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朝建立不久,将领们聚众谋反,刘邦一时不知所措
迪丽瓦拉
2025-07-28 10:03:08
0

打江山难还是守江山更难,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困扰人的难题,通常开国皇帝还觉得打江山非常难,但继位的君主则会觉得守江山也并不容易。

事实上哪怕是那些亲自打江山的皇帝,有时候也会体验到,想要真正守住江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打江山难还是守江山更难,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困扰人的难题,通常开国皇帝还觉得打江山非常难,但继位的君主则会觉得守江山也并不容易。

事实上哪怕是那些亲自打江山的皇帝,有时候也会体验到,想要真正守住江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前202年,刘邦在韩信、张良、萧何、彭越等人的帮助下,总算打败了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于同年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历史上威名远扬的汉朝,这个江山看上去是坐得稳稳当当的了。

刘邦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当年领先项羽进入关中的时候,就一度不想继续奋斗下去了,只是想要尽情享用关中的财宝与美人,还是在樊哙的劝阻下,才与关中百姓们约法三章,发誓要继续奋斗下去,直到自己彻底夺得天下。

眼看这天下已经彻底夺得了,刘邦便彻底不想奋斗下去了,他也懒得用心思考各种事情,只想着好好休息享受,不太愿意继续辛苦动脑了。于是他非常简单分封了20多位大臣,包括萧何、韩信、张良等人,至于其他的将领们,就暂时晾在了一边。

看过诸葛亮《出师表》的同学,应该对丞相提出来的管理要诀还有印象,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到“赏罚分明”,毕竟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一起冲锋陷阵,那最重要的还是要博取自己以及家族的一番荣华富贵,而不是真心觉得你这个领导长得特别帅,所以愿意为你去死。

不过很多领导都不懂得这个道理,看着一群人表忠心久了,就以为那些人还真是一心一意地对自己忠心耿耿,而忽略了他们内心中其实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项羽就是典型地犯了这个错误,在灭掉秦朝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以后,在那里分封诸侯,却不是根据功劳大小,而是根据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来分封,与自己关系近一些的诸侯分到的地盘就好一些大一些,与自己关系远的就分到一些不毛之地去,甚至自己还出手抢了人的地盘。

以至于项羽在分封诸侯没多久,各地诸侯就纷纷起兵造反,最后汇聚在汉王刘邦的旗帜下,将项羽给灭掉了。

刘邦其实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又不像项羽那样,纯粹靠着战场上的勇武就能够轻易取得胜利,这是一只谙熟人心的老狐狸了,自然明白事情干完以后论功行赏的必要性,但他大概确实是太累太想休息了,所以他简单分封了20多个人,就没有管其他将士了。

这下子其他将士就不干了,拼死拼活的奋斗了那么多年,最后刘邦当上了皇帝,自己却还啥都不是,大家心里都很不开心,这个心情与当年造项羽反的诸侯们有点像,但还不到那个程度,于是将领们就围聚在一起开小会,商量着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天刘邦在路上散步,看到很多将领们围在一起争论着什么,他就很好奇,问旁边的张良:“这帮大老粗又在聊什么啊?”张良恭敬地回答:“陛下,他们正在商量造反应该怎样才能成功。”

刘邦一听到张良那话,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帮家伙又不是没不知道打仗有多辛苦!天下好不容易才恢复和平,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

张良表示:“您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平民百姓获得今日的地位,凭借的就是这些人的力量,他们冒着生命风险来帮助您,不过是在帮助您成就大业的同时,也获得自己的一份富贵。现在您的大业已经成就,可是您所封赏的人,却都是萧何、曹参那样很早以前,就与您关系亲近友好的人,并且封赏非常丰厚。

至于那些跟您有旧怨的人,则大多被贬黜甚至被诛杀,现在这些人迟迟没有见到您的封赏,已经开始对您产生了怀疑,认为以您那个封赏功臣的丰厚程度,哪怕是将全部江山分出来,也无法赏赐所有人,只怕有很多人会被杀害,而当年您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难免有人无意间得罪过你,因此现在人人自危,生怕不仅无法得到封赏,而且还不小心就会被杀害,于是在一起商量干脆造反算了!”

刘邦一听反而就放松了,知道情况其实还在可控范围内,毕竟这些人只是想要得到封赏,并且怕得罪过自己而被诛杀,并非铁了心要造自己的反,只要解决他们的那种恐惧,并且给他们得到封赏的机会,那么这个谋反行动,自然就弥散于无形了。

不过具体如何做,刘邦并不知道,但他一点都不慌,他只是问了一句张良:“那现在怎么办呢?”张良反问了一句:“所有将士都知道您最不喜欢的人是谁?”刘邦回答:“是雍齿,那家伙是我同乡,但豪强出身,向来看不起我,后来更是将我的地盘送人,直接背叛我,我打了他好几次都没打下来,把我搞得非常狼狈,曾经说过有机会必然杀掉他。”

张良一听有这么个人,那事情就好办了:“快册封雍齿,只要他都被封侯了,那其他人的心中自然就吃下了定心丸,知道您不会追求他们往日的过错,并且不会吝惜给功臣的奖赏。”

刘邦一听,这有道理啊,于是就将雍齿封为了食邑二千五百户的什邡侯,在汉初功臣排名中为第57位,比排名62的张良还高了5个名次。其他将士一看与刘邦有大仇的雍齿都被封侯,心中也确实是不再担心了,于是纷纷安心地等待朝廷的封赏,至于造反一事自然就那么心照不宣地过去了。

参考资料:《史记》要保卫国家或保卫国家就更难了。这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开国皇帝仍然很难与国家作战,但是继任的君主会发现保卫国家并不容易。

事实上,即使是那些亲自与江山作战的皇帝,有时也会体会到真正保卫江山是多么的困难。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韩信、张亮、萧河、彭乐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他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汉朝。与此同时,这个国家似乎坐稳了。

刘邦这个人很有趣。他赶在项羽之前进入关中,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只是想充分地欣赏关中的瑰宝美景。直到范快劝说他和关中人一起写三章,并发誓要继续奋斗,直到完全征服天下。

刘邦见天下大败,不想再打了。他不费心去想所有的事情。他只是想好好休息一下,好好享受一下,不愿意再继续努力工作了。因此,他干脆把肖河、韩信、张亮等20多位大臣托付给他。至于其他将军,他们暂时不受打扰。

读过诸葛亮“教师名单”的学生应该对总理提出的管理建议有一定的印象。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奖惩分明”。毕竟,每个人都把他们的头放在腰带上,在战斗中跟随你。,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和家人赢得荣耀,而不是真心地认为你的领导很帅,所以他愿意为你而死。

然而,许多领导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看了一群人展示他们的忠诚很长一段时间后,他们认为那些人真的是全心全意地忠于自己,但忽略了他们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有自己的想法。

项羽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秦始皇灭了秦朝,成为天下诸侯后,他不是根据功德来划分诸侯,而是根据与他的亲近和疏远来划分诸侯。分配给王侯的土地更好更大,而那些离他们很远的人则被分配到一些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甚至自己攫取人们的土地。

于是项羽委托诸侯后不久,天下诸侯纷纷起兵,最终在汉王刘邦的旗帜下集合起来剿灭项羽。

刘邦其实懂得这个道理,他不像项羽那样,仅仅依靠战场上的勇猛就能轻易取得胜利。这是一只熟悉人心的老狐狸,他自然懂得做了事情要得到回报。但他可能是太累了,想休息,所以他只是禁止超过20人,让其他士兵单独行动。

在这个时候,其他的士兵放弃了,他们努力工作了这么多年。最后,刘邦成为了皇帝,但他根本不是。每个人都很不高兴。这种情绪有点像当年造项羽的王公。但当时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所以将军们聚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议,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天,刘邦走在路上,看见许多将军在争论什么事情。他很好奇,问旁边的张亮:“这些大老板在说什么?”张亮恭恭敬敬地回答说:“陛下,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才能成功地做出反应。”

刘邦听了张亮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是这些人不知道打仗有多难!世界终于恢复了和平,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张亮说:“从一个普通人身上能获得今天的地位,就是基于这些人的力量。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你,但他们在帮助你实现你的伟大事业的同时,也获得了你自己的身份。财富。现在您的伟大事业已经完成了,但是您授奖的人都是很久以前和您很亲近的人,比如肖赫、曹参,而且授奖的人都很慷慨。

至于那些曾经对你不满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被降职甚至被杀了。现在这些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你的奖励了,他们开始怀疑你,相信你的奖励是丰厚的,即使它分开了整个世界,不能奖励每个人。恐怕m

项羽就是典型地犯了这个错误,在灭掉秦朝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以后,在那里分封诸侯,却不是根据功劳大小,而是根据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来分封,与自己关系近一些的诸侯分到的地盘就好一些大一些,与自己关系远的就分到一些不毛之地去,甚至自己还出手抢了人的地盘。

以至于项羽在分封诸侯没多久,各地诸侯就纷纷起兵造反,最后汇聚在汉王刘邦的旗帜下,将项羽给灭掉了。

刘邦其实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又不像项羽那样,纯粹靠着战场上的勇武就能够轻易取得胜利,这是一只谙熟人心的老狐狸了,自然明白事情干完以后论功行赏的必要性,但他大概确实是太累太想休息了,所以他简单分封了20多个人,就没有管其他将士了。

这下子其他将士就不干了,拼死拼活的奋斗了那么多年,最后刘邦当上了皇帝,自己却还啥都不是,大家心里都很不开心,这个心情与当年造项羽反的诸侯们有点像,但还不到那个程度,于是将领们就围聚在一起开小会,商量着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天刘邦在路上散步,看到很多将领们围在一起争论着什么,他就很好奇,问旁边的张良:“这帮大老粗又在聊什么啊?”张良恭敬地回答:“陛下,他们正在商量造反应该怎样才能成功。”

刘邦一听到张良那话,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帮家伙又不是没不知道打仗有多辛苦!天下好不容易才恢复和平,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

张良表示:“您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平民百姓获得今日的地位,凭借的就是这些人的力量,他们冒着生命风险来帮助您,不过是在帮助您成就大业的同时,也获得自己的一份富贵。现在您的大业已经成就,可是您所封赏的人,却都是萧何、曹参那样很早以前,就与您关系亲近友好的人,并且封赏非常丰厚。

至于那些跟您有旧怨的人,则大多被贬黜甚至被诛杀,现在这些人迟迟没有见到您的封赏,已经开始对您产生了怀疑,认为以您那个封赏功臣的丰厚程度,哪怕是将全部江山分出来,也无法赏赐所有人,只怕有很多人会被杀害,而当年您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难免有人无意间得罪过你,因此现在人人自危,生怕不仅无法得到封赏,而且还不小心就会被杀害,于是在一起商量干脆造反算了!”

刘邦一听反而就放松了,知道情况其实还在可控范围内,毕竟这些人只是想要得到封赏,并且怕得罪过自己而被诛杀,并非铁了心要造自己的反,只要解决他们的那种恐惧,并且给他们得到封赏的机会,那么这个谋反行动,自然就弥散于无形了。

不过具体如何做,刘邦并不知道,但他一点都不慌,他只是问了一句张良:“那现在怎么办呢?”张良反问了一句:“所有将士都知道您最不喜欢的人是谁?”刘邦回答:“是雍齿,那家伙是我同乡,但豪强出身,向来看不起我,后来更是将我的地盘送人,直接背叛我,我打了他好几次都没打下来,把我搞得非常狼狈,曾经说过有机会必然杀掉他。”

张良一听有这么个人,那事情就好办了:“快册封雍齿,只要他都被封侯了,那其他人的心中自然就吃下了定心丸,知道您不会追求他们往日的过错,并且不会吝惜给功臣的奖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西问|朱光华:王庄遗址如何实... 中新社郑州10月24日电 题:王庄遗址如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专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原创 英... 在世界历史,除了越南、朝鲜、日本等少数几个深受中国影响而实行庙号和谥号制度的国家之外,其它国家一律没...
原创 清... 咸丰是一个一生没有什么建树的皇帝,不仅人们不对他这个皇帝作一点好的评价,反而还责怪他对慈禧的纵容和喜...
原创 中... 作为武将而言,只要能力够、实力够,想打胜仗也没那么难,但是想一生都不败,却几乎没几个人做得到;回顾历...
原创 玄... 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处死两人的儿子,逼迫父亲李渊...
原创 为... ▲向东北进军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共双方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东北地区。这...
原创 毛... 1948年5月,中央城南庄会议同意粟裕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的战略建议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明确要求粟裕:“...
文明的坐标丨古DNA研究揭开“... 曾自制过酸奶的人对“开菲尔菌种”并不陌生,该菌种还可以用来发酵豆浆、奶酪等。而这种制作乳制品的方法,...
原创 明...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因“口无遮拦”,毁了自己一生。解缙的“口无遮拦”,要从他高中...
原创 晚...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使用的皇宫,清王朝灭亡后,按照历史惯例称为“故宫”,曾经在这里明清两代王...
原创 东... 日本不投降的原因 二战末,美国著名“烧烤大师”柯蒂斯·李梅策划了东京大轰炸,用海量的凝固汽油弹袭击了...
原创 雍... 康熙末年,通过“驱准入藏”,将准噶尔赶出了青藏高原,并将西藏和青海纳入了版图。但是青海的和硕特残余势...
原创 成... 导读:旭烈兀是拖雷之子、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的亲兄弟,当然还是大名鼎鼎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建立的伊尔...
“食味中华——中华古代饮食文化...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为庆祝中国与匈牙利建交75周年,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由中国国家...
原创 离... 1949 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岌岌可危,蒋介石在准备撤离大陆前往台湾之际,心中仍有诸多未了之...
原创 不... 提起战国时期,很多人肯定一下就想到了齐、楚、秦、燕、赵、魏、韩这战国七雄,但事实上,战国时期可不只有...
原创 清... 晚清处于一个变革过渡期阶段,为实现变法图强的目标,各阶层人士进行相应的变革政治主张。虽不能彻底解决危...
原创 全... 提起韩国这个国家,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当地特有的美食和风土人情,每年都会有不少的游客前往韩国游玩...
原创 古... 很多古代帝王幻想死后继续掌握权力,因此他们在登上大位之后就会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为了完成自己死后在另...
原创 日... 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对自己的历史起源,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与了解,且也被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是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