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宁乡双江口镇长兴社区小字冲,有一块墓地,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南昌上空的国军飞行员周光彝。周光彝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的堂兄。
周光彝生前照片,真的是一表人才。
周光彝191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朱良桥乡茅塘村。他从小就聪颖活泼,志向不凡。后来亲叔叔周凤九就把周光彝送到长沙楚怡工业学校读书,
周凤九(族人称其为凤九公)正是周光召的父亲。周凤九先后留学法国、德国、比利时,回国后任湖南公路总局局长和西南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新中国成立后,周凤九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
周光彝没有辜负叔叔周凤九的期望,17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长沙楚怡工业学校机械科,后被汉口礼和洋行聘请,专事电池设计制造。1927年回到长沙,正值湖南航空学校成立,周光彝以英俊潇洒的外表,灵俐机敏的谈吐,通过了考试,编入第2期飞行训练班学习。仅1个月就能在教官监视下飞行,3个月后,即可单独升空驾驶。仅半年时间,就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初级飞行教官,并保送到南昌航校受训,1932年授少尉军衔。1934年调入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任中尉飞行教官。1936年春,任孝感机场场长。
1937年春,周光彝调武汉空军总站任飞行管理股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值此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周光彝满怀杀敌壮志,咬破手指写血书坚决请战,于是被编入空军第九大队二十六中队,驻南京担任上空警戒。周多次与拥有空中优势之敌机战斗,飞赴淞沪上空轰炸日军前沿阵地及日海军舰艇。由于他技术精熟,每次任务都完成圆满。
南京陷落前夕,九大队机群奉命撤驻南昌。周光彝除担任南昌上空的警戒外,还负责一批苏制飞机座舱的改造,日夜为抗战辛劳。国难当头,他准备随时以身报国。
“此次批准上前线杀敌,乃军人特有之天职,担负着民族存亡之重任,我当英勇拼杀。但敌强我弱,一起飞,即有死难之可能。一旦阵亡,望弟妹善慰双亲,节哀顺变,应为有英勇杀敌的儿子、兄长而感到自豪……”这是周光彝生前的一封家书,现在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1938年12月9日,敌机九架空袭南昌。周光彝身先士卒,带领两战友以三机迎战九机,交战后,我方一飞机被击落,另一飞机飞出重围。周光彝以寡敌众,沉着应战,在击落一架敌重型轰炸机后,被敌机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光彝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开足马力,猛冲一架敌机,与敌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年仅28岁。后来,人们在南昌东郊20余里青山之中找到了飞机残骸和壮士的遗骨,无不让人落泪。
国民政府空军总部为周光彝等召开追悼会,悼词中云:“我为周氏幸,生此奇男子;更为国家惜,丧此伟丈夫。”周光彝被授予中华民国烈士称号,颁发荣誉证书,追授空军上尉,国民政府隆重抚恤了烈士家属。
1938年12月15日,空军总部派专人护送周光彝烈士灵柩回湘,随后被安葬于双江口小字冲青松翠柏之间。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周光彝为革命烈士。2024年4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了首批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单,周光彝名列其中。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到宁乡涧西周氏,真正的书香门第。其中的光字派,既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清华国学院名师周光午、又有抗日英烈周光彝等一大批英才,可谓是人才辈出。光字辈特别会读书,多出身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等名校,昔日周氏四兄弟一同就读于武汉大学,可谓佳话。
现在,周光召也走了,和兄弟姊妹相会去了。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