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家底宝贝有多少?穿越皖西博物馆:西汉“共府第九”铜壶
迪丽瓦拉
2024-11-01 17:37:46
0

原标题:六安家底宝贝有多少?穿越皖西博物馆:西汉“共府第九”铜壶

六安家底宝贝有多少?穿越皖西博物馆:西汉“共府第九”铜壶

穿越千年

感受历史韵味

皖西博物馆微视频

邀您开启时光之旅

细说六安的家底宝贝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

西汉“共府第九”铜壶

2006年六安市城东双墩一号西汉墓出土。

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双墩一号西汉墓,墓室为“黄肠题凑”结构,附有车马坑、陪葬墓、陪葬坑等, 为西汉中期诸侯王墓。墓中出土有“六安飤丞”封泥,表明该墓与 西汉六安国有关。另有4件肩腹部刻有“共府”铭文的铜壶,引起了关于墓主的争论。

这四件铜壶的铭文分别为“共府第六”“共府第八”“共府第九”“共府第十”。有学者认为六安国第一代封王庆的谥号为“共王”,“共府”铭文表示这些壶专为共王所用,与共王庆的谥号对应,从而推定墓主人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也有学者指出共府与共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府”原意是指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汉代的造物、聚物以及“官聚”之处所仍称“府”。而帝、王之宫并无称“府”之制,共府不能作共王府解。且汉墓中迄今还未见以镌刻谥号的铜器作随葬品的。《汉书·景十三王传》记“六安共王庆立三十八年薨。子夷王禄嗣,十年薨。子缪王定嗣,二十二年薨。子顷王光嗣,二十七年薨。子育嗣,王莽时绝。”根据现有资料尚无法确定墓主是哪位六安王。

尽管墓主身份尚存争议,但发掘后进行的大量考古调查表明,以双墩为中心约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着双墩、马大墩、三星庙墩、高大墩四处南北向并列双冢,当地群众俗称“八大墩”。它们均墩高10米以上,南墩大于北墩,排列方向一致。经勘测、试掘,证实每个双墩连塚均是一个小陵区,有陵墙、司马道和大型建筑(享寝殿)遗址,尤其是马大墩,在1978年兴修水利时还发现一座车马坑,出土文物与双墩一号墓车马坑所出文物风格特征极为相近。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整个陵区的陵墙遗址,但有理由推定四对八大墩墓冢为四代六安王王陵和王后墓(末代王刘育中途被废,不可能享用诸侯王葬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若... 演义中,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5人都是超一流的猛将,同时也是整个三国时代战斗力最强的组合。不...
原创 “... 徐娘半老(xú niáng bàn lǎo ),汉语成语,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徐娘...
唐朝如果李建成即位,唐朝还会有...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
原创 中... 高句丽,简称高丽,是出现于汉朝到隋唐时期的一个东北民族政权,和韩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丽王朝要区分开来...
原创 刘...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常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备不自称是汉高祖...
原创 元... 曾经辉煌的元朝王朝,在14世纪末期走向了衰亡的道路。这个统治中国长达97年的帝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
原创 北...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由鲜卑人建立的朝代之一,它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之一,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
原创 2... 要说世界上和我国恩怨最深的国家应该就是日本了,虽然日本和我国相邻,但我国民众对于日本却始终带有民族仇...
原创 三... 尽管赵云在此战前亦有磐河血战和穰山败张郃的佳绩,但是由于其性情沉稳,低调朴实,故而世人只知刘备身边关...
原创 我... 中国历史上,辽国和金国是两个重要的政权,它们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疆域十分广阔,涵盖了现在的多个省份。本文...
原创 千... 日本,一个觊觎中国千年以上的国家。 为了摆脱困于海岛的命运,倭国早就将目光放在资源丰富、疆幅辽阔的中...
原创 三... 10、张郃 张郃,五子良将之一,与众多名将有过交锋。他在演义里战力不算高,被蜀汉五虎将吊起来打。但张...
原创 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广袤的土地见证了无数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有十个国家曾以其广袤无垠的领土面积...
原创 为... 文/冯律说法 中学时,我读过一本叫《狼图腾》的小说,当时觉得特别棒。但后来看多了才发现,这本书里有些...
原创 中... 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隐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基本素养,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过“...
原创 李... 你知道唐高祖李渊的野心有多大吗?其实早在他给儿子取名之时便已悄然暴露。 众所周知,李渊有四个有名的儿...
原创 游... #精品长文创作季# 林文庆,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由于首任校长邓萃英仅任职一个多月就辞职,就实际意义...
原创 科... 自古以来,出生贫寒的人想要当官真的是难上加难,尤其在人情社会,通过读书做官真的太难了,相比古代来说我...
原创 清... 古往今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文化修养、品行端庄以及为人处世,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名留...
原创 华... 历史探秘:夏朝的真相 钟摆摇曳,岁月如梭,当我们回望华夏文明的长河,常常被“上下五千年”的口号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