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3年邓小平回京,尤太忠给他送去5条中华烟,邓公如何回复?
迪丽瓦拉
2025-07-15 07:32:30
0

文|

蒋冉Jiang

编辑|

蒋冉Jiang

1973年邓小平复出,尤太忠去看望老领导邓小平,两人辞别后没多久,尤太忠再次返回,立即给邓小平送去5条中华烟。

当时,邓小平说了什么?

尤太忠看完邓小平

在这之前,尤太忠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农民家庭,他们一家常年受到地主的欺压,

13岁时,他亲眼见证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从此毅然参加革命队伍。

然而,由于尤太忠的体质较差,在跟随我军转移时,不慎染上高烧,几度陷入昏迷状态,经过卫生员诊治才醒了过来。

在这之后,尤太忠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体制问题,每天坚持锻炼,

后来他不仅扛过长征,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当时,尤太忠担任蒙古军区司令员,好友李先念来看望他,

两人一咬牙一狠心,点了瓶茅台,准备边喝酒边叙旧。

不料,李先念中途有事离开,只留下尤太忠守着一瓶茅打开过的茅台,只好花3块钱买下来。

后来,尤太忠每每想到这件事,都觉得十分心痛,

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喝一口酒。

不仅如此,尤太忠巡视蒙古军区的时候,总是买最便宜的饭菜,这让他的老部下看在眼里,心里不是个滋味。

于是,老部下特意为尤太忠带去好饭好菜,不料,尤太忠收下饭菜后,坚持把饭菜的钱交给老部下,

老部下见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之后,

尤太忠由于工作太辛苦突发急症,周总理得知后,赶紧派车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在此期间,尤太忠只住在最普通的病房,周围的人都劝他到条件好一点的病房,不料,谁向他说这件事他就跟谁急。

没过多久,李达见到尤太忠的时候,向尤太忠提到邓小平被调回北京的事情,

随后,李达就问起他,究竟要不要去看望邓小平。

后来,尤太忠等人见到邓小平时,他知道邓小平喜欢吸烟,下意识地要拿出口袋里的中华烟,分给邓小平等人。

不料,邓小平先一步拿出烟,递给尤太忠等人,尤太忠接过烟猛然发现,

这种烟没有烟嘴,是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烟。

此时,尤太忠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烟,莫名地感到羞愧,他在和邓小平谈话期间,就想着如何给邓小平买烟的事情。

可当时中华烟不仅要凭票购买,甚至还要看级别

,这时,尤太忠想到了自己在京西宾馆的老部下。

没过多久,尤太忠就找到自己的老部下,向他提起要买几条烟,当部下问起他用途的时候,他只是说自己要送人。

这时,老部下二话不说,赶紧拿出5条烟,

随后,尤太忠就带着这5条烟去找邓小平。

邓小平见尤太忠返回,有些惊讶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尤太忠已经把烟放到了他的桌子上。

邓小平见状,拆开烟点燃了一根,一脸满足地表示:“

好久都没有抽过这么好的烟了

。”

原来,

邓小平之前抽过很长时间的烟叶

,尤其是红军四处打仗的时候,邓小平经常让士兵带着几斤烟叶。

不料,在红军攻下绥宁县一个镇的时候,邓小平问士兵要烟叶,士兵这才发现,原来带着的几斤烟丢了,邓小平便让士兵到村里买烟。

可士兵到一家店铺门口,

村民还以为是士兵是国民党,吓得赶紧把自己家店铺的门关上

,直到村民的儿子回来,发现士兵曾将他从国民党的监狱里救出来的人。

后来儿子便告诉村民,士兵就是他曾经的救命恩人,村民得知后,拿出了家里最好的几斤烟叶,一边送到士兵的手中,一边感谢士兵。

没过多久,

邓小平见到这几斤烟叶,以为是曾经丢失的烟叶被找到了

,高高兴兴地准备去卷烟。

这时,士兵向邓小平提到,烟是从村民手中买来的,还没有给村民钱,紧接着,

邓小平让士兵去给村民付钱,没想到,村民还是没有收钱。

而士兵没完成任务,他回来见邓小平的时候有些紧张,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随后,

邓小平在士兵的带领下去给村民送钱,村民见状,只好把钱收下。

不仅如此,村民一手拉着邓小平,

一手拉着自己的儿子,把儿子的手放在邓小平的手里。

与此同时,村民表示,国民党来征兵的时候,

他没有让儿子去参军,现在他自己的儿子交给我党

,希望儿子能为我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在这之后,村民的儿子和尤太忠等人一起执行过任务,还曾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解放前尤太忠和邓小平

尤其是国共合作期间,尤太忠担任93师政治部青年干事,

此时,我军大部分士兵对国民党的印象不好,导致他们很难接受和共产党合作的事实。

紧接着,尤太忠召集士兵,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国民党和共产党同为中国人,是兄弟部队,如今大敌当前,两军理应一致对外。

听到这里,现场的士兵都觉得尤太忠说得有道理,很快就下定决心,要共同完成抗日。

百团大战的时候,尤太忠的部队负责引开追兵,他们先假装逃跑,将敌人引到一处山谷中,再回过头来,让三个小队分开消灭敌人。

没想到,敌人得知这件事后,

又派出更多的兵力,尾随在尤太忠等人的后面

,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将他的部队包围。

好在尤太忠及时发现,赶紧派出几百人,

让他们在敌军休整的时候完成突围,而这几百人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之后等敌军发现这几百人的时候,下意识地分兵出去追击他们,

而我军便反向包围敌军,将敌军部队消灭了大半。

后来,尤太忠获得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他上台领奖的时候,台下的人都让他讲战斗经历,他越讲越激动,台下的人也听得十分过瘾。

在这之后,我军部队突然遭到敌军袭击,紧急组织撤离,

尤太忠在和敌人作战之前,让自己最信任的部下去保护邓小平。

紧接着,部下就找到邓小平,正当他准备带邓小平离开的时候,邓小平一想到还有很多战友没有撤离,也不想让自己先离开,便有些纠结。

当时,尤太忠的部下就劝说邓小平,

最终邓小平出于对大局的考虑,在众人的掩护下离开。

不仅如此,我军三个纵队完成渡河后,邓小平等人准备渡河,不料,我军刚组织好即将渡河的人,

国民党军队就偷偷派人炸毁浮桥。

这时,邓小平便将掩护大部队撤离的任务交给尤太忠,

尤太忠立即动员士兵,让他们做好速战速决的准备。

然而,在尤太忠承担掩护任务之前,敌军已经察觉到我军部队的动向,直奔尤太忠的部队。

而尤太忠也不含糊,他将队伍分成几支小部队,

每支部队一千人左右,先让这些部队分头走,以便引开敌军的注意力。

最终,

我军以损失两千多人为代价,让5万人的大部队顺利渡河。

重庆解放后,邓小平去看尤太忠,准备利用有限的时间,和他聊一些事情,不料他并不在原处。

原来,

士兵被尤太忠处罚后,站在外面淋雨,而尤太忠就陪着士兵一起受罚

,就这样,部队在尤太忠的带领下,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其实,尤太忠虽然带兵带得好,但他有时出事不给人留余地,导致他在无意之间得罪了不少人。

当时,

尤太忠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上级要求军区表演《北上》

,以此来纪念红军长征,不料,尤太忠坚决不同意。

可尤太忠对长征本该有着很深的感情,更不会阻挠我军回顾长征历程,于是,妻子很不理解他的举动,

直到他向妻子做出解释,妻子才稍微理解了一些。

在这之前,尤太忠曾观看过《北上》,其中,红四军的一个军人因违抗军令,最终得到了严重的惩罚。

然而,在现实的长征过程中,

红四军没有人触犯军纪,更没有人因此掉脑袋,于是尤太忠对《北上》这部作品十分反感。

但妻子得知这件事后,依然认为,尤太忠不该违抗上级的命令,就尽全力劝说尤太忠,没想到,尤太忠一生气,和妻子吵了一架。

与此同时,上级认为,尤太忠的行为有些不妥,甚至要对他做出处置,

好在邓小平理解尤太忠的想法,耐心地和身边的人解释,才让尤太忠免于受到处置。

可由于种种原因,尤太忠很少和邓小平见面,甚至在邓小平去世的时候,

尤太忠还在医院里。

这时,周围的人害怕尤太忠太过激动,影响早日康复,一直瞒着尤太忠,直到邓小平去世的第四天,他才得知邓小平的消息。

此时,尤太忠赶紧出院去看邓小平,一路上,他沉默很久,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他

想起邓小平喜欢吸烟,就让人停车,准备去给邓小平买烟。

然而,等尤太忠下车到商店后,才突然想起来,邓小平早就戒烟了。

原来,邓小平在一次开会时,台下有人向他递过去一张纸条,

提醒他不要在台上吸烟,邓小平看到后,微笑着熄灭了手中的烟。

在这之后,随着国家宣传吸烟对人的危害,邓小平当即决定戒烟,

可戒烟的过程是艰难的,每当他犯烟瘾的时候,就会莫名地感到心慌。

这时,妻子就会给邓小平端上鱼皮花生,就这样,

邓小平一直坚持了几个月,最终戒烟成功。

于是,尤太忠去看望邓小平的时候没有带烟,后来,

他每次想起自己和邓小平的过往,就会督促自己的儿子,让儿子为祖国发展效力。

后来,儿子没有辜负尤太忠的期望,努力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给我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担任着重要职务。

笔者观点:

在战争年代,尤太忠等人将更多的时间投身于革命事业,此时的我们,应当通过努力工作和生活,尊重老一辈人的工作成果。

此外,旧社会的穷苦大众不得自由,好在经过我党让人民都能平等地生存,于是,

我们应当教导自己的晚辈,让他们珍惜如今的生活。

同时,老一辈人经历过长征等事业,让我们得以迎来和平,如今,

我们应当延续他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不仅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要坚持接受我党的优秀思想,并向身边的人传达正确的观念,让他们能拥护我党的事业。

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

应当传承老一辈人先己后人的思想

,从而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帮助他人先渡过难关。

而我们作为年轻人,

有责任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让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让孩子们能够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当

我们在工作中受到了他人的伤害,可以适当地选择原谅他人

,并尽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避免让我们和身边的人遭受损失。

此外,我们在工作之余,应当关注亲人的难处,和他们多交流感情,从而保持家和睦,让他们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不仅如此,当我们在生活中,

发现一些文艺作品中的错误时,可以找到工作人员

,让他们及时改正,避免对他人造成误导。

同时,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对他们做出开解,从而让他们认清现状,尽快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老一辈人的经历,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将时间放在亲人和朋友身上,从而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1、 中国人是怎样移民美国的? 1834年,美国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在报纸上,她被称为“朱莉娅.福...
原创 叛... 毛主席曾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在战争年代是很受用的,要么和敌人达成一致,达到阵...
原创 元... 封建帝制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的主旋律,无论是谁,想要跳出这个圈子,都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过在人类历...
原创 7... “中国必须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这才是中国站起来后避免再次摔倒的关键。” 面对江青的发难,李政道慷慨陈词...
原创 苏... 现在虽然很多人对那种言辞犀利的人颇有微词,但是在很久之前的战国,有许多人都是以此为生的,他们还有一个...
原创 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历史中,这个合的人,往往就是最猛的人,扭转乾坤之人,在我国浩瀚的历史...
原创 谁... 当初,刘备在遍寻谋士不得的情况下,水镜先生司马徽对他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令世人叹息的是,刘备...
原创 嫁... 年轻时的林碧春 1970年,在遥远的中非土地上,一名面容清秀、衣着华丽但脸上布满乌云的女人坐在富有当...
原创 张... 在《三国志》的张飞传记中,作者陈寿对这名三国猛将的评价非常简单:“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
原创 原... 中国文明发展了五千多年,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一种文化最为特殊也最为古老,但又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湘潭黎氏,百年望族-续修家谱,... 走进历史悠久的湘潭城,不得不提的便是那些令人敬仰的世家望族。 其中,湘潭黎氏家族以其百年的历史和深厚...
原创 蜀...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 虎父无犬子,父亲英雄儿好汉。 一个人若是在哪一方面做出了成绩,成就很大的话,那...
原创 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之后,大国基于均势制衡,构筑了雅...
原创 曹... 古往今来各路枭雄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时势造就英雄,但是时势也能毁掉英雄。 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人物的...
原创 清... 左宗棠,2万两白银!为子孙留下2万两白银,相当于他一年的俸禄。 李鸿章,4000万两白银!房产,地产...
原创 李... 如果我问你李世民的名臣有哪些?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提及课本上的“房谋杜断”,或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确实...
原创 他... 在开国上将中,有些非军事主官出身的政工干部,不为人所知,像朱良才便是其中一位。他战争年代一直担任政工...
原创 三... 三国里的顶级营销大师,最终一鸣惊人,流芳百世,他的名字叫做诸葛亮。 纵观历史,但凡成大事者必须具备两...
原创 原... 看《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越往后看越感到心惊肉跳,越感觉人性的多变和不可琢磨,越琢磨越觉得可怕。 秦...
原创 黑...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9世纪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