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军工建立过程中,有这么一位果敢坚毅的军工制造天才,他曾是地主家庭出身,留学法国,获得了最高荣誉学位。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放弃在法国的丰厚报酬回到祖国,加入国民党成为一名军事工业的专家
。他就是沈毅。
不久后他又投入两人共产党的怀抱,发展党的军工事业。在那个时候,共产党的炮弹军工器械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而他也在解放战争后坐上了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的职位。利益心熏下,他因贪污了大量公款被判以死刑。而陈赓这时不仅保释了他,还给他安排了工作。
可是他被人举报作风不良,而陈赓突击检查后眼睛湿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留法学习军事
沈毅原本是江苏省沈姓大族大地主家里的一名公子哥,从小锦衣玉食,从不缺钱花。但是沈家倡导读书育人,家族上下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到家里的私塾读书。
于是,年仅4岁的小沈毅就被送到家族私塾念书,早起晚归,从不允许早退考核翘课。
可是有一天,沈毅迟到了,私塾老师连忙着急到处找人。最后在沈家去往私塾的路上找到呆呆站着看陆军训练仪式的小沈毅,私塾先生正喊他呢,沈毅一声不答,直勾勾地看着那些威武的军人。
先生气急败坏,训斥他不务正业,转头就告诉了沈毅的父母。
沈毅听了这消息后不仅没有打骂沈毅,反倒夸儿子有志气有抱负,将来时可数之才。上完中学的沈毅遵循自己的从军志向,可是父亲不同意他毫无准备地就参军,“你这样光溜溜地参军,什么时候被人敌人丢来的炮弹重伤都不知道呢。”“
那我就从理论知识开始学习,做出先进的炮弹,让他们打不到我。”
于是,在家里的支持下沈毅踏上了国外求学军事的道路。本来他以对拿破仑的崇拜,想到法国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军事指挥学,可是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军事器械学院,
学习当时几乎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弹道学。但好在他也不介意,只要是军事沾边的都接受。
到了法国,沈毅的身边几乎没有同胞,没有帮助,语言不通,到处有外国人对他的歧视眼光。可是富家子弟出身的沈毅没有被生活的艰难打到。相反五年后,沈毅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而导师也因看中他在弹道研究方面的天赋,想用高薪挽留他,但还是被爱国心切的他给拒绝了。
二、弹炮制造专家
回到祖国的沈毅立即投身于军事,可是他一开始没有选对阵营,加入了蒋介石的军队,
成为一名特级弹道研发和弹炮制造的专家,一干就是十年。
尽管为国民党制造了很多先进的炮弹武器,沈毅发现国民党已不再是孙中山先生在世时的民主党派了,党内内乱不断
,对外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激进政策,不断陷害共产党员于绝地。沈毅早已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不想再为危害国家团结、不抵抗日寇侵略的国民党制造炮弹。
在西安事变后,沈毅被同为去过法国留学的周总理所发掘,邀请他加入共产党,参加正义的战斗。
沈毅早就在国民党内待不下去了,刚接到邀请就秘密辞去职务投奔到共产党的麾下。
在延安,沈毅不仅是军工厂的首席弹道研发主任,还是延安军事大学的军事导弹学教授。在实践和理论切换之间,
他不仅解决了当时党后方缺少武器制造材料的问题,还帮助党在苏联的军事交流,培养一大批新时代军事武器专家。
三、私吞锒铛入狱
解放战争胜利后,沈毅因在国防和军工方面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被晋升为中国民航局的副局长。为了给他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国家专门为他留了一间实验室,并给他配了离实验室最近的宿舍。
这时候的沈毅内心十分激动。
曾经在国民党内部只是一名小小的炮弹研发学者,不仅薪水微薄,为了研制新型武器还得自己向家里要补贴,日子过得十分憋屈,而国民党内的其他高级官员则拿着一辈子都用不完的俸禄花天酒地,不务正业。
如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过上了和平稳定的号子,还得到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应有尊重,别提有多么自豪。
可是沈毅终归是享受惯了的富家子弟,在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会各种社会资源非常匮乏,普通老百姓经常愁温饱问题。可是,国家任穷也得保证国防军事建设的经费。
沈毅自然也得到了一大笔科研经费。
可这是他却起了歹心,自己擅自留置了大量公款,在北京买了一栋小洋楼,还为自己添置了几件西装,甚至买了一块金表。他以为能够瞒天过海,避人眼目,不幸被特殊时期监督员盯上了,一举向上层举报了他挪用公款丑闻。
不久后沈毅被判处死刑,周总理念在他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情面上改判他为缓刑。
四、恩人陈赓解围
当时中央计划开展东北地区军工建设,派陈赓到黑龙江选址建立一所军工院校。
当时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好,思想基础也扎实,于是中国第一所东北地区军工学校哈军工学院就建立了。
接下来学院教师聘任问题却难倒了陈赓,当时的大量军工人才多半在国外,要不就是被国民党给绑架到了台湾。
特别是重型武器制造专家更是凤毛麟角上哪去找专家呢?
这时陈赓听说了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沈毅死缓执行的消息
,更了解到他曾留洋海外,专攻炮弹和弹道,研制了不少重型炮弹,改进了炮弹的远距离射程。
于是为了建校树立名声和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祖国军事发展的人才,陈赓决定冒险向上层要沈毅这个犯人。
在陈赓的四处游走下,沈毅被保释出了监狱,但是他的人身自由任然限制在东北地区,只能在哈军工效力。
出狱后沈毅被安排到了哈军工的教职工宿舍安顿下来。刚开始很多学生知道这位老师是有污点的人,不仅不选他的课,还当众侮辱他。
但是沈毅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眼里,因为早在他留学法国时就已经经历过更严重的歧视了。
某天一位学生跑到身为校长的陈赓办公室大声报告:“报告陈校长,沈毅老师不顾个人作风,公然在宿舍里酗酒。”陈赓一听这位富家子弟免了他死罪还是不知悔改,不看在自己特意保释他的情面上争点气。
于是他气冲冲地和举报者一起到了沈毅的宿舍准备批评他。果不其然,没到宿舍门口就闻到了一大股酒气,开门而入,看到沈毅蓬头垢面的趴在桌子上睡觉,旁边堆满了空酒瓶。
“我好不容易把你保释出来,能不能争气一点,沈同志!”
“我没有酗酒,白天和夜里天气太冷,翻译时手抖写不出字来,喝点酒可以暖身子...”说罢便赶紧去收拾自己喝完的酒瓶子。
陈赓和举报者一听顿时哽咽,原来他熬夜干工作,宿舍里没有发到御寒棉只能借酒暖身。
于是陈赓立即为他配置了棉被棉衣。
总结
沈毅的童年是富足的,他为了幼年时的那个梦想不断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圣地。
取得了军事研究的成就的他没有忘记祖国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回到祖国为早期军工事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人孰能无过,贵在知错就改。
在外人的眼中他是地主家的富家公子,从来都是以特殊眼光对待他,他的错误会无限放大。但是,涉及到私用公款的重大错误,他没有狡辩而是承担了自己的过错。而恩人陈赓对他的知遇之恩也让他在无数寒冷夜晚感受到了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