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潮】罗成友|寻找范长江的重庆足迹
迪丽瓦拉
2025-07-30 01:03:08
0

2024年10月16日,是范长江诞辰115周年的日子。

出于对这位新闻巨子的敬仰,我再一次翻阅10多年前范长江的长子范苏苏给我寄来的那本纪念范长江的画册。

画册中有一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时。范长江与同事们站在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部被炸毀的废墟上。

看着这张照片,一段我与范苏苏一起寻找范长江重庆足迹的往事又闪现于脑海中。

2009年5月7日,我接到范苏苏的电话:“罗成友,我将来重庆,寻找父亲当年在重庆战斗过的足迹,你能陪同一下吗?”

“当然可以。”我说,“早就想见见你了!”范苏苏虽然不是新闻人,但与新闻人有着不解之缘。自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评选后,他就主动承担起把获奖者团结在一个“大家庭”的任务。

在他的张罗下,长江奖获得者们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从2004年底开始,我也陆续与他有书信和电话往来,但还没有见过一次面。

5月9日,范苏苏来到重庆。这位高高的、瘦瘦的,60多岁的老人,一下飞机就直奔渝中区枣子岚桠,找寻父母当年举办结婚典礼的旧址——沈钧儒居住的良庄。

在前往良庄的路上,范苏苏给我讲起了他的父亲在重庆的往事。

当年,范长江以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常务理事和国际新闻社社长的身份,在重庆从事抗战工作。1939年5月,通过周恩来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渝期间,范长江与沈钧儒的女儿沈谱谈起了恋爱,并喜结连理,婚礼就在沈钧儒的住处良庄举行。

良庄是一幢二层小楼房。那天,我和范苏苏在枣子岚垭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良庄在哪里。后来,我们终于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良庄,现在已经不叫良庄了,叫马鞍村。

在一片围墙的铁门边,挂着一块“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旧居铁门上用粉笔写着“马鞍村13号”几个字。1940年的12月10日,范长江和沈钧儒的女儿沈谱,就是在这里举行了简朴而又非常有意义的婚礼。

范苏苏拿着几张老照片,一边寻找着父母当年举行婚礼的大厅,一边向我介绍着母亲沈谱给他讲述的婚礼情形。

遗憾的是,房屋楼下的大厅已被分隔成若干间小房。唯一能与照片对得上号的,是两张婚礼当天合影里出现的小楼大门。一张是范长江、沈谱与沈钧儒的合照,一张是范长江、沈谱与沈钧儒、王炳南的合照。

范苏苏跟我说,范长江和沈谱结婚时,曾登报邀请好友参加婚礼,但要求好友们来时不要送任何礼物,也不请吃饭,只是聚会一下。

婚礼那天,范长江、沈谱与前来祝贺的客人一样,都穿着粗布长衫,分不出谁是新郎新娘,谁是客人。为此,当场有客人提议,为了分清新郎新娘与客人,临时从大厅里布置的花篮中摘了两朵鲜花,别在新郎和新娘胸前。

当天前来祝贺的名人很多,有茅盾、郭沫若、王炳南等,周恩来闻讯后也前来参加。客人们都在一个签到簿上签名,有的还即兴赋诗。周恩来也在签到簿上签名,并题下了“同心同德”四个大字。

沈钧儒即兴写下一首诗《题爱女筱婵与范君长江结婚纪念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近70年后,在当年父母举行婚礼的现场,范苏苏背诵起了姥爷的这首诗:“人生旅途长,伴侣良难得,祝吾婿与女,黾勉同心结……”

“可惜的是,这本珍贵的签到簿未能保存下来。”范苏苏眼里含着泪水说。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了保护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们的安全,沈谱将这本极为珍贵的签到簿,一页一页撕成碎片,丢进壁炉里烧毁了。

抗战时期,范长江在重庆承担起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的领导工作。

开始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部设在张家花园,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设在两路口一幢三层小楼里,距曾家岩50号只有1里多路。

1939年5月初,在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中,设在两路口的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和张家花园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部,都被炸成一片废墟。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部被炸后,范长江在废墟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身穿白色短袖衬衫和白色长裤的他和同事们站在一片瓦砾上,脸上显得非常沉痛。

▲范长江 (右二 )与同事们在张家花园被轰炸后的废墟上留影。(资料图片 )

被炸之后,这两个机构都没了栖身之地。范长江只好通过自己的一位老乡,在离城10多公里的江北猫儿石,租用了一幢小木楼,将它们都搬到了那里,继续坚持战斗。

由于地处偏僻的山沟,交通不便,范长江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山沟里,难得与沈谱见上一面。

张家花园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部和两路口的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旧址早已不复存在。于是,我和范苏苏一起,去了江北猫儿石,寻找当年的小木楼。

来到猫儿石,我们在一位热心的原造纸厂下岗工人的带领下,在一些小木楼间,反复询问年长者,但收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范苏苏对所见到的小楼仔细观察,认为与当年父亲告诉他的,以及一些回忆录中所描写的都不相似。寻找了半天,仍一无所获。

看来,当年的小楼已不复存在。没办法,我们只好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猫儿石。

范长江和同事们在猫儿石坚持斗争的旧址虽然没找到,但我也从范苏苏的口中,了解了这位新闻巨子当年在山沟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经历。

回京后不久,范苏苏给我寄来了一本《范长江百年诞辰纪念集》画册。画册中一张张范长江生动的照片,激励我沿着他在重庆的足迹,坚定地在新闻这条路上走下去。

(作者系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刘邦无论出于哪个乱世,最终都会脱颖而出,一统天下;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会让身边的人变成自己的铁杆...
原创 古... 引言 古代史:西汉易学理论以及“宣夜、盖天、浑天”的“三宇宙观”具体有哪些内容?事实上,今人只要明白...
原创 揭... 1947年5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 整编74师 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师长 张灵甫 被击毙。(一说是...
原创 何... 说起古代窖藏,何家村唐代窖藏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古代文物窖藏,因为何家村唐代窖藏中真的是出土了大量稀世珍...
原创 明... 一国战力的强弱,决定的因素非常多,人口和经济虽然影响很大,但并不起完全的决定作用。 首先是国家的定位...
原创 张... 原创 五子良将中,张郃是个异数,和其他四人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张郃跟随曹操的时间最晚,军职却最高。...
原创 李... 李世民即位数年后,曾和历仕隋唐两代的老臣讨论过一个问题: 贞观四年,太宗问瑀曰: “隋文帝何如主也?...
原创 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出身微末,靠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信念突破了阶级的束缚,荣登皇帝宝座...
原创 都... 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一场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日俄两国...
原创 刘... 区别老板的好赖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对员工的需求感同身受。在中国历史上,项羽和刘邦恰恰是坏老板和好老...
原创 立...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入关约法,八年而成帝业,虽天纵神武之资,亦仗八王之力。然四海为一,天下升平,八王...
原创 北... 本来,我是想把包拯考上公务员后,每个阶段的工资收入都给大家过一下的,不过包拯26年升了25次官,不但...
原创 历... 商汤是商朝的第一任皇帝,商朝开国君主,在位30年,后人称之为商汤、成汤、天乙、大乙、唐、武汤等。商朝...
原创 美... 看美国称霸的历史上曾经饶过哪一个,以前英国日不落,被他使劲按在地下摩擦。以后又是苏联,二国明枪暗剑斗...
原创 6... 在一举击败并擒获关外两大强敌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李世民的声望达到顶点,被授予前无古人的最高官职——天策...
原创 刘... 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后,他的侄子,也就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也受到牵连。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最终赐死...
原创 皇... 古代的皇帝吃饭是有着相关规定的,不是皇帝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以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代为例,请的的皇帝...
百年前的大清“官参局”为何改名... 在清朝时期,人参作为珍贵的滋补药材,一直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并确保人参的品质与供...
原创 网... 提问问题的网友,估计是给宋朝和明朝的两场“大礼议事件”带节奏了。 不妨来看一下这两件“大礼议事件”的...
原创 哪... 在与钦察汗国与伊儿汗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忽必烈也没有忽略与周边其它国家,如高丽、日本、安南等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