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5种人是不能再用的,而这5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你要多加小心。
第一种:自大
三国演义里,杨修,孔融,祢衡,都有三个骄横跋扈之辈。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天才,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骄傲,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比如杨修在曹操任宰相的时候,
就爱耍小聪明,
一下子就明白了“黄绢女子,孙子穿鞋”的谜语,曹操却能在三十里之外领悟,还能猜出曹操的“阔字谜”、“合字谜”,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杨修被曹操杀了。
孔融,孔子二十代孙子,“建安七子”,自幼就有“孔融让梨”的美誉,不过后来他看不过手握实权的曹操,就故意捉弄曹操(融乃与操书,自称“武王伐纣,赠妲己于周公”),对朝政颇有微词,最终被曹操所害。祢衡,才华横溢,被好友举荐为官,结果曹操和他的部下都被他羞辱,
曹操不喜,
曹操派他到荆州的刘表。祢衡还是一意孤行,最后被黄祖斩杀。
这三个人都很有天赋,
也很聪明,
但是他们太过自大,所以他们的下场都很凄惨,这是我们最大的忌讳。
你要是个领导者,
就别再用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了。
第二种:犹豫不决
三国演义里,有两个人,一个是袁绍,
一个是刘表。
一个是四州,一个是荆州,都是东汉末期最强大的几个人,但是因为犹豫不决,失去了一统北方和天下的机会,就连他们的根基也被毁掉了。
袁绍本该早早地去迎接汉献帝刘协,并以天子之命,号令群雄,可是他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反而被曹操抢先一步,在挑选继承人的过程中,
他也是优柔寡断,
对袁尚的溺爱,最终酿成了两个兄弟之间的争斗。
刘表对继任者也是犹豫不决,
最终导致荆州四分五裂。曹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击,他没有向曹操投降,也没有调动士兵抵抗曹军,这让刘备很是担心。
要成就伟大的事业,
就不要犹豫,等待失去的机遇。所以犹豫不决是最大的禁忌。
第三条:知道做不到的事
知道自己做不到,就做了,诸葛亮,姜维。东汉末期,中原群雄并起,鲁肃和其他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汉室已经无法恢复元气,
但诸葛亮还是坚持要维护汉室江山。
为此,他发动了五次北伐,但每一次都是徒劳无功,使益州百姓蒙受了极大的痛苦。
诸葛亮病逝于五尺原,
其继任姜维亦是如此,
屡次征讨中原,死伤无数,蜀汉国力消耗殆尽,
最终蜀国成为魏蜀吴三国之首。
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蜀被灭,姜维仍不肯罢休,鼓动钟会造反,再次发生冲突,成都大乱,百姓百姓死伤无数。
诸葛亮、姜维虽然明知道汉朝没落,
却也在竭尽全力,但最终都是徒劳的。
第四种:固执
三国演义里,
马谡、曹爽这两个人,
都是死心眼。
马谡是诸葛亮最宠爱的学生,他在北伐中被委以重任,
被派往守街。
但马谡从小通晓兵法,又是个倔强的人,瞧不起王平这个不识字的副将,违反诸葛亮的命令,把部队留在南山,后来张郃截断了水源,大军溃不成军,连街亭都没了。
曹爽是个倔强的白痴,根本不会听从部下的建议。他不听从哥哥曹羲他们的建议,挥霍浪费,纵情声色,纵情享乐。曹爽、曹羲带着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墓,司马懿造反,将洛阳城大门关上。大司农桓范劝说曹爽退回许都,
调集军队,
与司马懿作对,结果“驽马恋栈”中了司马懿的诡计,放弃了反抗,向司马懿投降。
司马懿大开杀戒,
将曹爽和他的亲信,全部斩尽杀绝。
第五条:小肚鸡肠
三国演义里,最小心眼的就是周瑜,东吴的大将军。在《西游记》里,诸葛亮就是一位智者,他用了一艘草船上的箭矢,
借着东风,
什么都会做,
但是周瑜这个人,
嫉妒别人,总是想着怎么把诸葛亮给干掉,结果反而把自己给坑了,被诸葛亮三次气得吐血而死,大吼一声:“生瑜何生亮”。事实上,周瑜在历史上,与之正好相反,他是一位“恢宏大量”的儒家将领。
我们要以此为鉴,在工作中,永远不能小气,
要像周瑜那样,
堂堂正正。
结论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不能重用的5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
大家都要多加小心,
多加小心,切勿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