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上朝:唐朝坐着,宋朝站着,清朝跪着,是进步还是倒退!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皇帝那是天下的主宰。臣子只是辅佐皇帝更好的治理天下,但是明君对臣子都是以礼相待。但是反映到了朝堂之上,就可以知晓:唐朝是坐着、宋朝就变成站着,到了清代直接跪着。虽然时代推进了,但是这种行为是进步还是倒退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伙唠唠这个事情!
皇帝是一国之君,地位自然尊崇。但是大臣们也都是熟读经史,深知礼仪的。由此,在先秦就可以看出来,皇帝虽然尊崇,但是和大臣们在一起时,并没有过分的显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连商讨国事,都是坐在一起一块讨论。表现出的是君明臣贤,一副天下共治的美妙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美誉。世界各地的人,无不想要来到唐朝,一览大唐盛况。同时,唐朝也是礼仪周全的王朝。由于推崇儒家,所以唐朝的统治者也是非常向往古之圣贤,对于士大夫也是礼遇有加。即便在朝堂之上,大臣也可以可皇帝一起,坐下来商讨国事。只是,皇帝的宝座高一些而已,毕竟是九五之尊,可以理解。
到了宋朝之后,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只有位高权重的大臣才有资格享受皇帝的赐座,至于其他的大臣,就只能站着上朝了。有一次,宋太祖在听取当时宰相范质的汇报,有一处没有听清,便让他把那个报表拿给自己看,范质起身送报表的时间,授意与宋太祖的宦官便悄悄撤掉了椅子。范质回来一看没了椅子,只能站着,吃了个哑巴亏。从此,朝臣在没有坐着的权力了!
到了清代,情况就更加的恶化了。皇帝不仅高高在上,臣子们更是连站立的资格都没有了。向皇帝奏报时,只能是跪着,而且没有皇帝的命令还不能起来。这可真是苦啊!就算是臣子站着,脑袋的位置才堪堪到达皇子的脚下。京城百姓经常说天子脚下。其实,他们远没有到达天子脚下,恐怕大臣的脚下他们都不一定能挨到。
从上面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光是从上朝的情况,就可以发现,皇权的独一无二被愈发的凸显出来,这其实都是皇帝权力集中的效果。只有大臣更加的俯首帖耳,皇帝的尊贵与独一无二才能彰显的淋漓尽致。但是真不知道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你觉得呢?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