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一书的武林格局相对于金老的其他作品而言要更大一些,这个时代大宋、吐蕃、大理、辽国、西夏群雄并起,武林高手也是百家争鸣,除了明面上争雄的那些高手,金庸还借那少林扫地僧的登场表达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但毋庸置疑,书中被讨论得最多的始终还是那“一僧、二挂、老三、四绝”,以至于其他角色不那么被关注,就比如本文要提到的这位高手,他武功不弱,曾两度击败“大轮明王”鸠摩智,名气堪比萧峰,然而逍遥派掌门无崖子却敢轻视他。
一、击败明王之人
“大轮明王”鸠摩智可谓全书最嚣张的角色之一,不过他也的确有那个底气,他从宁玛派上师那儿继承了能够化气为形的绝学火焰刀,金庸在新修版中强调过,这门武功是堪比六脉神剑的存在,甚至趋近魔幻境界。
既然如此,鸠摩智又何时败给了一位高手两次?毕竟从明面上来看,鸠摩智算得上是失败的战绩似乎就是在少室山藏经阁一役面对扫地僧了。
(扫地僧剧照)
当时扫地僧在向众人讲述那“武学障”之说,鸠摩智是越听越不服气,于是暗下杀手,偷袭了扫地僧,然而扫地僧的应对方式却让他面上无光。
原著道:“原来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无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觉地向那老僧弹去。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处,便似遇上了一层柔软之极、却又坚硬之极的屏障,嗤嗤嗤几声响,指力便散得无形无踪,却也并不反弹而回。”
偷袭都未能得手,明王何时受过这种气?面对扫地僧,他是一败涂地。
不过你还别说,还真有另一位高手让鸠摩智两度吃瘪。
二、名气堪比萧峰之人
《天龙八部》的武林之中是有“南慕容,北乔峰”之说,至少在绝大多数武林人士看来,武林中最顶尖的高手就是慕容复和乔峰这两位,然而传言始终只是传言,就如同《倚天屠龙记》中那“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二十四字传言一样,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鸠摩智剧照)
从二人在书中的表现来看,慕容复哪怕算不上欺世盗名之辈,至少也是在武功上逊色了萧峰不少,尤其是在少室山一战,慕容复联合丁春秋、游坦之也未能拿下萧峰,甚至最后被萧峰高高举起扔了出去,颜面尽失。
而另一位高手则是实实在在有傲人战绩,同时他也的确是两败鸠摩智,与萧峰齐名,那人便是天龙寺枯荣大师。
鸠摩智曾只身闯入天龙寺,想要抢走那《六脉神剑剑谱》,而枯荣大师则是带着天龙寺群僧让鸠摩智吃了瘪,尽管他们也不得不将剑谱烧毁,但书中的确是提到鸠摩智败了。
原著道:“鸠摩智又惊又怒,他素以智计自负,今日却接连两次败在枯荣大师的手下,《六脉神剑经》既已毁去,则此行徒然结下了强仇,却毫无所得,空劳无功。”
(萧峰剧照)
而且枯荣背身对抗鸠摩智,不要太霸气,不过他何时说得上是名气堪比萧峰了?这就不得不提到逍遥派掌门无崖子了。
三、无崖子的说法
逍遥派是个隐世门派,他们几乎不主动参与武林纷争,也正因为他们隐于暗处,对武林中的其他门派、高手都是一种坐观壁上的姿态,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了解武林中有哪些高手。
而在无崖子挑选传人的时候,他最心仪的人选自然不是破解珍珑棋局的虚竹,而是萧峰和枯荣大师。
(虚竹剧照)
原著道:“那老人沉吟半晌,道:‘天下高手,十之六七都已到了。大理天龙寺的枯荣大师没来么?’虚竹答道:‘除了敝寺僧众之外,出家人就只一位鸠摩智大师。’那老人又问:‘近年来武林中听说有个人名叫乔峰,甚是了得,他没来吗?’虚竹道:‘没有。’”
如此看来,枯荣大师在无崖子这位高人眼中是同一级别的存在,也客观反映了枯荣大师的名气是不在萧峰之下的,不过这不恰恰是无崖子看得起枯荣和萧峰二人吗?怎么反倒说他看不起?其实很简单。
被无崖子视为合适的传人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本就是一种低估,一方面的确是能证明他们二人名气大,但另一方面也证明无崖子是低估了他们,你看无崖子传功的条件是什么?
(无崖子剧照)
虚竹得到无崖子传功之时,就后悔不已,无崖子是完事才对他说:“我已用本门‘北冥神功’,将你的少林内力都化去啦!”
虚竹只是个小和尚,他化去虚竹原本的武功倒也无妨,对于虚竹而言,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然而对于萧峰和枯荣而言却就不是如此了,他们本就是顶尖高手,无崖子凭什么有信心能让这二人接受自己的传功之举?这二人原本的武功水平都未必在无崖子之下,又怎会答应他先化去原本武功的要求?
显然无崖子这里是大大的低估了萧峰和枯荣的实力,尤其是枯荣大师,他两败大轮明王,作为无崖子心仪的第一人选,只怕根本瞧不上无崖子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