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程汝明:为毛泽东做菜22年,每次做完菜必须销毁菜单!2012
迪丽瓦拉
2025-07-27 08:02:52
0

一位优秀的厨师,能够让他骄傲的不是有多少徒弟和能拿多少薪水,而是他做的每一道菜都能够得到客人的喜欢。

而今天笔者介绍的人物,就是在中南海担任毛主席厨师长22年的程汝明,究竟他有什么拿手好菜能够牢牢把握住毛主席的胃呢?

1926年10月1日,

程汝明出生在山东一户农家里,家境并不是很好,因为家中除他以外还有六个孩子,家中人口众多使得小时候程汝明想要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作为家中的长子,程汝明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下地干活,小时候积贫的条件也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习惯,这一习惯也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程汝明断了想要改变生活的想法,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和准备外出打工的叔父一起前往天津想要寻求一条新的出路。

虽然父母因为他年龄尚小和战乱频发多番劝阻,但是程汝明想要外出闯荡的信念十分坚定,无论是谁劝说都无济于事。

当时程汝明的叔父在天津的一家饭店帮厨,工作虽然繁琐辛苦,但是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这让程汝明听到后也打算到天津寻找一家饭店糊口。

当时因为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天津拥有许多外国的租界,而正是受到租界的影响,使得天津本地西餐厅众多,而且出入西餐厅的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一些达官贵人、名流士绅。

程汝明心想如果能够在西餐厅寻找一份工作,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还能够贴补家用。经过叔父的介绍,程汝明终于在一家西餐厅里当起了学徒工。

刚刚进入西餐厅的程汝明,心里就想将工作做好努力赚钱。

可在枯燥的学徒工作中,程汝明发现自己对做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他开始暗自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厨艺,争取能够有一天能够担任一家餐厅的主厨。

可是从学徒蜕变成主厨,中间是十分考验毅力和天赋的,程汝明自知这条路十分难,但是他并不打算放弃。

枯燥的工作使得和程汝明一起入职的学徒工都选择离开,最后只有程汝明一人还在坚持工作。

餐厅的主厨看到程汝明还在不厌其烦地赶着学徒工作,觉得这小伙子不仅有些天赋而且十分吃苦耐劳,所以决定将自己的全部手艺全部交给程汝明,希望他能够将这份手艺发扬出去。

师傅的倾囊相授让程汝明更加振奋,他没日没夜地练习师傅教授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这份学习精神很快让他的厨艺不断水涨船高,他做的菜肴也广受好评。厨艺上的小小成功并没有让年轻的程汝明沾沾自喜,他发现天津的一些西餐厅,都为了适应中国人的胃口做了许多的调整,许多餐厅的西餐都已经中国化,他告诉了师傅想要学习最纯正西餐的想法,师傅也十分赞同,在师傅的介绍之下程汝明来到英租界的一家西餐厅工作。

来到新的西餐厅,程汝明发现在这里负责做菜的都是英国人,技艺也没有任何改变,全部照办在英国的做法。

而英国主厨对爱学的程汝明也是十分欣赏,他将程汝明安排在自己的身边,手把手教授程汝明西餐手法。

主厨的倾囊相授,程汝明自然全盘接受,在自己的厨艺不断得到提高时,他的工资也翻了好几倍。

不过,程汝明都将得来的薪水,留出自己下个月的开支后全部寄回家中,来改变家中的生活条件。

同时高薪也没有阻挡程汝明不断勇攀厨艺高峰的脚步,他在此后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在多家西餐厅担任西餐学徒,想要对各个国家的西餐都有充分的认识,正是凭借着这股对西餐的热爱和高超的厨艺,使得他在天津的厨师中保守尊重。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程汝明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也在1950年的时候成为了一名铁路员工,看到之前的厨师服换成了崭新的铁路服,程汝明并没有一丝失落,反而十分高兴。

虽然自己放弃了厨师,但是能够通过维护铁路为祖国做一丝贡献也是很棒的。他将之前学习西餐的激情全部投入到了铁路工作中,取得了许多荣誉。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想铁路工程汝明最后怎么又成为了毛主席的厨师呢?这就要说起当时发生的一场重要会议说起。

1952年十月份,世界和平理事会打算在北京召开亚太地区的和平会议,到时北京将会来许多外国人,如果用中国菜招待外国人显然有些不合适,毕竟中西方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就让负责送外国人去北京的列车长开始郁闷了,整个列车上根本没有会做西餐的厨师,而且因为情况紧急,也无法再去别的地方找厨师回来。

正当列车长发愁的时候,程汝明听到这件事以后就找到列车长,告诉了自己之前学习西餐的经历,列车长听到以后如获至宝,抓紧将程汝明调到了供给外宾的专列上。

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老本行,程汝明可谓是门清路数手到擒来。在向列车长询问外宾的国籍以后,程汝明便根据每位外宾的国籍安排了相应的西餐。

无论外宾在饮食上有什么不一样的习惯,程汝明都能够做出来,而且每道西餐外宾都赞誉不绝,甚至有的外国人会惊讶的询问:“你们这里还有外国厨师吗?”

程汝明的出色表现很快引起了铁路部门领导的重视,在和平会议结束以后,程汝明就被安排到了外国专家的专列中,担任西餐主厨。也因为他出色的表现,在1953年,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程汝明一直在专列上工作到1954年,随后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程汝明命运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毛主席忧心国家的建设工作,一年当中有四五个月不在北京。在毛主席出巡时,为了不干扰地方的正常工作,常常吃住开会都在专列上。

主席还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在列车上商量工作,到了饭点时将工作人员留下一起吃饭。这就让负责主席饮食的厨师李锡吾忙不过来了,他向铁路局的领导请求,希望给他再配一个搭档。铁路局的领导经过慎重考虑以后,决定将程汝明派到主席的专列上帮忙。

程汝明当得知要给毛主席做饭时,十分激动,二话不说就去帮忙。

最开始,程汝明对主席的饮食习惯不是很了解,只能做一些搭配类的小菜。到后来逐渐熟悉工作流程后开始做一些面食,毛主席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但却尤为喜欢吃面食。而程汝明正好也十分擅长做面食,所以主席面食的工作就落在了程汝明身上。

在主席专列待久了,程汝明发现,虽然主席偶尔也会吃一些西餐,但是大部分还是以中餐为主。

中餐方面又不是程汝明的强项,他就开始跟随李锡吾从头学习制作中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程汝明无论做中餐、西餐的厨艺都十分高超。

因为做出来的菜受到了主席的称赞,所以主席每次出巡就会让程汝明随行做菜。在给主席做菜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小趣事。

在刚刚进入主席专列工作时,程汝明被主席周围的工作人员告知无论做任何菜,都不能在菜里放一滴酱油,这一规定让程汝明很是疑惑,但是刚刚进入专列的程汝明也没敢多问什么。

直到专列上一位新来的服务员刘耀方鼓足勇气对主席问道:“主席,为什么您不喜欢酱油呢?”

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刘耀方的突然提问而感到生气,他温柔地说道:“我家之前就是做酱油的,院子里摆着许多酿造酱油的缸子,小时候对缸子十分好奇就打开盖子往里面看,结果看见缸子上面飘着一层白色的东西,十分恶心,这让我以后再也不吃酱油炒的菜了。”

毛主席的话解开了程汝明的疑惑,但是也让他犯了难。

他听说毛主席很喜欢吃红烧肉,而红烧肉的做法却不能没有酱油,如何让毛主席吃到没有酱油的红烧肉呢?这就让程汝明有些头痛,不过经过程汝明的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能够代替酱油的东西——糖和盐。

制作方法也十分简单,先将糖加入水之后熬成枣红色,然后放入盐,这样用糖色代替酱油为肉增色,这样做出的红烧肉不仅具有原本的咸鲜,还带有一丝甜味。

当程汝明将自己创作的这份“毛氏红烧肉”端到主席面前时十分紧张,他害怕主席吃不惯自己研发的这道菜,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菜刚刚端上之后立马吸引了主席的注意。

自从自己决定不吃酱油以后,就再也没吃过红烧肉,和工作人员确定里面没有酱油以后,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就放到嘴边,鲜甜合适,肥而不腻。

毛主席很快就将一整盘红烧肉全部吃完了,从此只要程汝明的“毛氏红烧肉”一上桌,这道菜很快就会被主席吃光。

1958年程汝明的生活又发生了一次改变,在中央在成都召开的工作会议中,程汝明不仅在专列上为毛主席做饭,还和主席一同下车住进了开会的宾馆里面。

而从成都回来以后,程汝明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要求程汝明和李锡吾调出专列前往主席家中做菜,而程汝明也住进了所在的丰泽园内。

程汝明之所以成为主席家的主厨,除了在专列上做的菜深受主席认可以外,还有主席十分欣赏他为人正直,吃苦耐劳的品格。

成为主厨以后日常工作也变得繁琐起来,每天程汝明都需要将要给主席做的食物写成菜单上报,再得到上级批准后,程汝明再将菜单抄写一份前去制作,等做完饭菜以后,还要将今天的菜单销毁处理。

一开始程汝明对这份规定还不是很理解,后来程汝明才知道,如果每天的菜单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那么毛主席的饮食习惯就成为敌人进攻的手段,会在毛主席或者高级领导人身体欠佳的时候对中国发起挑衅。

虽然在毛主席家中有许多严苛的规定,但是程汝明还在想方设法地让主席的饮食变得丰富,他通过日常对主席饮食习惯的观察,发现毛主席喜欢吃一些油大的食物。

于是,程汝明就想做一道小时候母亲给他做的葱油饼让主席尝尝,在做了一个葱油饼端给主席后,毛主席很快就吃完了,并且询问还能再给一个吗?这就让程汝明有些措手不及,他当时只是想做一个看看主席是不是喜欢吃,并没有准备多余的材料。

当得知主席想吃第二个以后,他和李锡吾抓紧一个和面,一个负责炸猪油和切葱花。一番紧张制作以后,终于在主席吃完饭之前做好了一份葱油饼。

除了这次“葱油饼事件”让程汝明有些措手不及外,会议中主席想要吃一款以前在上海吃过的美食——“酪炸”,也让程汝明手忙脚乱了一下。

酪炸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的另一称呼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就是“炸酸奶”。这道菜是从西餐演变过来的,所以程汝明也是十分熟悉制作流程。

但是制作酪炸需要很长时间,工序也十分众多,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根本无法立刻做出来。在平常做饭时,厨房的工作人员都会提前将食材准备充足,一旦收到开餐的通知就会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全部做好。

即使主席想要吃什么菜,也会提前几个小时告诉厨师,而此次主席突然想要吃“酪炸”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

眼看马上就要到了开餐的时间了,总不能因为一道酪炸就将主席的开餐时间推迟。

毛主席平常工作辛苦繁忙,而且也很少对饮食提出要求,如果这次连主席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程汝明认为这就是自己作为厨师的失职。

程汝明抓紧协同厨房其他工作人员,一边制作一边商量如何在保证时间的情况下还保持酪炸的美味。最终经过一番紧张的操作以后,酪炸准时登上了主席的餐桌。

到了建国初期的三年困难时期时,主席对自己的餐饮标准也是不断下调,程汝明回忆当时的情况时他说道:“毛主席当时亲自要求以后自己的桌子上不能再有肉菜”。

即使到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春节,毛主席也要求一切从简。年夜饭除了炒了一两道青菜外,其他菜都是将中午的剩菜又热了一下。当时毛主席的伙食费并不是由国家负责,全部都是从自己每个月的工资中扣除,程汝明每次都用那一点伙食费将饭菜做的既省钱又符合主席的口味。

1961年,毛主席正在与湖南的老乡一起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主席高兴地和大家说道:“一会咱们这里要来一个贵宾,他们可是咱们的老上司呢”。

主席的一番话让饭桌上的众人一脸疑惑,还有谁是毛主席的老上司呢?而且还是我们的老上司。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门口走进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个子不高而且十分精瘦,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等到这位老人走进来以后,毛主席起身和他握了握手开玩笑地介绍道:“这位就是咱们的老上司,爱新觉罗溥仪”。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全都和毛主席一起笑了起来。

负责这场宴席的厨师就是程汝明,当时程汝明做了一道辣椒苦瓜,让这位末代皇帝记忆深刻。在餐桌上,因为溥仪从来不吃辣椒所以一直没有品尝这道菜。毛主席看到溥仪一直没有吃辣椒苦瓜后开玩笑地说道:“咱们如果不吃苦,不吃辣是根本无法搞革命的”。

溥仪听到以后,就尝试地吃了一口,苦瓜刚刚入嘴溥仪就感觉整个口腔又苦又辣,他急忙从旁边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茶水,不过辣意消除以后,溥仪又感觉这道菜回味无穷。主席看到溥仪吃下苦瓜之后说道:“你合格了,这才是干革命工作的样子”。

溥仪回到家后,曾经让妻子做过辣椒苦瓜,可是当妻子将辣椒苦瓜做出来以后,溥仪尝了一口就连连摇头,根本没有在主席那里吃到的那样回味无穷。

程汝明担任了多年领导人的专用厨师,许多事情都是要保密的,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程汝明到底在中南海从事什么工作。

家人回忆,每次程汝明写信信封上都是写着“中南海101邮箱”而家人多年以后才知道“中南海101邮箱”实际上就是毛主席的家。

程汝明做了毛主席二十多年的厨师,两人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曾经程汝明的朋友聊天时问:“你觉得这辈子你有什么重大的成就呢?”程汝明毫不犹豫地坚定说道:“我的成就是给首长做了这么多年的饭都是最干净、最安全的!”

2012年3月14日,程汝明在北京过世,享年86岁。

转自猫眼观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壮。 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早...
原创 孟... 孟婆镇守黄泉,为何六界之中无人敢动?你看看她老公是谁就知道了 我国历史几千年,有很多的神话记载,而且...
原创 白... 楚国君昏臣聩坐吃山空,齐国闭关锁国高高挂起,战国后期实际就是秦赵两国的争霸之战。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一...
原创 同... 得益于很多人的传颂,我们现在一提到“奸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这并不是一个绝对贬义的词语,而...
原创 卑... 国际格局向来纷杂多变,趋炎附势者不在少数。 但纯粹的利益之交并不会有坚固的友谊,彼时座上贵客,可能不...
原创 川... 什么时候结束了,著名的川军范绍增,不跟随蒋介石,主动留在大陆上? 你们是否知道,在全省与战争进行全面...
原创 欧... 说起欧洲国家,我们知道国家非常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虽然现在是维持着和平的状态,大家在一起...
原创 温...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现在的人一讲起中国古代,毫无疑问就...
原创 古... 从古至今,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战争,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觉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应该比较...
原创 李... 在我们熟知的古典小说《说唐》,《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等等,里面都有提到一个人的名字...
原创 清... 清朝功劳最大,没有清朝把熊努人,蒙古人打爬下,清朝末年,他们早进入中原拉,那还有后天的民国呀,乾隆把...
原创 秦... 《七绝》曾言:“凌烟阁下勒忠良,两肋庄前小孟尝。”唐朝年间,凌烟阁功臣得世人看重,凭此类英雄相助,诸...
原创 居... 居正:居正不居功,勤玫不争名 1948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其中最重要的...
原创 刘... 在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期,可谓是乱世出英雄时代,在长年战争...
经开区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 10月17日,位于皇冠街道海埠村的邵氏宗祠,一砖一瓦透着古意,经开区第四次全国文普查队在这里忙着测量...
原创 浅... 高句(gōu)丽是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政权。历史悠久,从公元前37年建国经历了27代国王到公元...
原创 清... 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早年在北大教学时,曾被讲堂底下那些自视进步的青年学子嘲笑脑袋上的马辫,而辜鸿铭则回...
解锁海淀统战记忆!海淀区统一战... 56个民族团结共荣, 五大宗教和睦相处, 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故事, 讲述着中国共产党 广交朋友、凝...
原创 毛...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名号可谓是名震中外的,他不仅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
原创 此... 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同时,因为他重视人才培养,破革提拔一些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