀了。
刺杀孙策的人,是许贡的门客,他们是为许贡报仇的。许贡本来在吴郡做官,依附刘繇。可是孙策利用袁术力量,发展到江东,占据了许贡的地盘。许贡当然不爽,并不是真的臣服孙策,他多次暗中向朝廷打小报告,说孙策要谋反,要危害到朝廷。
但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许贡有一次写给朝廷的信被孙策截获了,孙策勃然大怒,找个借口把许贡给杀了。但是斩草不除根,而许贡平时又比较喜欢笼络人心,所以有几个忠心耿耿的门客,就把孙策刺杀了。
这次刺杀,直接影响了北方的格局,曹操可以全心全意对付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另一件报仇事件并未影响大局,不过也算是经典的报仇事件。三国吴国时丹阳大都督妫览,杀死了太守孙翊,并霸占其妻妾。
孙翊妻子徐氏为了替夫报仇,假意委身,以高超的演技消除了妫览的怀疑。徐氏乘机提出要求说,等给亡夫设祭摆完供后再与妫览完婚。暗中则联合孙翊旧部做了周到的布局,最后趁妫览等进入孙翊邸宅的时候,被徐氏安排好的人马击杀。徐氏可谓是三国时候罕见的女间谍了。
三、知恩图报做间谍
袁绍打败了公孙瓒的时候,后方大本营魏郡发生武装叛乱,哗变士兵联合黑山贼联合攻入邺城,太守栗成被杀,一时间人心惶惶。但是袁绍镇定自若,因为他有黑山贼内应、自封“平汉将军”的陶升。
陶升本来是东汉小官员,黄巾造反的时候,投靠了黑山贼。他在当官员的时候,曾经受过袁绍恩惠。所以这次行动,他帮助袁绍把在邺城的亲属及相关人员送出来,使袁绍一方攻打邺城时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之后袁绍攻破黑山贼,也有陶升作内应的帮衬。
四、动之以理说间谍
中国古代时候说客很多,三国时候也不例外。
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联合袁绍,刘表的功曹桓阶为曹操服务,游说太守张羡成为内应。桓阶极力夸赞曹操是为朝廷仗义起兵,劝说张羡倒戈。张羡听从劝说联合曹操对抗刘表。
另两个著名例子都是发生在吕布身上。李肃说动吕布投靠董卓,王允说动吕布背叛董卓,吕布等于是当了两次间谍,赢得了“三姓家奴”的称号。
五、以死威胁降间谍
阎温被马超捕获后,马超以性命逼迫阎温告知冀城没有救援,以动摇守城势力迫使其归降。但是阎温没有屈服于马超的威胁,将计就计通过假意屈服向城内传递救兵将至的消息,以此鼓舞己方军心。
刘整和郑像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依旧忠心耿耿,可见以死威胁招间谍并不靠谱。
六、许之以利招间谍
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招募间谍的方式。通常是以金钱赏赐招募间谍。
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的时候,就采用过重金招揽招诱少数民族或山贼,骚扰对方后方。
孙吴在对抗刘备进攻时就大胆任用了荆州归降的刘备故吏潘濬等人,利用他们对本来驻守领地的影响,进一步收服荆州的人心并平定刘备煽动的叛乱蛮夷,导致蜀汉攻吴之战最终失败。
有一年,蜀国的越嶲郡发生重大叛乱,蜀国派张嶷出兵镇压。叛军的冬逢、隗渠投降之后又反叛,张嶷抓了冬逢并杀了他。隗渠一看大事不好,派两个亲信前来假装投降。结果张嶷识破。
张嶷对两人许诺给予重赏,两人倒戈反间,合谋杀了隗渠。
关于三国时期招募间谍的方法,网友们,你们还有补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