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何的一生:位极人臣显赫一时,晚年却被刘邦下狱
迪丽瓦拉
2025-07-14 09:02:35
0

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一代名相萧何,在汉初不以军功为最,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独特的眼光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万世之功,

是汉初布衣将相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古代鲜有的得以善终的丞相

本文主要梳理萧何由秦朝时的主吏掾,在追随刘邦后逐步登上汉朝相国的位置的过程;他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倾注心血,始终忠于刘邦,

却不时遭到怀疑,但他能从善如流,才得以化险为夷,在晚年因未能及时隐退,系于牢狱之灾,险些丧命

但萧何能够顺应时势,除秦苛法、制九章律,以治理国家,可谓功在当代,利益后世

;直到东汉也被几代帝王祭拜,礼遇如此之高。

不是小气的人

萧何擅长文吏的差事,精于断案狱令之事,因考科第一被秦高官提拔。

一方面说明萧何并不为追求利禄的鼠目寸光的普通小吏,确有治理之才

,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刘邦为泗水亭长时奉命送刑徒去咸阳修皇陵,萧何大力赞助,“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可见萧何确不是小气之人,也为后来在论功行封打下基础。

追随刘邦

的人除了萧何的社会地位稍高些,其余基本多为布

衣,

他有一些管理的才能和经验,刘邦任命其做丞督,也是情理之中的

陈胜吴广死后,项羽立楚怀王为帝,依据怀王之约,先入关中称王。

因项羽生性残暴,刘邦被认为有长者之风,得以入关。汉元年,沛公西入关中,在平定咸阳之后。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务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其中萧何收秦图书之事,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可见萧何的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贪财好利之徒,而是具有独特远见的政治眼光。才使得后来汉王得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

为其后来称帝后得以很好的治理国家提供重要的档案材料。

在金史中有这样的记载:“窃为汉高帝入关,任萧何而收秦籍,唐太宗即祚,命魏征以作《随书》。盖历数归真主之朝,而编载前代之事,国可灭史不可灭”阿鲁图显然是将萧何作为榜样的。

萧何的这一举动,显然让后人注意到了保存史料的重要意义

项羽不服从怀王之约,平定河北后,率军四十万西入关中,驻军鸿门。沛公只有二十万军队,

刘邦因军事实力无法与项羽抗衡,因项伯的帮助刘邦才得以解鸿门之危

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三分关中,刘邦欲攻项羽。

萧何劝谏,为其分析在汉中称王胜于死。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汉中,养其民以至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说明萧何有独到的政治眼光,萧何一直据守此地,汉中也成为刘邦得与项羽对抗的根据地。

汉元年,刘邦就国后,任命萧何为丞相,留守巴蜀,镇抚关中,抚慰百姓,不时供给军粮,萧何为刘邦提供了必备的军需物资。

由此观云,萧何担任丞相之职也是很自然的。

萧何同时还有伯乐的识人眼光,韩信因得不到刘邦的重用连夜逃跑,萧何将其追回。

高祖怒骂,萧何谓高祖曰“至于信者,国士无双,……欲争天下非信无所计事也。”

后以礼拜韩信为大将,为刘邦挽回了一员大将,韩信确实如高祖所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为其得天下立下大功。

也说明萧何确实有伯乐的眼光,从此确立了其丞相的地位。

汉五年,刘邦称帝,在讨论论功行封时,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

引起诸臣的不满,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以猎人和猎狗为喻,

说萧何是发号施令的猎人,而立军功的将领只扮演猎狗的角色。

加上当年萧何在刘邦为亭长时在给刘邦的资助就比别人多两百钱,萧何还让家族中能作战的十几人都跟随刘邦从军作战。

加上鄂千秋进言,说萧何守巴蜀立的是万事之功。

而曹参立的是一时之功,所以萧何的功劳排在第一,才使得众人才服。

说明刘邦对萧何的重视与信任,萧何的功劳最高,自然他的地位就比较稳固了。

萧何奇人辉煌的原因

萧何不仅很有智慧,还能从善如流。他由丞督事

到相国的十年时间及在成为相国后做事都是很谨慎

的,

并且对刘邦忠心耿耿在遭到刘邦的多次怀疑后,由于萧何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最终化险为夷。

尤其在任相国后,

因为民请上林苑为耕地,系于牢狱之灾,险些丧命

。因陈都尉为其说情,才幸免得以善终。可见,刘邦与萧何的关系是微妙的。

汉三年,刘邦与项羽逐鹿关中时,

萧何留守巴蜀,可谓忠心耿耿,不时为其补充军粮,刘邦却“上使使者劳苦丞相”

可见刘邦在外征战,对留守巴蜀的萧何并不信任,派使者明则慰劳丞相,

实则来打探萧何的举动。说明刘邦为人的谨慎和猜忌,生怕后院起火

其门客鲍生建议“莫若遣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之”。萧何听从他的建议,果如其然,刘邦大悦,萧何才得以宽心。后来在论功行封时,

说萧何曾举家数十人随自己入军作战,萧何功劳最盛,这也是原因之一

汉十一年,此时的萧何已经居于相国的高位,也并不那么轻松。

刘邦平定陈豨叛乱,萧何献计除掉韩信,刘邦令五百人都尉为相国卫。众臣为其道贺,独召平悲伤。

召平是故秦东陵侯,秦灭亡后,为平民,因种冬瓜众人讥讽把他称冬瓜侯,他还是很有眼光的。正所谓旁观者清,召平为其分析其形势的危险,

他说“祸自此始,夫置卫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赏军”

刘邦所派的侍卫明则彰显优待萧相国,实则监视萧何的所作所为。刘邦的这一举动无非是因为韩信、陈豨的叛乱已经让他如芒在背,怕萧何也乘机作乱。

萧何听取他的建议,拿出家产以充军用,再次摆脱险境,得以幸免。

汉十二年,黥布叛变,刘邦亲自带兵平定此次叛乱,并“数使使问相国何为”。萧何自从入关中有十几年,得百姓心,百姓都依附于他。此时的刘邦不安的,若萧何背叛,关中强大百姓随萧何后果难料

。再次派人监视萧何,客有劝相国曰“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赊贷

以自污,上乃安心,从其计,乃悦”。可见萧何在关中深得民心,

只有自毁名声才不至于被刘邦猜忌和憎恨

这三次猜忌是一次比一次严重,如果萧何没能听从他们的建议,可能也只会布韩信之后尘。

就在于萧何能够从善如流,才得以化险为夷。接着的为民请上林苑一事,是萧何人生中一次最大灾难,险些毁了自己一世英明。

汉十二年,因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都荒废了,萧何为民请命,

使高祖让出空地给百姓耕种,不收赋税

。高祖大怒,以为“萧何是收贾人贿赂,令收之入狱”。

后王衙卫为其求情,说他在留守巴蜀时未收受贿赂,此时更不会为诱惑所动,

为民请上林苑实在是一个丞相的职责。还提到秦朝君主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靠臣子为其分过而灭亡的道理,刘邦最终认识到自己理亏才赦免萧何。

刘邦之所以如此对待萧何,是因为萧何在关中的影响太大,功高镇主,

后来还是念旧萧何的忠心,才未忍心除掉萧何,最终得以幸免。

身为丞相何为何不为,既要心忧天下,为百姓的利益考虑,还要揣测帝王心理,实在难以兼顾平衡。

果萧何能从这几次劫难中能够效仿张良及时功成身

退,也不会系于牢狱之灾,险些丧命。

萧何虽身居高位,何尝不是胆战心惊,其以汉十二年最为严重,其辉煌的背后也难免多劫难。不过萧何就是萧何,他虽身处险境,还是能摆脱困境,

成为历史上鲜以善终的一代丞相,对汉初的建立立下万世之功,因此对汉初及后世的影响深远

顺应时势制定九章律

萧何能顺应时势,改弦更张,于高帝十二年,“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胡三省在注释中

提到“萧何據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废除秦朝苛法,制定九章律。

因为秦人厌恶苛刻的峻法已久,加上汉初动荡的政局刚刚平静下来,

只能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才能恢复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安定。

加上刘邦进入关中以后实行约法三章,在汉王朝建立以后,仅仅凭借此法不足以控制奸邪之事。萧何能看到时局的变化,因此才改变秦律,矫枉过正。

九章律是沿袭秦法,也是根据时宜的变化有所改进,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惠帝二年,萧何死后,曹参为相国时,凡事无所变更,遵从萧何的治国之策。

百姓或官员有小过失,都不予追究,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

曹参常与官吏饮酒大醉,惠帝怪曹参不问政事,令其子劝说,后曹参将其子打二百丈,谓惠帝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曹参曰“高祖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曹参遵循萧何的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使得在惠帝和

高后一朝出现一片祥和。使得在孝惠帝、高后之时,百姓远离战争之苦,因此“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萧何的治国之策对后世还是大有裨益的。

西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一直推行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也是萧何治国之策的指导思想。萧何能顺应时世,改弦更张,又无前例可以借鉴,实在难能可贵。

萧何是功在当代,恩泽后嗣,利益千秋。萧何不愧为古代鲜有的得以善终的一代名臣。

结语

一代名臣萧何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万世之功,其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虽身居高位,但如履薄冰,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审度事实的慧眼最终得以善终。

为汉王朝鞠躬尽瘁,死后也能得到优宠,以致恩泽后嗣,流传千古。后又得到东汉几代帝王的祭拜,优宠不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嘉... 嘉庆的母妃统领后宫十多年,为何没有被封为皇后? 前段时间有一个热播大剧名题叫做延禧攻略,其中的女主角...
原创 大...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溥仪逊位,随即颁布了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7年(以清军入关算起...
原创 我... 作者:我看行历史 众所周知,一旦部队内部出现叛徒,后果往往都是不可估量的。1938年年初,在榆林城南...
原创 成... 最近小编有去看《厉害了我的国》,在电影开始前的宣传片中,看到了电影《战神记》的宣传片,好像关于铁木真...
原创 曹... 这一年曹操十八岁,他是京城有名的公子哥儿,仗着爷爷是宦官,父亲是太尉,所以曹操和袁绍兄弟经常在一起厮...
原创 此... 此人助武则天打败一皇帝后进了监狱,死前说了8个字,应验了 此人助武则天打败一皇帝后进了监狱,死前说了...
原创 曹... 《孙子兵法》在我国乃至世界军事研究领域都有很高地位,现代仍有借鉴作用。秦汉以来统兵之人无不对其勤加研...
原创 宋... 梁山巅峰时期,拥有108位好汉,具备和大宋朝廷对抗的实力,朝廷多次派兵征讨梁山,都失败了。 不过,宋...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
原创 晚... 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臣,也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他们是近现代化的创始人,创造了多个...
原创 叶... 某种意义上,蒋某人抢先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的举动,确实给1941年的那场悲剧埋下了一个伏笔,其政治阴...
原创 贺... #头条创作挑战赛# “想让我加入八路,那你这个司令得让给我当当。”到底是谁说出如狂妄的话?他这话又是...
原创 中... 【历史长河的低吟——周朝:八百年不朽的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王朝如流星划过夜空,璀璨一时,终...
原创 世... 众所周知“负荆请罪”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将相和”是体现为人慷慨大度的优良品质,“知错能”改更...
原创 从...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乃至古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此战终结了曹操征服江南、一统天下的雄心,奠定...
原创 苏... 一组苏联20年代的老版宣传画。 所有工人都选择苏联 !(1920s) 同志们,走正确的道路吧!(...
原创 战... 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三纵独二旅在旅长张开基率领下,奉命向陕西宜川县城西南面的内七郎山发起了进攻。...
原创 清... 范进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进士,他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励志故事的一个典型,因为他中了进士后回老家,看到了同胞...
原创 农... 喵仔爱读史奇闻趣史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这种现...
原创 非... 非洲,这片浩瀚无垠、色彩斑斓的大陆,孕育着无数文化的瑰宝与种族的交响。在这片广袤之中,摩洛哥犹如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