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贪得无厌、肆无忌惮,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帝的宠爱和重用?
迪丽瓦拉
2024-11-01 18:40:12
0

原标题:和珅贪得无厌、肆无忌惮,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帝的宠爱和重用?

前言

和珅,作为清朝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位权臣,他的一生堪称是权谋与财富的典范,但也是腐败与暴政的象征。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尽管他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却依旧得到了乾隆帝的宠爱和重用。

那么,和珅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又是如何堕落腐化,最终遭到严惩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权力的开端

和珅出身于一个小官之家,家境贫寒,母亲早逝,父亲又因病去世,从小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坎坷的经历,磨砺了和珅坚韧不拔的意志,也锻炼出他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

勤奋好学,过目不忘,和珅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诗词歌赋,文采斐然。同时,他还刻苦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珅结识了当时的大学士冯英。冯英慧眼识珠,认定和珅是可造之才,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举荐他进入皇宫,成为御前侍卫。

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上,和珅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他不仅武艺精湛,而且机敏灵活,处事得体,很快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乾隆帝的宠儿

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和珅作为随从,沿途伺候。途中遇到一伙劫匪,情况万分危急。和珅挺身而出,以一敌十,将劫匪击退,保护了皇帝的安全。乾隆帝大喜过望,当即提拔和珅为三等侍卫。

从此,和珅开始频繁出入乾清宫,侍奉皇帝左右。他工于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很快洞悉了乾隆帝的性情和喜好。无论是下棋品茗,还是吟诗作对,和珅总能投其所好,让乾隆帝倍感欢喜。

乾隆帝不仅欣赏和珅的才华,也十分信任他的为人。每当朝中出现争议或矛盾,乾隆帝总会征询和珅的意见。和珅处事圆滑,言语巧妙,常常能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争端。久而久之,和珅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乾隆帝最倚重的心腹之一。

贪欲的开端

权力和金钱,往往是腐蚀人心的毒药。当和珅攀上权力的高峰,掌控国家财政大权时,他再也无法抵御贪欲的诱惑,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贪腐生涯。

和珅贪污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全国各地设立"买办",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些买办奉行"多上多得"的原则,想方设法向百姓敲诈勒索,将大量钱财上缴给和珅。

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和珅还大肆贩卖官职,只要送上足够的银子,就能得到一官半职。许多富商巨贾,为了谋求政治庇护,都争相向和珅行贿。一时间,朝中官员多有受贿之风,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乾隆帝对此并非毫无察觉。有一次,他微服私访,在街头巷尾听到百姓对和珅贪污的种种怨言。乾隆帝大怒,当即召见和珅,厉声质问。

和珅早有准备,他斟上一杯香茶,恭敬地递给乾隆帝,说道:"陛下,这是臣在江南搜罗来的名茶,请陛下品尝。"乾隆帝见状,怒气稍减,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只觉茶香沁人心脾,顿时心情大好。

和珅见状,又说:"陛下,民间疾苦,多系地方官贪墨克扣所致。臣作为户部尚书,理应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不如,臣拟一奏折,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严惩贪官污吏,以安民心,如何?

乾隆帝一听大喜,连连称善。事后,和珅果然上奏,弹劾了一批贪官,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廉洁奉公、为民除害的清官。乾隆帝对他越发信任,赏赐也越发丰厚。

就这样,和珅一边大肆贪污,一边装模作样地惩治贪官,骗取皇帝的信任。他的家产越来越多,权势越来越大,甚至有凌驾于公侯之上的趋势。

乾隆帝的矛盾心理

乾隆帝在位期间,和珅恃宠而骄,权势熏天,甚至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趋势。然而,乾隆帝并非真的对他的贪腐行径一无所知。

事实上,乾隆帝对和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欣赏和珅的才华,信任他的为人,需要他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他也隐隐察觉到和珅的贪婪和野心,担心他会成为威胁皇权的隐患。

乾隆帝曾多次警告和珅,要他收敛贪婪之心,为人臣要有为人臣的本分。但和珅却把皇帝的警告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

乾隆帝虽然宠信和珅,但他并非昏庸无道之君。他心里清楚,和珅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乾隆帝暗中授意一些大臣,让他们收集和珅贪腐的证据。这些大臣本就对和珅深恶痛绝,如今有了皇帝的默许,更是不遗余力,搜罗了大量的犯罪事实。

最后的审判

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成为压垮和珅的最后一根稻草。乾隆帝微服私访,在一个贫苦百姓家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账册。这本账册,赫然记录了和珅如何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大肆聚敛钱财的种种事实。

乾隆帝大怒,当即命人将和珅押入大牢,彻查他的罪行。和珅猝不及防,束手就擒。经过审讯,和珅的罪行终于大白于天下,其中最惊人的,就是他侵吞的国库银两,竟然高达九百余万两。

消息传到京城,举国哗然。朝野上下,无不要求严惩和珅,以儆效尤。乾隆帝也意识到,如果再不下狠手,恐怕难以平息民愤,维护皇权威信。

就在这时,乾隆帝突然宣布,要传位给皇四子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和珅与嘉庆帝向来不睦,嘉庆帝曾多次上书弹劾和珅,却都被乾隆帝驳回。如今,乾隆帝却将皇位传给嘉庆帝,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

嘉庆帝继位后,对和珅痛下杀手,雷厉风行。他下令彻查和珅的家产,抄没他的府邸,将他的家眷发配边疆。同时,他还下令将和珅押解到刑部大牢,严刑拷打,逼供他的罪行。

和珅受尽折磨,终于招供了自己的所有罪行。按照律法,他的罪名足以处以极刑。但嘉庆帝却没有立即下令处死他,而是将他押解到西北边疆,发配充军。

这一决定,再次出乎众人意料。有人猜测,嘉庆帝是不想让和珅就这样轻易死去,而是要让他在边疆受尽折磨,生不如死。也有人说,嘉庆帝是想借此敲打朝中的贪官污吏,让他们知道,即便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也难逃法网恢恢。

结语

和珅的覆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他之后,再无人敢像他那样,肆无忌惮地挑战皇权,肆意妄为。嘉庆帝铁腕治国,刚正不阿,开创了一个更加清明廉洁的时代。

时至今日,每当人们谈起和珅,都会唏嘘不已。他的一生,既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的传奇,也是一个权欲熏心之人的悲剧。

他的故事,注定成为一个永恒的警示,告诫后人,权力和金钱,往往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通鉴外纪》一书中,北宋的刘恕曾这样描述:姓氏象征着家族祖先的延续,而氏则是用来区分家族中各个分支子...
红色帝王蟹:前苏联的产业革新与... 通常来说,帝王蟹总被视为小资轻奢食材,总是和牛、三文鱼并列。 当然,正如bistro菜单里的黑松露,...
原创 这... 在世界历史上,许多国家曾经合并,形成了联邦,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南斯拉夫和捷...
原创 1...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1938年3月,115师的林师长不幸负伤,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前线。军队中不可缺少指...
原创 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底蕴深厚,堪称世界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凝结了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的...
原创 他...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
原创 东...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写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近百年的历史,涉及董卓、袁绍、吕布、公孙瓒、刘表、孙...
原创 中...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长期处于非常低下的位置。某些时期甚至流传着“稚草换女”这样的说法,...
原创 日... 哈啰大家好,我是小格!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日本对中国的情报渗透。其实,日本的间谍活...
原创 为... 权谋与仁政的博弈:李世民与朱元璋功臣政策的深层逻辑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
原创 郑... 台北马场町的秋风卷起落叶,郑丽文俯身献花的瞬间,历史仿佛在此刻重叠。这位新任国民党主席在吴石将军就义...
原创 霸... 关于项羽手下的五虎将,历代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根据蔡东藩在《历朝通俗演义》中的描述,项羽的五大将分...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大都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职位,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作为东吴政权的核...
原创 扫... 《——·前言·——》 在清朝历史上,乌雅兆惠曾经扫平准噶尔,收复新疆,但他的名声却远不如左宗棠。这到...
原创 齐... 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几个国家当属春秋五霸,而在这五霸中,齐桓公无疑是最为传奇、最为卓越的一位...
原创 八... 开国将军里,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战功赫赫,又能在书桌前笔耕不辍、拿下茅盾文学奖的,怕是只有萧克一人了...
原创 他... 在秦昭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名叫白起,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还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他曾多...
原创 特... 1938年4月的一个夜晚,皖南岩寺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潺潺流水环绕,景色宁静、宜人。然而,就在岩寺...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许褚被称为曹操手下的第一猛将,他的战斗力十分强悍。然而,如果放眼整个三国天下,能够...
江西吉安:百年书院藏秋韵 赣江如练,环抱吉安城中的白鹭洲。这座形似白鹭浮水的江心洲上,藏着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