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常常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留开国功臣,还是将其斩草除根?看看汉高祖刘邦,他开国之后,便铲除了韩信、彭越等威胁。即便是被誉为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对功臣李靖心存疑虑。即使李靖病卧在床,李世民亲自前去相劝,这一切也暗示着历朝皇帝与功臣之间微妙的关系。
但清朝开国功臣吴三桂、洪承畴、鳌拜等结局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并非孤例。除了秦朝外,东汉与宋朝也未杀过开国功臣。这引发了思考:为何秦始皇没有屠杀功臣?不杀功臣真的能延年益寿吗? 观察中国历史发现,东汉王朝成立后只存活了165年,而宋朝则存在了167年。相较之下,西汉、唐朝、明朝等却有着超过200年的历史。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国家成立初期,常是一片白纸,但随着利益集团的形成,国家陷入尾大不掉的局面,民不聊生,王朝最终瓦解。西汉因王莽强行改革,提前灭亡。而开国功臣往往是早期形成的利益团体,他们的存在会加速这一进程。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初始阶段铲除这些利益集团,其命运可能会提前50年左右结束。 秦始皇在其即位前已有500多年历史,汲取了战国时期的经验。在秦国,法律严密,对个人而言不利,但对国家统治却有利。奖罚分明的制度让既得利益集团无法长期壮大。即便是开国功臣,也难以在这种体系下长期维持利益。这样的统治原则,使得对权势集团有着极强的控制力。 秦始皇并不担心功臣会尾大不掉,因为在他所建立的政治体系中,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在秦国早已根深蒂固的统治体系下,人们早已习惯了“我为人人”的思维。即使是开国功臣,也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难以产生反抗意识。 历史上的开国功臣具有特殊的地位,其权力可能对统治者形成潜在威胁。对此,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从底层崛起,身份地位并非天赋。这种历史背景让他们对权威的传承有所怀疑。与传统世家相比,他们对权力的尊崇远不如其他皇帝。 要想维系权力,对开国功臣采取强硬手段似乎是一个选择。但在秦始皇的时代,由于其根深蒂固的政治体系,这种问题似乎并不具备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