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为何当时黄巾起义能够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将汉朝最后的一丝元气彻底榨干?大汉为了平定此次起义,究竟付出了有多少?造成了多大的危害?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多少有点了解,这也是为何后世如此提防道教的最主要原因,佛教好管控,但是道教号召力实力恐怖。
当时黄巾起义能够席卷大江南北,无数官军纷纷溃散,除了当时军备实在腐败及黄巾军数量多以外,当时黄巾军中,还是有不少高手的,现在来做个前十的排行榜:
TOP、5 刘辟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载建安元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载“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查《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载:建安五年八月”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
保护刘备死的,能力还算可以。
TOP、4 龚都
刘备部将。初为黄巾将刘辟的同伙。由于刘辟对曹操举兵造反,遂联合前来援助的刘备军,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都及先主所杀。 龚都与刘辟一样同出身于黄巾起义军,但是对刘备极为忠诚。龚都虽无勇无谋但有一腔热血,使他在历史上有一个较好的名声。
在《三国演义》中是被夏侯渊杀了,但是在史料记载中,却没有任何记载,估计不知死在哪了。
TOP、3 杨凤
凤与雷公、白波等起兵,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凤为黑山校尉,得举孝廉计吏。
朝廷打不赢,所以招安了,封了个不大不小的的黑山校尉官衔,而且像朱儁等牛人也都是从举孝廉计吏走来的,在汉朝,能被举孝廉计吏了就说明有前途了,类似于考上国考了。
TOP、2 张燕
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赵云的老乡?)人,东汉末黑山军首领。张燕剽捍,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死后其子张方袭爵。
张燕因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后来张燕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张燕部众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于是,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也是黄巾军中少有的能够善终的牛人了,能统御上百万,自身武力和驾驭能力经营能力等都是不用说的了,智商杠杠的,投靠了曹操,最后还能封个侯。
TOP、1 管亥
孔融屯兵都昌时,他率军围攻孔融,孔融派太史慈前去向刘备求救,他被刘备的援军击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管亥曾经一合斩杀孔融的大将宗宝,后与关羽大战数十合后被斩。
经历的都是三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啊,刘关张能够大战吕布的存在(当然这是小说,真实历史不是刘关张,而是曹操的手下),还有太史慈这个生猛海鲜,还能在关羽的手上走数十回合,要知道罗贯中为了神话关羽,基本大部分都是一刀斩,三秒真男人;但是管亥却用了数十回合,可见管亥还是很牛逼哄哄的,嗯,死了。
还有如周仓和裴元绍,都是杜撰的,就不说了。
在经历种种淘汰之后,在百万黄巾起义军中,还是诞生了不少能力非凡之辈,但是在群雄并起之势下,也不得不随着历史的潮流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