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中梁山好汉在三国演义的时代就像羊入虎口,翻不起一点浪花;要是看水浒传的描写,梁山好汉到了三国演义的时代,真可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江起义最后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剿灭。张叔夜剿灭宋江只用了也就两千名左右的士兵。因为他升任济南知府的时候,也不过能调动五千多兵马。知府比知州高了一级,手下有两三千人顶天了。
从宋江起义的这一结局看,所谓的梁山好汉真的不过是一股势力不大实力不强的农民起义队伍。能被张叔夜这么点兵力击溃,这说明宋江手下人数也不会多,顶多也就几千人,而且大多数出身农民,战斗力也不会很强。宋江起义后实际上并没有在梁山占山为王,而是采用了流动作战的策略,和宋朝的部队打游击。虽然也曾经攻克过较小的州县,但遇到官兵围剿就会避敌锋芒,迂回打游击,这也是实力不强的一种表现。
如果这么一小股农民起义军到了三国时代,那估计分分钟被各路豪强剿灭,淹没在时代里,翻不起一点浪花。毕竟黄巾大起义,农民起义队伍多达几十万,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起义失败,张角兄弟都被杀,义军大部被歼灭或被俘或被改编。
但如果是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这就很难说了,毕竟梁山好汉可以数次击败北宋主力部队的围剿,自己几乎毫发无伤,北宋官兵却死伤惨重,战斗力高出官兵几个级别。方腊起义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义军人数比黄巾起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方腊起义被招安后的梁山好汉镇压。虽然北宋官兵也配合了,但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梁山好汉之所以损伤很大,其中有宋徽宗拖后腿,和客场作战不占地利等不利因素。如果战场放在中立地点或者让梁山好汉主场作战,梁山好汉伤亡可以很小,甚至可以零伤亡。梁山好汉在之前击退辽军进犯,以及剿灭田虎、王庆的过程中,就曾经实现过惊人的零伤亡。
虽然北宋的军事能力很难与东汉对抗,但梁山好汉这么强悍的实力,就是在尚武的东汉末年估计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实力。以梁山好汉鼎盛时期的实力如果放在黄巾起义时,就会让东汉政府同时遭受到黄巾起义两倍的冲击力,估计东汉政府直接就垮台了,而各地豪强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台面上就会形成黄巾军和梁山的对抗,梁山好汉甚至可以逐鹿天下,谁胜谁败尚不可知。但是依照宋江的招安思想,他起义只是为了给自己捞取资本,他应该还是会接受朝廷招安,最后去与黄巾军火并两败俱伤。
如果放在群雄争霸的时代,估计只有冀州的袁绍可以与梁山好汉有相当的实力,曹操甚至都会落於下风。而梁山又有能够呼风唤雨的公孙胜,估计袁绍和曹操手下谁也搞不定他。不过梁山的智囊团实力一般,在北方应该可以形成袁绍、曹操、梁山三强鼎立的局面。
如果是放在三国鼎立的时期,梁山实力应该不弱于蜀汉、东吴,不如曹魏,但曹魏想剿灭梁山也得扒层皮。
就算是按照三国演义里面武将单挑决定胜败的定式来说,梁山好汉也都有一战之力。如果按照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武松耍几百斤的石墩描写,三国演义中甚至没有一名武将能够抵挡住他们俩的一招。
就算刨除这些异常夸张的描写,鲁智深武器重62斤,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是位居前列的。小李广花荣的箭法也不比三国中名将差,再加上关胜本就是关羽后人,林冲号称小张飞,梁山好汉中至少有十几人能够达到三国演义中名将的水准,也就是不低于三国24名将守门员姜维和邓艾的水平。三国演义里面法术描写也没有水浒传里的神奇,公孙胜法术一施展,神机妙算如诸葛亮,勇猛如五虎将也将无用武之地。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都存在夸大和逻辑不通的地方,相对而言,水浒传的夸大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