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罗米柯是苏联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外交家。他曾连续在赫鲁晓夫至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六任苏联领导人手下工作,屡受信重,被称为苏联政坛的“不倒翁”。
那么问题来了,葛罗米柯为何会在波谲云诡的苏联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其本人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先不急,我们先来看看葛罗米柯的发家史。1909年7月18日,安德烈葛罗米柯出生于苏联的一个半工半农家庭,由于其父写得一手好字,小葛罗米柯在启蒙教育方面倒是不缺核心支持。不过,随着父亲的意外病逝,葛罗米柯也丧失了享受童年生活的待遇。
大概是自幼就饱受苦难的缘故,大约从九岁起,葛罗米柯就对现有社会产生了不满情绪,他开始从诸多方面寻找国家社会的出路。
进入中学后,正值苏联蓬勃建设的新时期。为获得知识,葛罗米柯几乎天天都在“啃书”,因此在旁人的眼中,葛罗米柯就是个“书呆子”。不过,这并不影响葛罗米柯阅读书籍的热情,他对书本简直着了迷,沉湎于数学、历史、文学名著,这一切都为他日后走上政坛打下了良好基础。
1931年,年轻的葛罗米柯大踏步走进苏联政坛,成为苏联政坛不容忽视的“常青树”。
事实上,在工作之初,葛罗米柯主要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其精力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这也印证了一个民间说法,葛罗米柯最初是作为学者进入苏联政坛的,其踏入政治运动也具有偶然性。
1939年对于苏联来说是个发展鸿沟,对葛罗米柯也是个巨大转折。当时,年仅30岁的葛罗米柯被斯大林看中,从苏联经济研究所调到外交部,随后被任命为驻美国使馆参赞,开始了日常的外交工作。
1943年,葛罗米柯出任苏联驻美国大使,期间也兼任驻古巴大使。在这段时间内,葛罗米柯写下《美国资本输出》一书,赢得了国际外交界的广泛赞誉。
据悉,葛罗米柯的这些学术活动,使他苏联国内和学术界受到普遍的尊敬,被称为布尔什维克的“学者”,这也是他能在历次政治斗争中得以独善其身的原因之一。
回国后,因为特殊的功勋(二战期间协助斯大林出席国际会议)葛罗米柯升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苏联政界核心。1957年2月,葛罗米柯成为苏联第七任外交部长,这一任就是二十八年。
自1939年进入苏联外交部到1985年荣升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之日算起,葛罗米柯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活跃了46年之久。事实上,不论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在之后的苏联岁月里,葛罗米柯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国际重大活动,至于他接触到的各国元首,那更是不计其数了。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美苏冷战史上,葛罗米柯所起的作用毋庸置喙。从担任苏联外长的那一天起,葛罗米柯就将维护苏联的外交形象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直至生命的终止。这也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据不完全统计,仅以美国而论,葛罗米柯就同包括罗斯福在内的九位美国总统、十四位美国国务卿打过交道。
对于葛罗米柯的能言善辩、机智如狐,美国人大概有切身体会了,他们认为葛罗米柯丰富渊博的知识素养让对手不过于难看,确实是职业外交家中的典范。正因为如此,美国人也将葛罗米柯称为“扑克牌脸”,所谓“扑克牌脸”大概是对其不苟言笑、作风强硬的最好诠释了吧。
1984年2月,立志于变革社会的安德罗波夫骤然逝世,年事已高的契尔年科被推上前台。这一时期是苏联领导层最虚弱的时刻,也是苏联最动荡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出众的葛罗米柯承担了更多的领导责任。他亲手将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推上了政治前台,如果没有葛罗米柯的力挽狂澜,世界历史可能又要翻开崭新一页了。
自离职退休之日起,葛罗米柯就退出了政治舞台。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葛罗米柯仍在苏联政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犹如定海神针一直护佑苏联前进。倘若葛罗米柯如果再能工作几年的话,苏联历史或许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当然,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半点假设。
1989年7月2日,葛罗米柯在俄罗斯旧格罗梅基寿终正寝,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