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远征四川和重庆的蒙古大汗蒙哥被南宋守军的毒箭射中。不久,蒙哥毒发身亡,一命呜呼!死在重庆的钓鱼台。蒙哥去世时,忽必烈率军在征宋的前线。他急忙与守卫襄樊防线的南宋大将签订了停战协定,忽必烈率军急匆匆的退回了开平城。不久,忽必烈在开平宣布登基为蒙古大汗。与此同时,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在蒙古草原上登上汗位。此时,蒙古帝国同时出现了两个政权,两个大汗。
忽必烈所在的蒙古草原贵族走的是汉化的道路,是所谓的中原派。而阿里不哥所在蒙古贵族继续走蒙古守旧的道路,是所谓的蒙古本土派。占据中原汉地的忽必烈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忽必烈政府兵强马壮!阿里不哥占据蒙古草原,蒙古本土资源匮乏,人力不足。
忽必烈身边还有一个汉人智囊团,是其早年就招入麾下的汉人谋士团。这些汉人谋士帮助忽必烈出谋划策,帮助他如何打败其弟弟阿里不哥。汉人智囊团仔细的分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优劣势,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忽必烈政权的实力远在阿里不哥政权之上。并且蒙古本土所需要的大量的粮食和物质也是从汉地运送过去的,忽必烈立刻切断这条运输线,以断绝阿里不哥政府的物质补给线。
而阿里不哥只能利用蒙古本土的资源来和忽必烈作战了,他集合了一些蒙古本土的贵族官员和蒙古高级将领,准备南下中原,消灭忽必烈。忽必烈身边的汉人智囊团要他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去攻打阿里不哥。忽必烈调集数十万大军北伐,他的大军在昔木土与阿里不哥的部队相遇。忽必烈的大军训练有素,他们还和西夏、金帝国和南宋作战过,故而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
而阿里不哥的部队在蒙古本土的有很多是新入伍的新军,其战斗力远不及忽必烈大军。昔木土战役,忽必烈的大军大败阿里不哥的部队,阿里不哥率残余部队向蒙古草原深处逃遁!经过几年的汗位争夺战,忽必烈终于打败了他的亲弟弟阿里不哥。忽必烈将其弟阿里不哥流放,后阿里不哥死在了流放地,史料没有详细记载阿里不哥的死因,这很有可能是忽必烈私下里派人杀掉了阿里不哥。
因为忽必烈不敢明面上处死他的弟弟,只能私下里下手。忽必烈打赢了战争,他如愿以偿的当上了蒙古帝国的大汗,成为蒙古国的最高统治者。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也是中原汉化派与蒙古本土派的对决,忽必烈想要蒙古人走汉化的道路,以壮大国力。而阿里不哥想要蒙古人走本土化道路,以维持旧的制度。很显然,历史已经证明,蒙古帝国只有不断的实施汉化,走彻底的汉化道路,才能最终成为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