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五胡乱华是指边陲塞外的游牧少数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微之际,大肆入侵中原,灭亡西晋,与士族南渡建立的东晋政权形成对峙。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羌、氐、羯等五个主要胡人部族,但事实上五胡仅是各乱华胡人的代表,真实祸乱中原的数目远非五个。
从时间上看,五胡乱华起始于公元304年匈奴刘氏政权建立到439年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
在这一百多年中,以五胡为首的胡人在中原先后建立16个国家政权,连年的战火使中原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汉族文明遭到前所未有的动荡浩劫。
历史背景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胡人乱华并不是一天两天完成的,而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
东汉初年,中国北方经过王莽新朝、绿林赤眉起义等十几年的战争动乱,人口锐减,百废待兴。
光武帝刘秀为了恢复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农业生产,补充人口,充实户籍。因为在古代农耕社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
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战火洗礼,乡里田间早已十室九空,不得已刘秀招募北方边疆和塞外胡人移居关内,充实人口,开荒耕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北方边境城市呈现胡汉杂居的特点,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中原迎来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次大动荡。
而且势头更加凶险,战争更加频繁,并导致北方人口剧减,人们流离失所,或死于战火,或死于病饿,大量土地抛荒。
所以执政的魏晋只能不断招抚胡人,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百年间,内迁的五胡人达数百万人,主要是“五胡”。
其中,匈奴70万,羌人80万,氐人100万,鲜卑250万。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只占三分之一。
由于大量胡人进入中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民族构成,汉人看上去居于主导,但实际上人口数量已不占优。
曾经是汉人聚居的关陇地区变成了“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
胡人在经济、政治等社会方方面面发挥重要影响,只不过西晋建国之初的十多年里,汉民族尚牢牢控制国家政权,把控社会秩序。
不过此时的中原如同一座活火山,能量不断积聚,只等量变达到质变。
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力空虚,民生凋敝,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国力和军力的衰弱使得西晋掌控社会和安全的力度大为削弱,“五胡”就是趁西晋内乱和边疆空虚之际大规模涌入中原,建立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匈奴、氐族并起,揭开五胡乱华序幕
公元304年十一月,生活在四川川西北地区和今四川、甘肃、青海等省交界处的农耕少数民族巴氐族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灾荒饥饿。
在领袖李雄的率领下揭竿而起,浩浩荡荡攻占成都,李雄自称成都王,建立成汉政权(304年-347年)。
同时在中国的西北方向,匈奴贵族刘渊趁西晋防务空虚,在山西离石起兵,建立前赵政权(304年-329年),匈奴和氐族正式揭开五胡乱华的序幕。
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从秦汉时期就是中央王朝面临的最主要外部威胁。
西汉以来,匈奴游牧势力和汉族农耕文明进行了几百年的碰撞博弈,随着历代帝王的政治分化和军事斗争等努力,匈奴逐渐衰弱,并分成南北两个分支。
南匈奴在汉朝的招抚下不断南下内迁,成为当时内迁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当然也成为“五胡”中最具政治破坏力的一个。
310年,刘渊的儿子刘聪继位,趁西晋内讧,都城洛阳守备空虚,于311年四月派遣羯族将领石勒率四万大军南下进攻洛阳,恰遇太傅司马越的灵车及晋军主力部队。
此时的晋军早已腐化堕落,羸弱不堪,哪是匈奴的对手,石勒率军发起攻击,通过骑兵包围以及弓箭射击,把晋朝军队打得大败,十多万官兵互相践踏堆积如山,无一人幸免。
包括太尉王衍、襄阳王司马范在内的十余个王公贵族都被擒获并被石勒全部杀死。
然而对于西晋来说,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匈奴大军继续进发,洛阳岌岌可危,由于洛阳连日饥荒,百官逃亡,军队更是无心恋战。
前赵司空呼延晏率领二万七千名先锋部队进犯洛阳,晋军连败十二仗,死了三万人,当年六月,匈奴主力抵达洛阳后,进入宫廷先是抓住躲在园林里的晋怀帝。
然后放纵士兵大肆抢掠,杀死太子司马诠等人,士人百姓死了三万多人,又把宫庙、官府全部焚烧,并把晋怀帝押送平阳,洛阳在匈奴的摧残下变成一片废墟。
这还不算完,316年匈奴大军入关中,这次的目标是长安,据史料记载,长安城中粮食匮乏,出现了同类相食的景象,死者过半。
长安城破后,晋愍帝出降,也被掳至平阳,西晋至此灭亡,而怀帝和愍帝也被刘聪杀死。
匈奴在被东西两汉的强力打压三百年后,展开血腥报复,不仅摧毁中原政权,长安、洛阳作为西汉和东汉的都城,都被匈奴大肆洗劫,几乎屠城,晋朝两任天子被掳走杀害,百姓生命更是被视如草芥。
羯族南侵,屠戮中原
如果说匈奴对中原政权造成毁灭性打击,那么羯族则是对汉人百姓实施接近种族灭绝的屠戮。
羯族在当时是匈奴族的一个分支,在入主中原前隶属于匈奴,是匈奴贵族的奴隶军队,从某种意义上说,羯族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民族。
在三国之前,羯族一直是低调的存在,直到刘渊南侵,羯族才凭借凶悍的战斗力成为匈奴大军的主力并为汉人所知。
羯族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匈奴攻打洛阳的彪悍将军石勒。石勒本是奴隶出身,但凭借杰出的军事头脑以及过人胆识,为刘渊赏识。
在攻打洛阳后,又平定河北和江汉地区,占据幽并冀三州之地,319年与前赵匈奴决裂,建立后赵政权(319年-351年),此后率军灭亡前赵,成为北方地区最强的国家。
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篡夺其子石弘的皇位,开始了他极为残暴的统治。
为了修建宫殿,征40余万汉人营造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为了修林苑,驱使近70万汉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二。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到处都是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也是挂满汉人的头颅。
石虎还经常强行抢夺百姓的妻子,杀害她们的丈夫,人数达三千多人。
另外,据史料记载,羯族行军作战没有粮草,公然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并称为“双脚羊”,而且每攻下一座城池,便会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杀。
羯族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中原大地十室九孔,白骨累累,饿殍遍野,赤地千里。
根据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中记录:
“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当时的北方汉人从最高峰的2450万人锐减至400万,基本到了灭绝的边缘。然而石虎死后,后赵陷入内乱,子孙自相残杀,石虎的养孙冉闵愤而起兵。
350年发布“灭胡令”,汉人军民发起反扑,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
冉闵更是亲自率军诛杀羯人,不论贵贱男女老幼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被抛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
剩下的一小部分羯族人逃到了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成为前燕的军队继续四处征战。
后赵不过是昙花一现,在血腥中瓦解溃散,北方汉民族最终得以幸存,避免了绝种命运,而羯族在两晋南北朝的大融合中走向消亡。
小结
五胡乱华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原有的胡汉隔离被打破,汉族传统文明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胡人建立政权后,实行胡汉分治,胡人占据支配地位,从以前的汉尊胡卑变为胡尊汉卑,胡人开始压迫汉人,甚至称汉人为儿、奴、狗。
而胡人则自称“国人”,禁止使用“胡”等称呼,比如在石勒时期,将胡瓜改为黄瓜。
为了与东晋争正朔,“五胡”依托中华传统用地域以区别华夷的理念,以“中国”自居,以族类意味浓厚的"扬越"指代东晋。
然而随着南北朝以及隋唐统一,一切回到原点,中国历史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