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的后人个个优秀
迪丽瓦拉
2025-07-15 13:32:41
0

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中写道:“梁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如在学术史贡献之大…然其影响甚大,则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

这是郭湛波对于梁启超的总体评价。对于梁启超,相信各位读者并不陌生,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他为了能够让民族强盛以及国家繁荣,几乎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而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了历史名人,其成就得到了赞赏。

然而,又因为他的政治主张因时而异,不仅是经常的变动,甚至还有时会前后矛盾,也因此让一些人对于他的说法不太信服。对此,萧公权也评价称梁启超虽然一直在变,但是他是一个爱国者却一直都没变。

实际上,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思想上,对于梁启超的评价向来是有褒有贬的,得不到统一的说法。然而,人们对于梁启超的一件事的评价却是意外的一致,并且还是褒义的评价,而这件事就是教育。

梁启超在其专业上取得的成就不小,然而仍有不少对其不认可的评价,而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得到了一致好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梁启超的教育下,他的九个子女如今过得怎么样?

一、梁启超对幼学有独特理解,并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成功实践

身为思想家以及文学家的梁启超,在教育方面也有所涉及,特别是在幼学方面更是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在提幼学的时候,梁启超就曾提出两点:第一是幼学必须要强制义务执行。在梁启超看来,贫穷并非让孩子放弃学习的理由,无论贫富都要让孩子读书。第二就是要寓教于乐。在梁启超看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比盲目的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并且最好是选择一些较为文艺的知识进行学习,培养特长。

而梁启超的教育观念并非只是说说而已,他本人也是对此观念贯彻始终。在梁启超的教育之下,他的九个子女皆成为了某一领域专家,因此可以说梁启超的教育观念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他的孩子们具体做到了哪些成就呢?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1、长女梁思顺

早年梁思顺曾随梁启超夫妇在日本生活,为其能够接受到华人教育,梁启超便亲自教育女儿,甚至还改建实验室帮助女儿学习。长大后,梁思顺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长,同时她还是一位诗词研究专家。

在梁启超的贴心照顾下,让梁思顺没有被日本的陌生环境所影响,得以快速的成长。

2、长子梁思成

梁思成是“三院士”之一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且,梁思成还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著名建筑学家,曾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中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

梁思成的妻子是有名的林徽因女士,两人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以及保护,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可以说,梁思成甚至是林徽因都一直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成长,在两人学成归国后,梁启超建议他们去条件艰苦的东北大学任教,也正是因此才让他们成为了中国建筑学研究的翘楚。可以说,梁思成这位院士是梁启超精心栽培出来的。

3、次子梁思永

作为梁启超的第二位院士儿子,梁思永毕业于哈佛名校,而他后来选择成为了一名考古学家。

当年,为了让梁思永有更多的经验,梁启超不惜自费让其参与了两位著名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而梁思永也不负所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考古学家,并且还参与了安阳殷墟的考古。除了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外,身为考古学家的梁思永还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正是有了梁启超的鼎力支持,梁思永才能够追求自己的爱好,并取得成就。

4、三子梁思忠

在西点军校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军人,曾参与过淞沪抗战。

5、次女梁思庄

作为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成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副馆长。

6、四子梁思达

是一位经济学家,合著有《中国近代经济史》。

7、三女梁思懿

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8、四女梁思宁

是一位革命者,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之后参加了新四军。正是在梁启超的新思想的熏陶下,才让梁思宁奔赴革命之中。

9、五子梁思礼

梁思礼是梁启超的最后一个孩子,并且也去梁启超子女中的第三位院士。身为中科院院士的他,同时也是一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在梁思礼的印象之中,父亲留给他的最深的影响就是爱国二字,并且梁启超一心想着看到工业救国、科技救国之日的到来,因此梁思礼为了父亲而赴美读了工科,并且成长为中国的一代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正是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才有了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梁思礼所做出的贡献越大,就越证明了梁启超的教育的成功之处。

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疑惑,身负多职的梁启超本应是非常繁忙的。人们常说家庭事业难以兼顾,可梁启超不仅做到了兼顾,并且还做得非常的出色,他究竟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呢?

二、梁启超子女有所成就,在于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其写给孩子们的超过400封家书中窥视出端倪。

一直以来,梁启超都没有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做出何等成就出来,并且让他们更加的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因此在家书之中,他多是教导子女们在为人、治学以及立业等方面该如何做,对于孩子的失败他不曾责骂,而是竭尽所能的安慰,俨然一副慈父的模样。

然而,虽说他从不曾要求子女必须做到何种程度,但是子女们却依然成为了栋梁之才。

这是因为在梁启超的教育中,孩子们更多的是接收到了梁启超的支持与疼爱,而非令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因此做起事业来也是倍有动力,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也并不奇怪。

如今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史上科学史,仍流传着“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而梁启超先生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开时代之先,并且在子女的培养上也是独步天下,其成就古今实在罕有人及,令人叹服!

小结

梁启超能够培养出九个优秀的孩子,可以说他不仅本人的成就非常出众,在作为一个父亲方面也是出色的。那么,身为一位出色的父亲,梁启超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

在梁启超看来,对于人来说,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因为思想可以改变、决定一个人。若是思想不对的话,那么即便再努力也只是徒劳罢了,甚至还可能走向歪路。

而梁启超的一生就是在推崇新思想的道路上,因此,他的孩子也受到了新思想的教育,再加上其刻苦的努力,有所成就也就并不意外了。并且,梁启超的家风与家教,也是其孩子成才的关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梁启超往往是从大处着眼,但是却又是从小处着手,在写给孩子们的每一封信里,无不透露着身为父亲的关怀以及作为长者的睿智,因此在梁启超的指引之下,他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化,这也是他们能够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此看来,梁启超的形象不只是那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了,同时是一位可爱可亲的慈父,是思想开明的家长。纵观他的一生就像辛勤的园丁一般耕耘劳作,用心血去浇灌,才最终结出丰硕果实。而他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也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

参考资料:《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周平王是否迁都,无法阻止周朝的衰退,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西周的天子们已经把国力耗尽。 1. ...
原创 同... 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英雄人物,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无论成败,他们最终都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
原创 这... 如果要在《三国演义》中选出一个无可争议的顶尖高手,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吕...
原创 刘...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的消息传来,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大将军陈平却依然在奔波途中,...
原创 清... 清朝晚期,国力日渐衰退,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1851年爆发了金田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从广西起...
原创 他... 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大将胡美,他不仅是明朝开国功臣,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岳父,拥有特殊的关系。胡美凭借着赫赫...
原创 三... 三国机密: 鲁肃的真实贡献与孙权的深情厚谊 大家好,今天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位在三国时期颇具影响...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渴望得到的武将,毫无疑问,就是关羽。他对关羽的特别青睐,甚至让身边的部下感到不满和...
男主也有失算时,藏海被庄芦隐重... 文|吴清浅 电视剧《藏海传》里藏海当上平津侯府长史后,先是搬入侯府内院郁园,接着能跟庄家人一起上桌吃...
原创 清...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涌现出众多文武百官,他们在帝王的统治下各司其职。无论是文官出谋划策...
原创 元... 朱元璋在处理蒙古女子的政策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可谓极为仁慈。元朝时期,蒙古少数...
原创 太... 太平天国,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堪称其中的巅峰之作。它的战火曾蔓延至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省...
原创 朱...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皇宫辞世,一代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上了句号,然而,关于他的...
原创 杨... 提到李渊,大家应该都对这位唐朝的开创者相当熟悉。他出生于北周的一个显赫贵族家庭,并在年仅七岁时就继承...
原创 隋... 在《隋唐英雄》中,有许多重要人物,他们个个特点鲜明。例如,深得民心的秦琼、宁死不屈的单雄信,以及以算...
原创 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王朝,还有一些曾经建立过的朝代,他们名义上拥有正式的国号和皇帝...
原创 宋...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宋献王,他的姓氏为子,而名字为偃,属于戴氏。他是宋剔成君的弟弟,担任战国时期宋国...
原创 韩... 韩信被杀是必然的吗? 提到刘邦处决功臣,许多人首先会想到韩信。实际上,韩信只是西汉初期被杀害的众多...
原创 汉... 在汉朝历史中,虽然汉武帝刘彻名声赫赫,但真正实力最强的皇帝却是汉宣帝刘询(即刘病已)。虽说刘彻的威名...
原创 康... 鳌拜独揽朝政,成为康熙登基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康熙帝在八岁即位,当时的他年幼无力,显然无法掌控朝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