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初黄老之学消极保守吗?错,其实是顺应时代的原味黄老学说
迪丽瓦拉
2025-07-14 19:32:41
0

世人一提黄老之学,第一印象估计就是老子仙风道骨的形象,还有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无为何解?就是不折腾!

在黄老学说中,所谓的不折腾就是不乱作为,简而言之不作!

皇帝不作,不大兴土木,不骄奢淫逸,国力就得到珍惜。

官员不作,不为了政绩而干事,不为了私利而干事,民力就得到珍惜。

人民不作,不为了私利而费尽心机,不为了慾望而不折手段,民心就会安稳。

这一切的起点根源,就是不折腾。

今日时代,折腾是一个中性词。

好的折腾,叫“生命不惜折腾不止”,谓之曰奋斗!

坏的折腾,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谓之曰找死!

诉求不同做派不同,最后造成结果不同。

那么曾经是汉初主流意识形态的黄老之学,真的就是一个不折腾,甚至保守的,无为的学说吗?

其实,用今日观点看古代学术都是看不清真相的,因为典籍缺失找不到根源,进而曲解误读。

在今日观点中,黄老之学大多出自老子与庄子这两个风雅老者。

一个驾鹤西去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一个用逍遥游成了逍遥派第一人。

可这并不是汉朝时黄老之学,而是后人整合而成的另一个黄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源自三皇五帝时黄帝与老子,而今日黄老之学,更多是黄帝与老庄混合学说。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说,在不断历史发展中,会有不同见解、不同流派、不同气象,儒学异变就是如此。也因此,可以想见,他们的流行时段并不相同。

汉初黄老之学主流思想,其实是黄帝黄石公老子那一脉。

史学观点说:道家出自史官。

这和道家集大成者老子先生曾是周朝史官有关系。

老子是个奇人,据说生而知之,后续做史官,阅读大量历史典籍后,读着读着就博古通今,成一代思想大拿,出图书馆时,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成时代传奇,周王为之倾心。

那么为何史书会让老子先生有这样明显的变化,这不科学啊?按奇幻一点的解释!

这老子先生,是在史书海洋不断荡漾后,扩展了生命的长度,增长了生命的厚度。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

以上文献意思是,老子越遍古今之后,将所有的历史经验都存于脑内不断思考,进而不断延伸,形成了一套思想理念,而这理念的核心就是,道家修身思想与治国理念。

所谓君人南面之术,就是道家治国的核心精髓,也可以理解为帝王术。

道家核心帝王术和今日我们理解的黄老之学貌似有悖啊?

黄老之学在今日看来,不过是门修身养性学问,和帝王术有关系吗?

所以,这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原因简单,一个不能治理国家的学问,是绝对成不了帝国意识形态主流的!

试想一下,如果只要求不作,不折腾,无为而治的学问,那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又如何能在汉高祖吕后甚至汉武帝前期成官方思想?

由此可见,黄老之学,必定有政治和权谋在内。

考证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复杂,看在哪个时代,有那些人谈论黄老之学就够了!

有据可查史册中探讨黄老之学的名人不少!

商朝汤相,周朝吕望(姜子牙),商纣王(帝辛),春秋管仲(管夷吾)都曾探讨研究黄老学。

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汉书·艺文志》

这段文献中的本有道者,就是吕望(姜子牙)是黄老之学道家治国理念执行者,还是黄老之学的补充者,这就证明黄老之学治国由来已久!

要没有这份缘远,封神榜里,姜子牙也成不了道家神仙。

真正黄老之学的核心概念和治国理念到底为何?引无数大拿探讨。

其实思想解读也不多,不过两个方面,汉朝文献《汉书·司马迁传》中就有诠释和注解,司马迁老爹司马谈曾经撰写《论六家要旨》,品评儒法道阴阳墨者各家,后又有人做了解读,进而阐述道家精髓!

第一:个人修身方面!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万物。

意思是:道家教人会聚精神,专用为一,举动合乎无形,充足与万物一体,这是修身。

第二:治国理念方面。

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意思是:道家为治国术时,遵循阴阳学世间规律说法,进而采纳儒家墨家的优点,并兼具法家律治思想,在采纳兼具后,通过道家融合,进而包容一身,最后成就一个系统的治国理念。

那么如何评价这句话,以及为何汉初会施行黄老之术!

原因也很简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道家治国思想,在那一刻其实是兼具各家之所长,最后将自己核心价值观修身教化融为一体的学说,他们和政府的法制并不冲突,反而形成了互补关系。

道家思想中的修身思维也深深的影响了儒家学说,由此才有儒家思想出于道家的说法出现。

我们常常说,华夏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外儒内法。

其实按真实历史渊远而论,应该是外儒内法融道家才对。

过分的儒是不对的,过分的法也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包容的道家黄老之学成了缓冲,也成了汉初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因为那是一个从分封制到集权制的转折时期,需要的不是正反极端,而是缓和过渡。

所以把,历史自有其规律,每个学说产生并成为显学,必有其时代背景。

至于儒家为何再后来,会成为独尊的存在,我们下一期再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贾诩曾侍多主,早年跟随在董卓左右。董卓死后,贾诩成为李傕郭汜二人的谋臣,并辅佐二人成功夺下长安。后又...
原创 山... 山西是华北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京津冀通往西部的一个重要通道。山西有2769万居民,国土面积15670...
考古发掘50年 马王堆汉墓文物...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年,再次引起世界关注。在此前摸清“家底”总量超2.6万件的基础上,马王堆汉墓文...
原创 大... 抗战结束后,经过重庆谈判后,虽然签署和平建国的协议,但这只不过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罢了。签署和平建国的...
原创 安... 关键词:东至县历史名人,章阁村,章大光,康桥村 作者:童钦子 章大光是安徽省东至县的历史名人,开明绅...
原创 亚... 众所周知,韩国是个“神奇”的国度。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拥有着全世界最久远的历史,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
原创 朱... 在古代的开国皇帝当中,朱元璋的出身最为草根,小时候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后来又去皇觉寺当了和尚,还一度...
原创 三...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国演义中有六大名将本是明玉,却被自己的原老板视若敝履。下面学爸就...
原创 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帝王最重视的事情莫过于军事,而兵制又是军事体系的中流砥柱,对王朝的兴衰起到了至关...
原创 他... 在汉初历史上,郦食其这个名字代表着智慧和悲剧! 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文臣,他凭借其非凡的谋略和雄辩的口...
七百年沙埋古都藏着哪些谜团?“...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即便坐在轮椅上,许倬云的右手也支着一根金属拐杖,身后还有人蹲着拉住轮椅,恐怕他从...
原创 故... 我国历史悠久,而且王朝甚多,跨度也很广,所以遗留的文物很多。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源远流长...
原创 台... 自从台媒爆出台北故宫博物院三件珍贵文物破损,院方隐瞒信息一事之后,引起了两岸民众和众多海内外儿女的公...
原创 溥... 在封建王朝出现过很多朝代,清朝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想必大家对他的了解也是最多的。溥仪作为大清的...
原创 优... 在古代的皇帝中,康熙帝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
原创 别... 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看起来差别不大,因此给了很多人错觉,什么秦军上千年所向无敌等奇谈怪论就出现了。实...
邓小平同志与湖北的七次“相逢” 8月22日 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邓小平同志 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他70多年波澜壮阔...
关守龙:九翼商道——新时代企业... 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之中,儒家文化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明珠,历经悠悠岁月的...
原创 1...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都是经过了损毁翻修的,那你可曾见过清朝时期的 真实的紫禁城? 1900年...
原创 埃... 说起我们望山楚墓出土的那把越王勾践剑堪称是“世界第一剑”,因为这把越王勾践剑堪称是逆天国宝,历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