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曹操(十)煮豆燃萁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这首《七步诗》,及其背后“七步成诗”的典故堪称是家喻户晓,虽然并不见诸于正史,仅被《世说新语》收录其中。但这个故事清晰地说明了一件事——曹丕和曹植的夺嫡斗争,确实是曹操晚年一件很重要的烦心事。曹操的长子曹昂虽是庶出,但是却是曹操的元配丁夫人一手带大,其地位几乎与嫡长子无异。然而,在建安二年的宛城之战中,由于曹操的寻花问柳,导致曹昂同其从兄曹安民、大将典韦一同战死在宛城。对曹操因为好色导致养子阵亡这件事出离愤怒的丁夫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曹操,毅然回了娘家,这件事也让曹操抱憾终身,在其临终前还念念不忘。
丁夫人和曹操离婚后,曹丕、曹植的生母卞夫人便被扶正为正室。但是此时曹操最受宠的儿子依然不是曹丕兄弟,而是那个会称大象的曹冲。公元208年,在曹操南征荆州前不久,十三岁的曹冲不幸病逝。对着他的遗体,曹操哀恸地对榻下的诸子们说: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尽管有人认为,即使曹冲能活到曹操去世以后,曹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王位传给曹冲;却也不能否认,曹操是非常之人,常行非常之事,如果曹冲能再在他身边接受十二年的教导和历练,曹操没准就会立曹冲为储君。
只是没有如果。曹冲死后,立储的问题愈发凸显,并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而告终。对于这个结果,有人认为水到渠成,因为曹昂死后曹丕就是无可争议的嫡长子;也有人为曹植叫屈,觉得他是太老实,输给了更加有城府的曹丕。这一段公案,再加上前几年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的渲染,变得更具争议。
不过,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恐怕曹植是不够格做储君、更不太适合当国君甚至皇帝的。尽管曹操数次差点就下决心就要立他为太子,但他的表现却一次次地让曹操无法放心。曹植为后世称道的优点里,有一条就是他洒脱;而他最大的毛病,就在他太过洒脱,没有相府公子应有的气质,尤其是可能被立为嗣子者的稳重和老成。尽管岁数一天天地增长,曹植却并没有发展出相应的成熟,反倒依然“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
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的,源于一起酒驾。建安二十二年,曹植被加封五千户,成为名副其实的万户侯。然而,就在这不久以后,曹植居然驾车在只有天子才能走的驰道上飞驰,并且从天子才能穿行的司马门中绝尘而去。结合时事来看,曹操当年刚被天子赐予十二旒冠,正是天下悠悠之口在疯传曹氏准备取代刘氏自立的时候。曹操本人恐怕也正在努力避嫌,防止给某些人口实;殊不知,曹植在这个时候的一次飙车,却给他老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极其愤怒的曹操无法把已经是万户侯的儿子处死,只能借管车马的公车令的人头出气,并且下令狠狠申斥了曹植一顿:“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菑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如此严厉的训诫,已经是向天下人宣示,曹植已经退出了储君争夺战。此事以后不久,曹丕便被立为魏太子。关于曹丕,陈寿说他“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对他的这番评价,我相当不以为然。因为首先身为晋臣和蜀汉旧臣,陈寿对曹魏诸帝的评价不会太高;其次出生在政治世家,又是嫡长子,曹丕不可能像曹植那样是个政治上的傻白甜;最后,作为政治家,会一点“矫情自饰”并不是缺点,很多情况下反倒是优点。
最重要的是,曹丕的嫡长子身份,从根本上保证了他继位的合法性。如果说之前早薨的大哥曹昂还对他威胁的话,那么余下的诸弟,无论是曹冲,还是曹植,乃至于像曹彰、曹熊这些小兄弟,从宗法制的角度来说对其都不是问题。只要曹操没有勇气冲破传统的束缚,立曹丕为储君就是势在必行之举。毕竟此时卞夫人尚在,中宫之主已定,不存在后世康熙朝由于皇后更迭所留下的问题。这可能也是曹操的无奈——他一生主张变革,对汉儒的那套迂腐陈旧的礼教不以为意;然而在最重要的接班人问题上,他也实在未能跳出嫡长子继承的古老传统。
更可怕的是,在战场上已经难有作为的曹操,在政治上的手腕愈发强硬,接连制造了数起命案。名士崔琰、才子杨修等人皆死于其执政后期,甚至连曾经的左膀右臂荀彧也神秘自杀。难道风烛残年之际的曹操,真的成了一个杀人魔王了吗?
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