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十年代初,鲁迅对毛主席的词进行了评价,毛主席知道后哈哈大笑
迪丽瓦拉
2025-07-23 00:02:57
0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

毛主席曾经在鲁迅去世一周年纪念会上,评价他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并号召当时的全体国民,一起学习“鲁迅精神”。

鲁迅固然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坛领袖,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身后能在文坛所取得的至尊地位,与毛主席对鲁迅思想的大力推崇,有着一定的关联。

毛主席从1937年开始,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言时,引用鲁迅的名言

。他如痴如醉地阅读鲁迅的著作,

并告诉身边的人说:“我与鲁迅的心意是相通的。”

但是事实上,毛主席与鲁迅在生前从未谋面。三十年代初期,毛主席曾经与党员冯雪峰,谈论过一些关于鲁迅的话题。

有一次冯雪峰告诉毛主席,自己曾经把他在井冈山时创作的诗词拿给鲁迅看。结果鲁迅说这些诗:“颇有山大王气概。”

毛主席听了也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鲁迅的评价以后,毛主席没有生气,那是因为当时在国民党的恶意抹黑下,红军曾经被污蔑为“匪”。鲁迅不了解红军和共产党,所以这么评价也属正常。

事实上,当时的毛主席对鲁迅的了解程度,也远未达到后来他所说的“心意相通”。

等到他与鲁迅真正“心意相通”时,已经是1936年鲁迅去世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想要弄明白鲁迅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当中真正的含义,我们就得先了解这件事情发生的大致背景。

接着,我们先要弄清楚,鲁迅当年看到的到底是毛主席哪几首诗词。然后下一步就要

搞懂那句“颇有山大王气概”,到底是对毛主席“身份”的评价,还是对其诗歌风格的褒贬。

鲁迅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名字叫做冯雪峰。他对外的身份是一位诗人兼文学家,其实早期曾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党员。

1925年前后,冯雪峰在北大当旁听生,当时鲁迅在北大讲中国古代小说史和文学理论。稍后

鲁迅与胡适等人在报刊上发生“骂战”,冯雪峰不但全程围观,一度还撰文介入。

因为柔石的原因,冯雪峰对鲁迅产生了好感。后来“左联”成立,

冯雪峰代替柔石,成为连接共产党人与鲁迅之间的“桥梁”。

鲁迅的夫人

许广平曾经撰文回忆冯雪峰,称他是一个热血的年轻人,“有勇猛的锐气,几乎样样都想来一下”、“从来没有见过他有灰心的时候”。

另外,

这个年轻人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

他很喜欢对别人“下命令”

他经常对鲁迅说:“先生,你可以这样做;先生,你可以那样做。”

当鲁迅明确表示拒绝时,他还是会要求他说,“先生,你就试试看吧!”

可以说冯雪峰这个年轻人在鲁迅夫妇的眼底,是有一些“霸道”的。不过,好在他们并不讨厌他。

冯雪峰当时在党内最佩服的人是毛主席,在党外最佩服的人是鲁迅。所以他才会把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写的诗词,拿去给鲁迅看。

那么,

鲁迅看到的,到底是毛主席哪一首诗词呢?现在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是指《西江月·井冈山》。

不过,冯雪峰当时不可能只拿这一首词给鲁迅品鉴。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毛主席创作颇丰。从1927年上井冈山至1933年之间,毛主席创作的诗词有十余首。

包括但不限于:《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以及《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等。

这些诗词的内容,主要涉及红军与敌人正面作战的过程。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诗词,不必看内容,

仅仅看标题就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

不过鲁迅是一位文化斗士,并不是一位政治家。

所以当鲁迅看到这些诗词,里面全是杀气腾腾的句子,涉及到的内容也都是战争时,再

加上冯雪峰给鲁迅留下的“霸道”印象,难怪鲁迅要说这些诗写得“颇有山大王气概”了。

那么讲到这里,就有人要问了:鲁迅的这句评价,原来是基于毛主席当时的“身份”,做出来的吗?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毛主席创作的诗词,虽然算是“旧体”诗词,但是事实上他在遣词造句时,经常打破格局的禁忌,同时往诗词里面引进大白话和口语。

如此一来,普通人都能听懂毛主席诗词中的内容。

但是过于通俗的东西,在那些有文化的人看来,总是不够雅致的。

鲁迅虽然是“革命斗士”,但是他也爱写旧体诗,并且写得相当不错。

他写小说也写得“半文半白”的,还因为这个原因被郭沫若骂成“前清余孽”、“二重反革命”。

作为一个擅长写旧体诗词的文坛大拿,鲁迅在看到毛主席“改良”后的旧体诗词,纵然觉得不好,但是也必不可能当着冯雪峰的面讲什么。

可是,性格决定了鲁迅不可能说出违背自己内心的言论,于是他也只能用“颇有山大王气”来做结论了。说完了鲁迅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再来说说毛主席对鲁迅的看法。

其实直至鲁迅去世之时,毛主席对他都谈不上了解,除了读过《阿Q正传》等几本更为出名的小说外,毛主席当时并没有阅读过鲁迅的思想著作。

不过早在1920年4月,毛主席曾经去北京拜访过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可惜当时鲁迅并没有和周作人在一起。

假使鲁迅曾经见过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明白毛主席心中真正的志向以后,那么后来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也许就不会只是“颇有山大王气概”了。

结语

鲁迅有诗云:“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在这首诗里面,城头变化的“大王旗”,代指的就是军阀的旗帜。

鲁迅借这首诗控诉国内军阀混战,给黎民百姓生活带来的重大灾难。“山大王”与“大王”仅差一字,可见得“山大王”在他的笔下,可能也算不上是非常好的评价。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都以为鲁迅是“左联”作家,所以他思想上是倾向于共产主义的,他怎么可能评价毛主席是“山大王”呢?

毛主席曾经说过,鲁迅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不过,鲁迅可能一直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看待共产党以及革命的。

所以在心理上,鲁迅与共产党人,可能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他看来,一切还需要时间去验证。可惜他没能等到那一天,就撒手人寰了。

不过毛主席后来在认真阅读了鲁迅的思想著作后,从中提炼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并大力向全国人民推广、普及,让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新的“文化圣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前言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让一个人上了热搜,这个人就是南派三叔。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写到过一个神秘的东西...
一封值得所有中国人深思的特别的... 来源丨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书。此书收...
原创 祖... 在广西省贺州市,廖先生家中藏有一枚极具历史意义的钱币——户部光绪元宝当制钱二十文。这枚钱币是廖先生祖...
徐文宁专栏:《大墓无钺不显贵》 大墓无钺不显贵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
原创 原... 三国时期,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一段著名典故,熟悉这段典故的人或许会提出一个疑问:曹操知...
原创 金... 《金兀术吟》曾言:“难撼岳家军威壮,铩羽而归返黄龙。”金国大军中,金兀术带领将士奋力南下,基于金兀术...
原创 晚... 若以贫弱不堪之国,不学他人之文明,而惟学其奢华,是以病夫与壮士斗也。~袁世凯 清朝末年是一个极为动荡...
李将仕分享: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巡礼之五 陵墓内的石刻区 李将仕分享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
原创 蒋... 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蒋介石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至今让网友反复回味,因为这段台词真的达到了...
原创 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国封建王朝长达几千年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清朝之所...
原创 朱... 古时候的历史记载大多都是人为的,所以有些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都会对历史做一定的更改。满清入关之后...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青海彩陶集中展... 中新网沈阳10月1日电 (记者 韩宏)“河湟之华——辽宁省博物馆藏青海彩陶”展览10月1日在辽宁省博...
原创 刘...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如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如今广为人知的英雄。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等,这些人给...
原创 如... 帖木儿当时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的明朝帝国。而不是欧洲。他在西亚的战役主要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西部边境,然后再...
原创 曹...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很多人对这首诗都非常熟悉,这就是著名的曹植七步成诗。...
原创 朱...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农民的他却有勇有谋,通过起义一步步登上了至高之位,他的才...
原创 隋...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年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 占候即古代星占家视天象变化以附...
原创 难... 有人说“读金庸的故事仿佛在读一部另类史”,那是因为金庸的故事中有时代背景设定,甚至直接引入了一些历史...
原创 原... 有道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古语意思是人才如吕布,马如同三国名马赤兔。没错吕布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
原创 这...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这是二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战争,对于双方来说无论胜败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