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成功嫡系后人为何不愿意透露具体身份?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满族
迪丽瓦拉
2025-07-13 13:02:57
0

郑成功雕像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聊郑成功的家族以及他的后人。

根据郑成功嫡孙郑克塽领衔撰写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记载,郑家祖籍河南固始“先世光州固始县入闽,由莆居漳居粤之潮。至始祖隐石公,乃移居于泉之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乡,遂世为南安人。”

不过这一段,大家也就听一个热闹好了,因为所谓的“先世光州固始县”,明显就是攀附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太祖王审知,因为王审知就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王审知兄弟在唐末参加农民起义军,一路辗转进入福建,最后称霸了福建的。

当然,也可能郑成功家族就是当年河南农民军的一员,跟着王审知兄弟进入了福建。

总之,依照《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的记载,郑家从唐末就留在福建南安,从河南人变成了福建人。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南安郑氏真正崛起是在郑芝龙手中完成的。

郑芝龙从一个海客起家,最巅峰的时候拥兵20万,雄踞福建。

郑芝龙的正妻是日本九州的武士家族田川氏的姑娘,郑成功和自己同母弟田川七左卫门才是郑芝龙的嫡子。

而郑芝龙其他五个儿子郑渡、郑恩、郑荫、郑袭、郑世默,都是郑芝龙与妾室所生的儿子,在法理上是庶出。

这其中郑成功最小的弟弟郑世默和郑芝龙在北京被清廷处死,郑袭在郑成功去世后被郑成功部分手下拥立为大将军,结果被郑成功嫡子郑经击败后,害怕被杀,选择投降了清朝。

至于郑渡、郑恩、郑荫,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很少。

郑成功的嫡孙郑克塽在1683年投降清朝后虽然被封为公爵,但事实上等于被软禁在了北京。

最初郑家在清朝八旗体系内过得并不好,混得最惨的是在雍正朝,当时郑家虽然名义上是公爵,但实际上只剩下了“半个佐领”,与刘国轩家的“半个佐领”合并成了一个“佐领”,佐领世职由郑家和刘家轮流派人担任。

这里稍微科普一下,八旗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军事制度,佐领既是职务也是军事单位,佐领是八旗制度下最小的军事单位,和今天“连”一样。

一个“佐领”最少有150名壮丁,然后每次出征的时候按照“三丁抽一”的方法抽调参战士兵。而佐领本人就是这群士兵的军官。

佐领在八旗军制里是世职,也就是世世代代担任的职务,而佐领的年薪大概在150两白银上下浮动。

八旗棉甲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佐领世职,每年就有150两白银的收入。

郑克塽临死前为什么请康熙帝再给郑家增加一个佐领?就是因为郑家一大家子在北京生活,收入只有公爵每年660两的俸禄、佐领每年150两的俸禄,加起来才810两白银。

这钱太少了。

而他提的要求也很卑微,只是请康熙帝给郑家增加150两的收入。

雍正朝之后,郑家的运气开始好了起来,先是刘家的族长犯了罪,被罢免了一切职务,这样一来,这个佐领就完全属于郑家了。

其次就是随着清朝对北京郑家管束的放松,北京郑家不少人可以出仕了,开始陆续有郑家人考中武举人、从军当军官等等。

而北京郑家的生活习惯也因为长时间与旗人通婚,逐渐旗人化了。

到了晚清,北京的郑家人和普通的旗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他们的名字也是标准的满人名字:“图山”、“图敏”、“德山”、“庆祥”这类了。

当时还留在福建南安的郑氏旁支想要重修族谱的时候,还北上找到北京郑家人求助,根据史料记载,北京郑家人还资助了25两白银。

不过此时北京郑氏的旗人化已经很厉害了,当时北京郑氏家主郑德山的弟弟郑德印还把南安郑氏族人编纂的族谱翻译成了满文。

1911年后,郑成功的九世孙郑泽在1930年还把家藏的郑成功画像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

不过也是从郑泽开始,郑成功直系后人再也没有清晰地出现在历史资料里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郑成功直系后人目前身份证上的民族成份应该是满族。

郑成功纪念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有几件郑成功的遗物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工人卖给纪念馆的,这位工人说这是他家家传的文物。但是这位工人婉拒了纪念馆披露自己的身份,原因是他身份证上的民族成份是“满族”。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泉州有很多,根据研究郑成功历史的学者在泉州做田野调查时就有当地老人告诉他,在1960年代初期,曾经有一批来自内蒙古自称是郑成功后人的人到泉州石井谒祖。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可能有不少郑成功的直系后人最后选择成为满族,这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这些年郑成功这么有热度,也很少有人主动向媒体曝光自己是郑成功嫡系后人。

因为他们身份证民族成份是满族,如果他们主动曝光自己是郑成功直系后人,那么可能会面临很多网络非议,所以郑成功的直系后人们选择默默生活。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晚年张学良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九一八事变,我判断错了,后来有人骂我,说我不抵抗,我一点也不服,我没...
南昌起义,本来打算牺牲的朱德所... 最后成大事的往往就是曾经不被看好的人,朱德的经历就是如此。朱老总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只是南昌市公安局长...
原创 开... 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一口浓重湖南口音,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宣告了...
原创 他... 《天龙八部》一书的武林格局相对于金老的其他作品而言要更大一些,这个时代大宋、吐蕃、大理、辽国、西夏群...
原创 从... 在清代,中央六部中的户部地位与吏部相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显要。户部负责全国土地、赋税、俸饷等一切...
原创 盘...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曾有十位能征善战的四川名将,他们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其中有四位更是开国元帅,以至于 ...
原创 毛... 1927年秋收起义时,毛主席意外被敌人抓捕。然而,在被押往刑场的道路上,主席急中生智,仅用两枚银元,...
原创 为... 《答伯庸》曾言:“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儒家经典占据主流地位,作为儒...
原创 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以1644年清兵入关,清朝成为全国性政权算起的话,其国祚为2...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探访隋唐洛... 点击以上图片获取视频链接 大河网讯“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良渚考古“助力”越国考古:绍兴... 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考古调查,在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
原创 这... 近几年来电视上最流行的应该就是清朝的宫廷剧了,知道为什么老是拍清朝的历史来播放吗?一看你就不知道,并...
原创 杯... 随着互联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们普及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了,以前想要了解一件事,可能要到图书馆查阅大量...
原创 清... “请看此图残破不完,仇深若海,耻重如山,愿我同胞,努力勉旃,中华前途。” 这句话位于1916年亚新地...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触摸最...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实习生 丁博洋 2024年8月15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线下采风...
原创 盘...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争霸,经常存在将领叛逃他国的情况。比如蜀汉的姜维、王平、夏侯霸等名将,就来自于曹...
原创 百... 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
浙江淳安:法护文化遗产 守护文... 8月14日,淳安县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暨深化环境司法执法协同保护机制发布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淳...
原创 揭... 国民党的军统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鼎鼎有名,而也许比他们收集情报能力更加有名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派系斗争。...
原创 太... “太高中世”+“祖宗”都是从商朝传下来的比较正统的庙号,在这些庙号中,太祖和太宗还是份量更重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