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精辟评价粟裕:“娘希匹,粟裕精明得成了我肚里蛔虫”
迪丽瓦拉
2025-07-29 00:03:48
0

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人就把粟裕战略态势总结给蒋介石,蒋介石听了以后哭笑不得,骂道:

“娘希匹,粟裕精明得成了我肚里蛔虫,这个仗没法子不败。”

比喻虽然不大恰当 ,但也很直观的说明,粟裕把蒋介石的心理给摸透了。

战争说白了打的就是心理,双方统帅的心理,只有把对方的脾气秉性都摸透了,才会对他的决策部署有迹可循。

所以在交战之前,双方谍报部门都会把敌方统帅、将领的出身、履历、脾气等作为重要情报资料收集的,目的就是为己方统帅掌握对方统帅心理轨迹做准备。

古代著名兵法家孙子也曾说过,作战之前,要“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也就是说,打仗之前,要慎重考虑五种因素,这五种因素分别是:道、天、地、将、法。

其中道是政治因素,天、地指的是气候、地形,法指的是军纪,而最重要的将就是指对敌方将领的掌握。

其实粟裕指挥作战,一直都是很注重研究敌方心理的,正是因为事先做足了功课,所以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就对国民党统帅蒋介石掌握到了十分精辟的地步,他曾经这样评价蒋介石说:

淮海战役

蒋介石这人很小气,你跟他要小的他不给,可你要拿了他大的,他就连小的也不要啦。

粟裕说的对吗?

淮海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为了个五十七师就让黄百韬兵团整整耽误了3天时间,结果导致黄百韬兵团被围,为救黄百韬,蒋介石又派李弥、邱清泉两个兵团赶来解围。

结果这两个兵团也被包围,蒋介石后来又派黄维兵团解围,结果也被包围,这几个兵团一个都舍不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派已经逃出粟裕包围圈的杜聿明兵团掉头去救黄维。

杜聿明过去不要紧,又掉入粟裕的包围圈,结果导致五大兵团全部被歼,国民党军精锐丧尽,只能龟缩到长江对岸保卫他的半壁江山去了。

过江

结果整个淮海战役,蒋介石的指挥还真跟粟裕说的一样

要小的他不给,可你要拿了他大的,他就连小的也不要啦

精研敌方心理,作战部署能根据敌方特点,非常有针对性,蒋介石说的对,也许这就是粟裕百战百胜的秘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暗... 在电视剧《潜伏》里,万里浪和余则成都曾是国民党特务。只是,后来,他们的命运走向却截然不同。 万里浪原...
原创 金...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冲过了三八线,向着南韩发动了进攻,至此,朝鲜战争爆发。到了9月15日...
原创 她... 宋朝3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9名女性掌权者临朝听政。其中,宋仁宗朝的皇太后刘娥和宋哲宗朝的太皇太后...
原创 刘... 刘邦长子,刘肥并非吕后所出。 在他的生活中,父亲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在嫡母的手下讨生活并不容易,于是便...
在古代,如何防止官员被人冒名顶...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后赴任江州,途中被水匪刘洪杀害并冒用他的身份前...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 说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清朝末期那个充满内斗、衰败不堪的画面。慈禧太后被人称...
原创 张...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培根 清朝末年,...
原创 北... 提到这个问题,那就得看你问的是历史,还是小说。小说和历史是截然不同的。 一,小说《水浒传》 1,梁山...
原创 哪...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相继陨落之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传承至今。 哪怕是在...
原创 历... 呵呵,我知道你想说这一副流传甚广的猪腰子脸画像,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说这幅画像的问题,奈何到处都在...
原创 刘... 垓下之战后,刘邦实际上统一了天下,在群臣的劝进下,刘邦三次推辞,最终还是同意称帝,于是他在山东定陶(...
原创 1...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授衔仪式,因为需要授衔的人众多,所以仪式足足进行了好...
原创 嘉...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宫制度都十分严格,稍有触犯可能就“万劫不复”,在维护皇帝权威的同时,也增加了皇宫在...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便是在曹操赤壁之败后,诸葛亮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围追堵截...
原创 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有很多人物,有曹操,刘备,关羽和张飞。还有第一悍将吕布,这些人物都个性鲜明,人物非...
原创 岳... 导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人们对一代忠臣岳飞和一代奸臣秦桧最恰当的评价。 岳飞,...
原创 宋... 铁锅在宋朝时期才普及,那么在宋朝之前,古人是怎么做饭的?难道他们都不吃炒菜吗? 民以食为天!对于古代...
被被切割成几百片贱卖的国宝,结... 中国壁画始于汉代,魏晋唐宋达于辉煌,可是唐代寺庙基本全部毁失,除了地下墓葬和洞窟,地面上五台山佛光寺...
原创 中...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因其主持修建了四川的都江堰而闻名后世。其实,李冰对中国古代科技...
原创 白... 1954年3月,已经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弹劾白崇禧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故意保存实力,在战役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