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29年,陈毅指出毛泽东有四个缺点,历史证明陈毅全错了
迪丽瓦拉
2025-07-13 06:35:00
0

1929年8月21日,由周恩来、陈毅、李立三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起草了一封指示信,便是我党历史中著名的“九月来信”,而收信人恰恰是毛泽东。

信中强调:“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对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来做极端民主化的掩护。”

除此之外,信中确认毛泽东仍旧是红四军的前委书记,还进一步肯定了他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等相关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

至此,毛泽东得以重新回到部队,在此之前,他度过了一段无助且无奈的时光。

因为和陈毅的意见不一致,不但让主席前后两次遭到处分,还被迫离开红四军,好在党中央及时从中调解,事情才得以平息。

别看主席和陈毅元帅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当年的两人也有过一段“不打不成交”的经历,在“九月来信”之前,陈毅曾公开批评主席的四个缺点,一度让主席负气离开了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四军。

耐人寻味的是,多年之后,陈毅罗列的缺点全都成为了我党发展壮大的真理和捷径,本文,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历史,感受主席的过人之处。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召开第七次大会,由陈毅主持,目的是为了总结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

陈毅表示对当前存在的革命问题非常痛心,随后开始言辞激烈地指出时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四个缺点:

其一,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彻底,认为共产主义只规定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需要我们自己探索,这样的说法否定了共产主义的普遍适用性。

其二,存在个人英雄主义,常常强调革命没有党的领导就会失败,他的真实想法是,革命没有他毛泽东才会失败。

其三,脾气暴躁,倾向一言堂,总是批评他人做法不正确。

其四,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否定了任何人都有发言权的说法,还存在剥夺他人发言权的倾向。

此言一出,会上的不少人开始高声附和,主席也因此遭到了严重警告处分,陈毅在此之后开始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

回乡养病的主席对这件事感到非常痛心,陈毅也在接手前委书记工作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难度,再加上党中央对这件事的正确处理,也才有了前面提到的“九月来信”,主席在军中的地位和权力得到认可和保护。

不过,历史总会印证是非对错,纵观我党发展进程,我们自然会发现主席这些“缺点”的英明神武。

首先,有关于制定中国革命基本原则这件事,当年我党一度对共产国际言听计从,可这也对革命进程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主席深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才会提出共产主义要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合二为一,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道路。

事实证明,我党结合国情探索出的共产主义发展道路,才让今天的中国变得如此强大。

其次,有关于主席存在个人英雄主义这件事,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大概率会是缺点,可我国的革命进程中,如若没有主席的自信和主导,大概率会在屡屡失败中惨淡收场。

众所周知,陈独秀、瞿秋白、王明等人都曾是我党的领导人,可他们的指挥总是让中国革命进程受到打击,还曾引发党内严重危机。

直到遵义会议后,我党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位置,中国革命才得以渐渐步入正轨,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

正如叶剑英元帅曾经感慨的那样:“毛、刘、周、朱、陈、林、邓,主席之后的六位以及众位革命老人,就连我叶剑英也算上,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别人当头、掌舵都不行,唯有毛主席才将这群人聚起来,干成建立新中国这件大好事!”

第三,有关于主席爱发火以及搞一言堂的问题,这一点其实从未被主席本人否认过,他也曾自嘲:“我这个人呀,40岁以前总爱发脾气,总是觉得真理和正义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中年之后的主席不但有着良好的修养,还特别注重倾听不同的意见,最重要的是,他每每批评身边人多半都是因为恨铁不成钢。

如果没有孜孜以求的心智,面对问题得过且过,和稀泥的态度对革命大业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至于搞一言堂,当年的红四军第七次大会就是典型的例子,众人在不知深浅的情况下将主席排斥在外,倘若没有后来的及时挽回,不但主席无法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革命事业也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主席当年倾向于一言堂才是革命事业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第四,有关于发言权的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如出一辙,当年认同陈毅如此说的人对于民主的认知还是存在偏颇的。

事实上,绝对的民主只会在革命队伍中造成懒政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甚至还会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

主席对发言权的看法,刚好给民主设立了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有调查、取证后的发言才是对民主负责任的表现,而这一点也被我党沿用至今。

好在陈毅在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也曾深刻反思:“这件事我的确有责任,挂了几天帅才知道自己真的能力不够,不在那个位置上干,就真的不知道难度有多大!”

针对这件事,陈毅还当面向主席承认错误,心胸宽广的两个人在之后成为了莫逆之交,真是不打不成交。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北京病逝,行动不便的主席出席了追悼会,还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陈毅是个好同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提到封建王朝最后一支强大军队——八旗军,首先不得不提其创始人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原本是明朝辽东总督李成...
原创 玉... 在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指挥4万清军挺进北疆,成功平定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这一举措彻底消除了准噶尔...
原创 金... 在每年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总会传来普通家庭孩子考入顶尖大学的好消息,这让人不禁为他们喝彩。如今,高考...
原创 青... 历史上有许多在不同时期经历巨大变化的历史人物。对于这些人物,我们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还原他们...
原创 刘... 在历史长河中,“激流勇退”常常被视为聪明人确保自身安全的最佳选择。毕竟,自古帝王心肠多疑,许多人选择...
原创 1... 这是1900年左右的康有为全家福,拍摄时他已经流亡海外多年。照片中的家人们看起来衣着讲究,生活似乎还...
原创 秦...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或许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多个朝代历史总是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更替,令人...
原创 毛... 毛主席之后,真正的战略家似乎再也没有出现,放眼全球,这一现象也同样显而易见。 战略家的身份,并非仅...
原创 商... 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四百多年,相较于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其国祚显得较为长久。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夏朝的统...
原创 梁... 梁山 108 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但要说命运最跌宕起伏的,还得是三十六天罡!他们有的从草寇逆袭成国王...
原创 历... 总有人说,世界是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个辉煌的王朝,诞生了数不清的传奇故事...
清朝的亲王可分为四大体系,为何... 清朝历史上总共册封过36位亲王,但是别看这36位都是亲王,可是所享受到的待遇却都完全不同,甚至有高低...
原创 说... 头条创作挑战赛中,许多人可能会记得“唐宋元明清”这个历史顺序,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很多历史资料和影视作...
原创 有... 在刘秀手下的“云台28将”中,耿弇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英勇人物。如果把耿弇放在现代社会,他绝...
沈阳故宫文物展!穿越时空的文化... 沈阳故宫举办的文物展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它蕴含了东北地区的丰富文化积淀以及清朝初期的风云变幻。...
原创 康... 康熙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康熙帝发布了一道旨意,指示工部与礼部开始为大臣们挑选一块吉利的“万年吉地”以便...
原创 满...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一直是汉族的天下,唯有少数几个朝代被游牧民族占领过。即使在汉族政权更替了好几代,许...
原创 那... 1958年5月16日,郭沫若在《关于厚古薄今问题--答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的一封信》中提到:“资产阶级...
原创 北... 哈密自古以其“西域襟喉,中华拱卫”的战略地位而著称。东接河西走廊,西连西域诸镇,成为中央王朝欲掌控西...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试运营... 从1985年凌家滩遗址被发现,到今年正好是40年。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