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上泰山封禅的皇帝有六位:他们分别是秦朝的始皇帝——秦嬴政;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开创东汉的“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以孝道著称的唐高宗——李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最后一位就是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
你可能有疑问,前五个皇帝都熟悉,宋真宗是谁呢?他有什么业绩可以封禅泰山呢?
历史上泰山封禅可不是谁想去封就能封的,这要有拿得出手的业绩。宋真宗最大的亮点就是和契丹人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件事大致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能否成为真宗封禅泰山的业绩。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派兵30万攻宋,由于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宋军战斗力减弱。辽国军队很快打到黄河沿岸,契丹军队与京都汴梁只有一水之隔。此时朝廷震动,朝臣意见不一,有的主和,有的主战。很快分成了两大派。
▲寇准
一个是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提出的策略是皇帝御驾亲征,背水一战。一个是以另一个宰相王钦若为首的主和派,提出的策略是往南迁都,放弃北方土地暂时不管。宋真宗左右为难,六神无主,于是去庙中求神灵指点,结果签上显示“战必胜”。宋真宗这才硬着头皮御驾亲征。
结果上天保佑,加之寇准指挥有方,活该宋真宗露脸,宋军大获全胜。于是在河南澶州(今濮阳)和辽朝签定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辽国得到了实惠,军队退回了本国,宋朝解除了危机。
从这以后,宋真宗对寇准敬重有加,君臣二人都觉得脸上有光。澶渊之战真的那么牛叉吗?说实话,澶渊之盟实际是宋朝赔款的协定,当初虽然宋军打了胜仗,但是宋真宗不愿深入彻底的消灭敌人,而是命令寇准和辽朝签订赔款协定,意思是赔点钱打发契丹人撤兵就算了,寇准无奈执行了真宗旨意。这就是澶渊之盟的实际情况。
有道是“不怕没好人,就怕没好话”。《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当初主和的宰相王钦若对寇准取得的成绩很嫉妒,现在看到寇准被皇帝宠信,心里打翻了“五味瓶”,更多的是酸酸的感觉。
这一天,他又看到皇帝散朝后和寇准说说笑笑走了出来,当寇准走远后,他转身来到真宗面前对真宗说:
“陛下如此敬重寇准,难道澶渊结盟都是寇准的功劳吗? 真宗道:“不错。”王钦若冷冷说道:“陛下错了,澶渊之战,陛下让寇准捉弄了”。
真宗不解的问:“这话从何说起?”王钦若说:““城下之盟,圣人经典《春秋》中说是一种耻辱。皇上身为万乘大国之君,签订这种城下之盟,有什么值得高兴呢?”微臣实在弄不明白,陛下不以为耻,反以寇准有功为荣”。
其实王钦若并不是有意和天子过不去,他是要故意激怒真宗,让真宗迁怒于寇准。
王钦若见真宗脸色很难看。接着说道:“陛下见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急了眼,就会倾其所有,全部押在赌桌上,澶渊之盟中,皇帝就是寇准的赌注,寇准就是那个疯狂的赌徒。”
王钦若见真宗听得很仔细,于是继续说道:“赌注就有输有赢,赢了是寇准的功劳,输了就都一次输光,皇帝成了契丹人的俘虏,他寇准可能逃得比谁都快,陛下,这就叫孤注一掷。”
王钦若一番煽风点火和歪曲事实的话,澶渊之盟虽然不是很牛叉的战绩,但也不是王钦若说的那么不堪。王钦若的话果然起了作用,真宗从此恨上了寇准,最后把他从宰相贬为了陕州(今河南陕县)知州。寇准离开京城上任去了。
虽然王钦若彻底赶走了政敌寇准,但是他发现真宗闷闷不乐,原来真宗聊以自慰的澶渊之战,随着寇准的被贬而悄然失色,再也没人提这是真宗辉煌业绩了。毕竟寇准都被否定了。王钦若老奸巨猾,他知道真宗好大喜功,真宗闷闷不乐不就是失去了“澶渊之盟”这份业绩了吗?
王钦若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往皇帝脸上贴金的办法——封禅泰山。把真宗推崇到比肩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行列。王钦若一提出来这个建议,真宗高兴的直蹦,一个劲的直夸宰相会办事。不过王钦若还是提醒真宗,封禅可不是小事,要想让群臣支持,必须不能让宰相王旦反对,宰相王旦是群臣的首领,他不反对这事必成。
真宗听了王钦若的话,有点犯难了,如何才能让宰相王旦闭嘴呢?王钦若沉吟片刻,随后附在真宗耳边一阵嘀咕,真宗听罢,点了点头,君臣二人相视一笑……
第二天,真宗召宰相王旦宫中喝酒,君臣之间,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只喝的酣畅淋漓甚是痛快。酒至三巡,菜过五味后,真宗对王旦说,“爱卿可知今日喝的是什么酒?”王旦毫不犹豫的说:“御酒”。真宗哈哈大笑道:不论什么酒拿来给朕喝,都是御酒了,朕何必问你?我是说爱卿知不知道这酒的来历?王旦看看酒。“虽然我喝酒不是很多,但 我还是知道一点的,这酒是蒲中酒,陛下我说的对吗?”王旦问道。
“说的没错,爱卿觉得酒的味道如何?真宗笑着反问道。王旦咂咂嘴说:“酒有劲而不上头,越喝越清醒。平和醇厚,沁人心扉。老臣今日只怕要醉倒宫中了。”
真宗哈哈笑道,爱卿所言极是。蒲中民谣说:“蒲中酒,快闭口”。就是说珍惜它的香味,别叫他从口中走了。真宗特意把“快闭口”三字加重了口气。王旦接话说到道,“今老臣献丑了,要醉倒皇帝面前了。”真宗意味深长的笑笑说道:“爱卿只管放开量喝就是了。走时再送你一坛,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尝。只是切记莫从口中漏了真味,否则就与村酿没什么区别了。” 王旦急忙谢恩,回府时皇上真的送他一坛御酒,同时命随从抬到了王旦府上。
▲王旦
第二天,王旦打开坛子想取出一点让家人分享,没想到打开封泥时才发现,坛子里是一色的小拇指般大的珍珠,王旦不禁目瞪口呆,他回想在宫中喝酒时皇上说的闭口香等语,联想皇帝要封禅的事,全都明白了,原来是皇上在贿赂他,要他免开尊口,不要提反对意见。从那以后,王旦对朝廷上的各种事情一概不发表意见了。这就是真宗送御酒却送了宰相一坛子珍珠的事。不知道亲们有何感想?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