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猛将很多,其中曹彰与文鸯虽然不是同一时期人物,但都以二代 猛将登场。一个被曹操称为“我黄须儿来了,破刘备必矣”,一个被文钦称为“吾子阿鸯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武艺孰优孰劣呢?
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从小就善于骑射,臂力过人,有手格猛兽之能。在曹操询问诸子志向时,曹彰不管兄弟们怎么想,反正自己就是“好为将”,想当一名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英雄。曹彰同样也是那样做的,在平定乌桓的战斗中曹彰身先士卒,勇猛无前,直杀至桑干,北方皆平,受到曹操的称赞。
汉中之战,曹操失利,曹彰即率军为父分忧。曹操大喜,急忙收拢败军,重整旗鼓,在界口再战刘备。两军对峙之时,刘备命义子刘封出战,却“仅三合”便被曹彰杀得大败。曹彰正准备为老父出气之时,谁知马超吴兰二将从后杀出,曹军大乱。曹彰在败走之时,正遇蜀将吴兰,二人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曹操败走斜谷界口驻扎,正欲进兵,却被马超所阻,是否退兵一时犹豫不决。
以上便是曹彰在演义中的主要战绩,可见曹彰确实是一员猛将,深受曹操器重。曹彰“三合”击败刘封,“数合”刺杀吴兰,参考徐晃曾数合击败刘封,以及张郃“战不数合”击杀张飞副将雷铜来看,曹彰确实有一流猛将的实力。要知道徐晃大战刘封时,刘封是奉命诈败,并不是真的不敌,而刘封战曹彰时,早已听说曹彰是曹操义子,所以刘封请命来战曹彰一定会全力以赴,要不然只能让蜀中诸将高看一眼,只可惜二人武艺差距过大,刘封仅三合便败下阵来。若不是马超吴兰助战,估计刘封的面子就丢大了。
不够参考马超截住曹操兵锋,驻守界口令曹操进退不得,也可看出曹彰与许褚,马超等超一流武将之间还是有些许差距。当年渭水之战时,许褚就曾看不惯马超的嘚瑟,直接挑战马超。试问年轻气盛的曹彰如果真有那个本事,又怎能忍下这口气。要知道自己作为曹操的生力军,是最有责任为曹操出力的。
小结:曹彰虽然备受曹操器重,但相比如狼似虎的蜀国五虎上将,还是逊色不少,毕竟一个马超就能让蜀军裹足不前,曹彰的武艺也就只能列为徐晃,张郃之流了。不过虽然没有达到超一流行列,但也是相当厉害的了,在曹操病故,曹丕忌惮曹彰勇猛,来夺王位也可看出,此时魏国之中难有匹敌曹彰之将。
汉中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而文鸯登场则是公元255年,相隔36年,所以两人并非同一时期将领。相比三国前期猛将如云,淮南之乱时的魏军已经少有猛将了。那文鸯的表现如何呢?
淮南之乱,起因扬州都督毌丘俭不满司马氏残杀曹氏宗族,擅行废立,于是联合刺史文鸯公开反叛。司马师为了平定叛乱,带病出征,驻扎在乐嘉城西,文钦则献计与小子文鸯趁夜劫营。文鸯年方十八,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三更时分,文鸯当先杀入营中,所到之处,无人敢当。司马师大惊,急忙命重兵守护中军。文鸯直等其父来援,不想直杀到天明,仍不见文钦兵马。冲杀之时正遇兖州刺史邓艾,两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文鸯虽勇,只可惜寡不敌众,魏军层层杀到,文鸯最后只身杀出重围。魏将欺文鸯人少,数百人从后追赶。不想文鸯一番操作,杀败魏军。
原著中写道: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文鸯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毌丘俭与文钦并无谋略,最后被王基,邓艾等人击败。毌丘俭被杀,文鸯与父文钦逃到东吴。
虽然淮南之乱被司马师平定,但文鸯的表现确实亮眼。杀入魏军所到之处,逢人便杀,大战一夜还能与弱一流的邓艾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单骑突围之后,还能以一己之力,数次杀败从后追赶的百员魏将。犹如当年太史慈单骑突围,赵云长坂坡救阿斗般传神。如果说文鸯武艺属于什么水平呢?估计应强于张郃,甚至堪比庞德般勇猛,被列为强一流毫不为过。
除去曹彰与文鸯外,三国中的二代将领还有关平,关兴,张苞,邓忠,姜维,诸葛尚等人。但参考文鸯厮杀一夜后,还能战平与姜维齐名的邓艾,突围后还能独败数百魏将。相比关兴力尽被擒,关兴,姜维不敌张郃,而诸葛尚死于乱军之中,足可见文鸯“小赵云”的称呼不是谁都能当的。
综合对比来看,曹彰虽然名气不小,但武艺与张郃徐晃等人类似,文鸯虽然年少,但却是堪比赵云,太史慈般的人物。所以单从演义视角来看,文鸯的战绩以及胆略明显高于曹彰,被誉为三国最强少将毫不为过!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您是怎样看待曹彰与文鸯的武艺呢?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