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俑
刘邦画像
刘邦画像
01
刘邦和项羽,本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后分道扬镳,成了对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杀害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立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昏庸荒淫,赵高专权乱政,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十年后,天下怒火演变为农民大起义。
首先揭竿而起的是陈胜、吴广;
接着是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
泗水亭长刘邦起兵响应。
率先起义的陈胜、吴广,不幸很快走向失败,刘邦考虑到自己力量弱小,率部归附了项梁。
在燕、赵、齐、魏等自立为王的情况下,项梁采纳范增建议,拥立前楚怀王孙熊心为王,仍号“楚怀王”,领导天下的反秦运动。
楚、汉形势图
楚、汉形势图
02
公元前208年,同为项梁阵营的刘邦和项羽“分道扬镳”了。
那一年,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西进伐秦,一路北上救赵。
那时候的赵国,正在遭受秦朝大将章邯的进攻。
北上救赵这一路,上将军宋义率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西进伐秦的那一路,则由刘邦率领。
出发之前,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结果刘邦“赢”了,率先进入关中的他,不但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还尽除秦朝苛法,且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想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在关中称王。
刘邦的老大作派,令项羽很不舒服。
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40万秦军主力,之后又连破秦军,并迫使秦朝大将章邯投降,为“诸侯上将军”的他(主将宋义已被项羽所杀,军权被其所夺),功劳比刘邦大多了。
凭什么要“让”刘邦,胜利果实,应该属于我项羽,而不是他刘邦!
据《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打算干掉刘邦。
不足十万兵马的刘邦,哪里敢与拥有四十万大军的项羽PK,吓得赶紧退到灞上,又到鸿门谢罪,项羽才放过他。
“入屠咸阳,杀秦宗室,焚秦宫室,劫掠关中”后,项羽上书楚怀王,请封功臣,实际上是暗示楚怀王封他为王。
楚怀王明白他的意思,回答只有两个字“如约”。
意思是,之前说好的,哪个先入关中,哪个就为王,你他妈为毛节外生枝!
项羽大怒,先是自立为西楚霸王,然后以霸主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
刘邦也有一份,被项羽封为汉王。
03
项羽的行为,等于明告天下:楚怀王算老几,现在我是老大,尔等都得听我的!
一点没掩饰做老大的野心。
在分封诸王时,项羽犯了个错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导致许多诸侯王不服,意图反叛。
首先不听话的是刘邦,他不但不就国(不到汉中去当汉王),还打算进攻项羽。
萧何心想,汉中那旮旯多好啊,进可攻退可守,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秦朝正是因为先有了汉中,后来才有了天下,不去就太傻了,现在就去打项羽,怎么可能打得赢呢,等以后壮大了再去,那才有可能打赢嘛。
萧何
经萧何进言,刘邦这才“屈就”汉王封号,“忍忿”前往汉中就国。
前往汉中途中,刘邦尽数烧毁所过栈道,好像在对项羽说,本人烧毁栈道,是表示绝无东相之意,请你放心。
实际上他的真实目的,是防止诸侯军偷袭,麻痹项羽那个“傻瓜”,只是顺带。
而在这之前,他就确定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并开始招贤纳士。
刚到汉中,他就得到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之后为他打天下立下无数大功的韩信。
韩信本是项羽的人,是项羽帐下的执戟郎中,空有一身本事却得不到重用,便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
公元前206年,基本平定关中之后,刘邦开始准备东进。
没想到,与项羽“楚汉相争”的第一大仗“彭城之战”,刘邦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
04
前206年九月,趁项羽放松对西部戒备、亲自率兵北上收拾反楚的齐王(自立)田荣之机,刘邦拉开了东进序幕。
他以接取父亲刘太公和老婆为名,派薛欧、王吸两将军出武关,向项羽展开试探性进攻。
然而,薛欧等人刚开到阳夏,就被项羽派兵拦住,前进不得。
一个月后,刘邦也行动了,当他兵出函谷关、进至河南陕县,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自知不敌,纷纷识时务为俊杰,投降了刘邦。
然后,刘邦回师关中,巩固后方,并整修边寨,防止匈奴人趁虚而入。
做好这些事情,于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率兵东渡黄河。
巩固后方是一步稳棋,只有后方巩固了,才能在前方放心大胆地干。
在取得收降魏王魏豹、攻占河内、掳获殷王司马印等一系列成果之后,刘邦觉得干掉项羽时机成熟(淮河以北除彭城附近、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辽东地区,许多地区都归了反楚力量),便率军直抵洛阳。
在洛阳,刘邦昭告天下诸侯,誓师伐楚。
那时,项羽的主力依然被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刘邦决定直捣项羽老巢。
项羽
项羽
他的借口也很冠冕堂皇——为楚怀王报仇。
那时的楚怀王,已被项羽弑杀。
刘邦不想单干,因为他知道项羽的厉害,他要把诸侯们拉进来,与他共讨逆贼。
还好,当他的“讨贼檄文”传到各诸侯国,得到了积极响应,因为很多诸侯,不满项羽已经很久了。
不想蹚这趟浑水的诸侯,也大多作壁上观,看他们狗咬狗,以便两败俱伤时好捡便宜。
刘邦“得道多助”的态势,与项羽的被孤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与此同时,听从刘邦调遣的各路人马,包括塞、翟、魏、赵、殷五国诸侯联军,兵分两路,刘邦亲自负责南路,夹攻彭城。
05
彭城是项羽的老巢,项羽不可能让它轻易丢失,虽然形势危急,他却不慌不忙,留下众部将继续攻打齐国,他自己则率三万精兵南下,救援彭城。
与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相比,区区三万兵马,估计不够塞牙缝。
然而已经攻入彭城的刘邦在楚宫住下,收项羽美人,贷赂。
将士日日置酒高会,欢呼畅饮。
酒宴一办就是几天,人人喝得昏天黑地,不知天南地北。
得到消息的项羽,决定收复大本营。
趁其忘乎所以、毫无戒备,率军绕到城西,天刚麻麻亮发动突然袭击时,刘邦那几十万人马酒都还没醒。
措手不及的汉军大败,朝泗水方向逃命。
项羽岂肯罢休,率军猛追,仅在追击的路上,就干掉刘邦十多万人马。
追到灵壁(今安徽灵璧县)东濉水,汉军相互拥挤、践踏而死的,又达十多万。
尸体塞满了濉水,把河堵得水泄不通,比抗洪抢险堆的沙包还管用。
这一仗下来,刘邦损失数十万,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
这场战役以项羽的完胜而告终,但是在最后一刻,项羽却没有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刘邦。
刘邦急率残部向西逃窜。
彭城一战后,之前依附于他的诸侯,见他失败纷纷转投项羽...
那为什么刘邦笑到了最后?
不免要厚黑一下,这俩就不是一个套路。
项羽是用来崇拜的,刘邦是用来学习的。
用兵之道和御人之道,说起来殊途同归,但终究还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