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死的时候,毫无意外的,晋国宫廷地震,反正你杀我,我砍你,玩不出新花样来。献公俩儿子,夷吾(晋惠公)和重耳(晋文公),都撒丫子逃命在外。搞得晋国没国君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大臣们连忙发布江湖通缉令:两位晋公子,回国当皇上喽。夷吾想回去,可被杀怕了,再说万一重耳也回去呢。夷吾很有头脑,懂得借力打力。
于是他去求秦穆公派秦兵,保护自己回去当“皇上”。还说,事成后把晋国的河西的五座城池都给秦国。秦穆公不但答应了,还把妹子许配给了惠公。最后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自此夷吾同志,终于改称:晋惠公。
可不对劲,如今晋惠公是晋国国君了,还给不给秦国那五座城池呢?这等于卖自己了啊。纠结哦。可偏偏这时,秦穆公派人来索要河五八城。把别人的东西当人情送,很简单,割自己的肉,却很难。晋惠公如今是割自己的肉,于是晋惠公装傻却是必须的了。
晋惠公亲切接见秦国特使,俩人展开会谈。秦特使就河西五地啥时给我们秦国啊,展开追问,惠公表示表示,正在积极沟通,再等等呗,亲……
秦穆公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而晋惠公稳住秦穆公后便开始,追杀重耳。一个没有掌握逃命绝学的人,是不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滔天巨浪的。重耳达到了!且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一路逃命,一路当新郎。
晋惠公会见秦特使后的第二年,晋国大旱,遍地灾民。晋惠公只能先丢下重耳,解决国内百姓生存的问题。这时,有大臣出谋划策了:今年秦国大丰收,咱晋国跟秦国,是秦晋之好,大王你还是秦穆公的秦舅子呢,向秦国借粮,这亲帮亲,是越帮越亲,对不对?
为啥大臣会出这个办法?不知道晋国欠人家秦国“河西五城啊”。这就是“我不入地狱,坑你们入”!
其实,大臣的意思是说:既然河西五城,已经名义上不属于晋国了,那么为啥不用这河西五城,给秦穆公挖坑?若秦穆公不借给晋国粮食,结果就是,第一,秦穆公臭了!将会变成一个“毫无人性,毫无道德”的人。第二,晋国就有了理由,继续拖延,甚至拒绝把河西五城割让给秦国。
大臣这个意思,一经点透,晋惠公顿时乐的鼻涕泡都冒出来了。好,咱就向秦国借粮,谁也不找了!秦穆公接到晋惠公的借粮书信后,都给气乐了,这样“左面二皮脸,右面不要的脸”的主儿,却是头次见到,居然还是我的亲舅子。
秦穆公当时就要回信,告诉自己的亲舅子,晋惠公同志——欲练神功,须先自宫……不是,刚才脑子溜号了,书信的内容是“欲借粮食,先割河西五城”。眼看秦穆公,就要掉入晋国挖的坑内时,秦穆公手下的牛人,百里奚站出来了,反对秦穆公的冷血行为,深情款款地指出“你亲舅子耍赖,跟晋国的百姓何干?为毛你亲舅子耍赖,却要晋国百姓遭殃?”
莫非看错了?没有,百里奚就是这么说的。这就是,国家精英和吃瓜群众的根本区别所在。
百里奚的这番话,起作用了吗?当然起作用了。秦穆公为了晋国的百姓,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秦国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那么秦穆公为何发这么大的善心?原因很简单。秦,一直都是西戎野蛮人的形象,不被中原各国认可。秦国的地理环境,也制约着秦国向中原挺进。而秦国,只要得到河西五城,那么中原对于秦国来说,就门户大开了。秦穆公是猛人,要的是如同齐桓公般,称霸,为秦国的未来,谋时,谋地,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