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成功嫡系后人为何不愿意透露具体身份?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满族
迪丽瓦拉
2025-07-13 13:02:57
0

郑成功雕像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聊郑成功的家族以及他的后人。

根据郑成功嫡孙郑克塽领衔撰写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记载,郑家祖籍河南固始“先世光州固始县入闽,由莆居漳居粤之潮。至始祖隐石公,乃移居于泉之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乡,遂世为南安人。”

不过这一段,大家也就听一个热闹好了,因为所谓的“先世光州固始县”,明显就是攀附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太祖王审知,因为王审知就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王审知兄弟在唐末参加农民起义军,一路辗转进入福建,最后称霸了福建的。

当然,也可能郑成功家族就是当年河南农民军的一员,跟着王审知兄弟进入了福建。

总之,依照《郑氏附葬祖父墓志》的记载,郑家从唐末就留在福建南安,从河南人变成了福建人。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南安郑氏真正崛起是在郑芝龙手中完成的。

郑芝龙从一个海客起家,最巅峰的时候拥兵20万,雄踞福建。

郑芝龙的正妻是日本九州的武士家族田川氏的姑娘,郑成功和自己同母弟田川七左卫门才是郑芝龙的嫡子。

而郑芝龙其他五个儿子郑渡、郑恩、郑荫、郑袭、郑世默,都是郑芝龙与妾室所生的儿子,在法理上是庶出。

这其中郑成功最小的弟弟郑世默和郑芝龙在北京被清廷处死,郑袭在郑成功去世后被郑成功部分手下拥立为大将军,结果被郑成功嫡子郑经击败后,害怕被杀,选择投降了清朝。

至于郑渡、郑恩、郑荫,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很少。

郑成功的嫡孙郑克塽在1683年投降清朝后虽然被封为公爵,但事实上等于被软禁在了北京。

最初郑家在清朝八旗体系内过得并不好,混得最惨的是在雍正朝,当时郑家虽然名义上是公爵,但实际上只剩下了“半个佐领”,与刘国轩家的“半个佐领”合并成了一个“佐领”,佐领世职由郑家和刘家轮流派人担任。

这里稍微科普一下,八旗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军事制度,佐领既是职务也是军事单位,佐领是八旗制度下最小的军事单位,和今天“连”一样。

一个“佐领”最少有150名壮丁,然后每次出征的时候按照“三丁抽一”的方法抽调参战士兵。而佐领本人就是这群士兵的军官。

佐领在八旗军制里是世职,也就是世世代代担任的职务,而佐领的年薪大概在150两白银上下浮动。

八旗棉甲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佐领世职,每年就有150两白银的收入。

郑克塽临死前为什么请康熙帝再给郑家增加一个佐领?就是因为郑家一大家子在北京生活,收入只有公爵每年660两的俸禄、佐领每年150两的俸禄,加起来才810两白银。

这钱太少了。

而他提的要求也很卑微,只是请康熙帝给郑家增加150两的收入。

雍正朝之后,郑家的运气开始好了起来,先是刘家的族长犯了罪,被罢免了一切职务,这样一来,这个佐领就完全属于郑家了。

其次就是随着清朝对北京郑家管束的放松,北京郑家不少人可以出仕了,开始陆续有郑家人考中武举人、从军当军官等等。

而北京郑家的生活习惯也因为长时间与旗人通婚,逐渐旗人化了。

到了晚清,北京的郑家人和普通的旗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他们的名字也是标准的满人名字:“图山”、“图敏”、“德山”、“庆祥”这类了。

当时还留在福建南安的郑氏旁支想要重修族谱的时候,还北上找到北京郑家人求助,根据史料记载,北京郑家人还资助了25两白银。

不过此时北京郑氏的旗人化已经很厉害了,当时北京郑氏家主郑德山的弟弟郑德印还把南安郑氏族人编纂的族谱翻译成了满文。

1911年后,郑成功的九世孙郑泽在1930年还把家藏的郑成功画像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

不过也是从郑泽开始,郑成功直系后人再也没有清晰地出现在历史资料里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郑成功直系后人目前身份证上的民族成份应该是满族。

郑成功纪念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有几件郑成功的遗物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工人卖给纪念馆的,这位工人说这是他家家传的文物。但是这位工人婉拒了纪念馆披露自己的身份,原因是他身份证上的民族成份是“满族”。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泉州有很多,根据研究郑成功历史的学者在泉州做田野调查时就有当地老人告诉他,在1960年代初期,曾经有一批来自内蒙古自称是郑成功后人的人到泉州石井谒祖。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可能有不少郑成功的直系后人最后选择成为满族,这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这些年郑成功这么有热度,也很少有人主动向媒体曝光自己是郑成功嫡系后人。

因为他们身份证民族成份是满族,如果他们主动曝光自己是郑成功直系后人,那么可能会面临很多网络非议,所以郑成功的直系后人们选择默默生活。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中国近代历史中,面临过众多的内外挑战,国家屡次陷入困境。国内的贫弱与外部的列强侵略,使得中国无力应对...
原创 上... 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在近代的繁荣崛起,是因为民国时期将首都迁至南京,这一论述未免太过简单化。实际上,从...
南明最后一位战略大师,差点让明... 随着1644年北京的陷落与满清的入关,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似乎即将划上句号。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明王...
原创 泰... 当提到世界历史上最致命的船舶灾难时,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往往无可避免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即使在一百多年...
原创 明...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评选》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且波澜壮阔的朝代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培养出了...
原创 斯...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剧变。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的继任者,在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对斯大林时代...
丈夫被大清皇帝打败,她选择入宫...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你能想起谁?唐朝的武则天?还是清朝的慈禧太后?或者是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来的钟无艳...
原创 朱... “朕问你,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面对朱元璋这个威严的提问,蒙古少女王氏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四个字。这...
原创 千...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十三太保”中的父亲或义父。他出身于沙陀部...
原创 谁... 他是千古第一战将,力拔山兮气盖世。战死之后,五人争抢其尸,竟传出“分尸之际,马被硬拉回来”的传说。这...
原创 李... 李世民的晚年与多疑 随着李世民年岁渐长,他变得愈加疑心重重。到贞观十三年(639年),即李世民生命...
原创 清... 在许多清宫戏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被一群美丽的后妃围绕,仿佛享受着无尽的奢华和宠爱。观众会误以为他掌握...
原创 苏... 提到清朝,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268年。在这漫长的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岁...
原创 此...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谭绍文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24岁踏上工作岗位,到61岁成为天津市委书记,再到...
网文书单|推荐4本网文,可以当... 编者按:网文江湖,泥沙俱下,我们先行蹚雷。 《绍宋》能在完结4年后,仍被众多读者追捧,就在于该书写出...
原创 秦... 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文明从原始时期延续至今,广袤的土地上积淀了无数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些文...
原创 我... 我们深信,只有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而非他国的善意,才能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和平并非天赐,而是建立在强...
原创 日... 话说1868年的东京街头,刚登基的明治天皇正为两件事发愁:一是怎么把武士们的刀剑换成西装革履,二是怎...
原创 长...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因争夺上党地区的控制权,最终在长平一带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被后人称为...
原创 他... 作为少数民族兴起的政权,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对蒙古人和色目人极为器重,而汉人则只能屈身于中下级官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