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贪得无厌、肆无忌惮,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帝的宠爱和重用?
迪丽瓦拉
2024-11-01 18:40:12
0

原标题:和珅贪得无厌、肆无忌惮,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帝的宠爱和重用?

前言

和珅,作为清朝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位权臣,他的一生堪称是权谋与财富的典范,但也是腐败与暴政的象征。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尽管他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却依旧得到了乾隆帝的宠爱和重用。

那么,和珅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又是如何堕落腐化,最终遭到严惩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权力的开端

和珅出身于一个小官之家,家境贫寒,母亲早逝,父亲又因病去世,从小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坎坷的经历,磨砺了和珅坚韧不拔的意志,也锻炼出他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

勤奋好学,过目不忘,和珅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诗词歌赋,文采斐然。同时,他还刻苦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珅结识了当时的大学士冯英。冯英慧眼识珠,认定和珅是可造之才,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举荐他进入皇宫,成为御前侍卫。

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上,和珅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他不仅武艺精湛,而且机敏灵活,处事得体,很快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乾隆帝的宠儿

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和珅作为随从,沿途伺候。途中遇到一伙劫匪,情况万分危急。和珅挺身而出,以一敌十,将劫匪击退,保护了皇帝的安全。乾隆帝大喜过望,当即提拔和珅为三等侍卫。

从此,和珅开始频繁出入乾清宫,侍奉皇帝左右。他工于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很快洞悉了乾隆帝的性情和喜好。无论是下棋品茗,还是吟诗作对,和珅总能投其所好,让乾隆帝倍感欢喜。

乾隆帝不仅欣赏和珅的才华,也十分信任他的为人。每当朝中出现争议或矛盾,乾隆帝总会征询和珅的意见。和珅处事圆滑,言语巧妙,常常能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争端。久而久之,和珅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乾隆帝最倚重的心腹之一。

贪欲的开端

权力和金钱,往往是腐蚀人心的毒药。当和珅攀上权力的高峰,掌控国家财政大权时,他再也无法抵御贪欲的诱惑,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贪腐生涯。

和珅贪污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全国各地设立"买办",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些买办奉行"多上多得"的原则,想方设法向百姓敲诈勒索,将大量钱财上缴给和珅。

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和珅还大肆贩卖官职,只要送上足够的银子,就能得到一官半职。许多富商巨贾,为了谋求政治庇护,都争相向和珅行贿。一时间,朝中官员多有受贿之风,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乾隆帝对此并非毫无察觉。有一次,他微服私访,在街头巷尾听到百姓对和珅贪污的种种怨言。乾隆帝大怒,当即召见和珅,厉声质问。

和珅早有准备,他斟上一杯香茶,恭敬地递给乾隆帝,说道:"陛下,这是臣在江南搜罗来的名茶,请陛下品尝。"乾隆帝见状,怒气稍减,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只觉茶香沁人心脾,顿时心情大好。

和珅见状,又说:"陛下,民间疾苦,多系地方官贪墨克扣所致。臣作为户部尚书,理应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不如,臣拟一奏折,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严惩贪官污吏,以安民心,如何?

乾隆帝一听大喜,连连称善。事后,和珅果然上奏,弹劾了一批贪官,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廉洁奉公、为民除害的清官。乾隆帝对他越发信任,赏赐也越发丰厚。

就这样,和珅一边大肆贪污,一边装模作样地惩治贪官,骗取皇帝的信任。他的家产越来越多,权势越来越大,甚至有凌驾于公侯之上的趋势。

乾隆帝的矛盾心理

乾隆帝在位期间,和珅恃宠而骄,权势熏天,甚至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趋势。然而,乾隆帝并非真的对他的贪腐行径一无所知。

事实上,乾隆帝对和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欣赏和珅的才华,信任他的为人,需要他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他也隐隐察觉到和珅的贪婪和野心,担心他会成为威胁皇权的隐患。

乾隆帝曾多次警告和珅,要他收敛贪婪之心,为人臣要有为人臣的本分。但和珅却把皇帝的警告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

乾隆帝虽然宠信和珅,但他并非昏庸无道之君。他心里清楚,和珅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乾隆帝暗中授意一些大臣,让他们收集和珅贪腐的证据。这些大臣本就对和珅深恶痛绝,如今有了皇帝的默许,更是不遗余力,搜罗了大量的犯罪事实。

最后的审判

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成为压垮和珅的最后一根稻草。乾隆帝微服私访,在一个贫苦百姓家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账册。这本账册,赫然记录了和珅如何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大肆聚敛钱财的种种事实。

乾隆帝大怒,当即命人将和珅押入大牢,彻查他的罪行。和珅猝不及防,束手就擒。经过审讯,和珅的罪行终于大白于天下,其中最惊人的,就是他侵吞的国库银两,竟然高达九百余万两。

消息传到京城,举国哗然。朝野上下,无不要求严惩和珅,以儆效尤。乾隆帝也意识到,如果再不下狠手,恐怕难以平息民愤,维护皇权威信。

就在这时,乾隆帝突然宣布,要传位给皇四子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和珅与嘉庆帝向来不睦,嘉庆帝曾多次上书弹劾和珅,却都被乾隆帝驳回。如今,乾隆帝却将皇位传给嘉庆帝,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

嘉庆帝继位后,对和珅痛下杀手,雷厉风行。他下令彻查和珅的家产,抄没他的府邸,将他的家眷发配边疆。同时,他还下令将和珅押解到刑部大牢,严刑拷打,逼供他的罪行。

和珅受尽折磨,终于招供了自己的所有罪行。按照律法,他的罪名足以处以极刑。但嘉庆帝却没有立即下令处死他,而是将他押解到西北边疆,发配充军。

这一决定,再次出乎众人意料。有人猜测,嘉庆帝是不想让和珅就这样轻易死去,而是要让他在边疆受尽折磨,生不如死。也有人说,嘉庆帝是想借此敲打朝中的贪官污吏,让他们知道,即便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也难逃法网恢恢。

结语

和珅的覆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他之后,再无人敢像他那样,肆无忌惮地挑战皇权,肆意妄为。嘉庆帝铁腕治国,刚正不阿,开创了一个更加清明廉洁的时代。

时至今日,每当人们谈起和珅,都会唏嘘不已。他的一生,既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的传奇,也是一个权欲熏心之人的悲剧。

他的故事,注定成为一个永恒的警示,告诫后人,权力和金钱,往往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若... 演义中,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5人都是超一流的猛将,同时也是整个三国时代战斗力最强的组合。不...
原创 “... 徐娘半老(xú niáng bàn lǎo ),汉语成语,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徐娘...
唐朝如果李建成即位,唐朝还会有...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
原创 中... 高句丽,简称高丽,是出现于汉朝到隋唐时期的一个东北民族政权,和韩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丽王朝要区分开来...
原创 刘...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常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备不自称是汉高祖...
原创 元... 曾经辉煌的元朝王朝,在14世纪末期走向了衰亡的道路。这个统治中国长达97年的帝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
原创 北...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由鲜卑人建立的朝代之一,它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之一,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
原创 2... 要说世界上和我国恩怨最深的国家应该就是日本了,虽然日本和我国相邻,但我国民众对于日本却始终带有民族仇...
原创 三... 尽管赵云在此战前亦有磐河血战和穰山败张郃的佳绩,但是由于其性情沉稳,低调朴实,故而世人只知刘备身边关...
原创 我... 中国历史上,辽国和金国是两个重要的政权,它们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疆域十分广阔,涵盖了现在的多个省份。本文...
原创 千... 日本,一个觊觎中国千年以上的国家。 为了摆脱困于海岛的命运,倭国早就将目光放在资源丰富、疆幅辽阔的中...
原创 三... 10、张郃 张郃,五子良将之一,与众多名将有过交锋。他在演义里战力不算高,被蜀汉五虎将吊起来打。但张...
原创 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广袤的土地见证了无数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有十个国家曾以其广袤无垠的领土面积...
原创 为... 文/冯律说法 中学时,我读过一本叫《狼图腾》的小说,当时觉得特别棒。但后来看多了才发现,这本书里有些...
原创 中... 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隐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基本素养,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过“...
原创 李... 你知道唐高祖李渊的野心有多大吗?其实早在他给儿子取名之时便已悄然暴露。 众所周知,李渊有四个有名的儿...
原创 游... #精品长文创作季# 林文庆,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由于首任校长邓萃英仅任职一个多月就辞职,就实际意义...
原创 科... 自古以来,出生贫寒的人想要当官真的是难上加难,尤其在人情社会,通过读书做官真的太难了,相比古代来说我...
原创 清... 古往今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文化修养、品行端庄以及为人处世,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名留...
原创 华... 历史探秘:夏朝的真相 钟摆摇曳,岁月如梭,当我们回望华夏文明的长河,常常被“上下五千年”的口号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