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终统治力276年的时间,此前都是汉人在统治,3亿汉人被满清300万八旗统治,为什么不反抗,其实有四个理由。
最重要的第一个理由是打不过。
要是能打得过也不会出现清王朝了,现实情况就是汉人反抗尝试了多次,比如反清复明的起义等,历史上也有多次,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也打不过满人的军队,这种情况下,汉人最终也只能放弃了抵抗,只能屈服于清朝的统治。
满清作为女真人的游牧部落起家,在骑射和体质方面是有着优势的,可以说是马背上成长起来的人,大多都是骁勇善战,但汉族多为受到教育都是知书达理,用很多条条框框约束自己。读书很多,但是没有那种彪悍民风的熏陶。这些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历史中,能够看出当时的两个民族的不同人群的特点。
第二个不反抗的理由就是满清对汉人还是执行仁政。
在清军入关之后,统治了汉族的几亿人口,但是对于汉人还是比较仁政,没有暴力对待汉民,还在很多实际百姓关心的问题上,都作出了爱民护民的政策保护,让很多汉民都逐渐接受了满清的统治,毕竟当时的百姓,只想过安生日子,不愿意随意去陷入动乱之中。更何况在清朝盛世时期,统治阶层对于民生工程和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都作出了很多的扶持,老百姓有饭吃,不会在意政权的掌控到底在哪个人的手上。
可以说清朝的统治,在康乾等时期,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吃饱穿暖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很多人不会参与暴乱和造反。个别心怀叵测的人,小范围进行尝试,没能成功也是有着多种原因。
第三个理由是允许汉人阶层跨越能入朝为官。
而清朝对于汉人的统治,也体现在允许汉人入朝为官,并且做出一定的规定,最明显的就是在八旗中有汉军旗,汉人能够上朝堂,做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没必要参与反动势力,再去把平稳的局面打乱,摧毁已经建设好的一切,很多人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也是得不偿失。
第四个理由是满汉文化相融接受度高。
清朝统治几亿汉民,但是满汉可以通婚的制度,也让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区别和鸿沟越来越小,甚至更加融合,从皇室开始纳汉人为后宫就能看出,就算汉人女子进宫后不能立为皇后,但是可以得到很高的地位名分,一样能受到优待,满清这些政策的制定,也很好的消除了汉族对满清的敌意,彼此之间的融合之后,让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发展实力,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和壮大。
在汉族接受满清的同时,满人的汉化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不仅表现在虚心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还在学习汉文化的精髓,在皇室带领下,满汉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开始从彼此的不认同,到能够相互接纳,这些努力也让汉人对满人的统治,逐渐更加接纳和习惯,并且能从心里遵从,甚至也是满人推动了汉文化的长足发展和扩大影响力。
不能低估文化对于统治的力量,因为习俗和文化都是形成生活习惯以及认知的基础,满汉之间的文化融合加上通婚制度,以及人才的晋升制度等,汉人可以议政为官和升迁,满清权贵的荣华富贵也好,民间的农工商贸等,任何领域都没有把汉人排除在外,逐渐就会让这些汉族真正接受了清人的统治,并且习以为常。
不改变汉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强加给汉人满人的习俗,由此可见满清的统治智慧,因此由此让汉人感到被认同和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没必要非要去闹到造反的地步,反对满清的统治理由也难以找出来。
所以说满清无论从科举,通婚,民俗,生活习惯等,都让汉人有着被认同的接纳感,又为什么反抗满清统治,非要自找不痛快呢,放着好日子不过,造反的人都是那些有着权势野心的少数人,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愿意沾边这些乱事儿,只想好好做好自己的日子,所以说几亿汉人又如何,是不是从内心接纳了满清的统治,根本不愿意打破这种平衡。
正因为这些综合的原因,汉人不愿意造反,也逐渐适应了清朝的统治,并且历史上一度还持续了盛世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