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看看他们所预言的事情就知道
迪丽瓦拉
2025-07-30 05:03:09
0

在历史上能被称之为神人的不出六位,他们跟常人不一样,有着未卜先知,预知未来的能力,这些人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非常有名的预言故事,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穿越者,似乎是从未来穿越到过去的人能够预知未来,精通天文地理,完美的不像一个正常人。

元末明初的高人,明朝的护国军师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都知道很多人拿诸葛亮和刘伯温来做对比,因为诸葛亮是前朝人素有神机妙算预测未来,通晓天机的能力,但是诸葛亮仅仅只是预言了,未来几十年的天下格局,在众多人眼里,在三国,他是智慧的化身,有着神一样的能力。那么刘伯温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刘伯温跟诸葛亮完全不一样,刘伯温不管是在朝期间,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都远超诸葛亮。某种意义上,刘伯温还是朱元璋的老师,这跟在三国时期的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还是比较相似的,但是刘伯温的能力要比诸葛亮牛,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特别是跟陈友谅这一战,没有刘伯温的相助,朱元璋很难以弱胜强,关于刘伯温的预知未来几千年的传说,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预言,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那就是《烧饼歌》。

这个传说是这样的,公元1368年的一个上午,朱元璋在啃一块烧饼,这显然非常不符合一代帝王的作风,不过朱元璋乞丐出身,也情有可原。朱元璋刚咬了一口,下面的人上揍刘伯温有事求见。

朱元璋一想,刘伯温博学多才,听说还能预知,于是兴趣所致,便问刘伯温:先生深明数理,可知我碗中是何物。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朱元璋感叹刘伯温真是博学的异才。

自此就有了烧饼歌,而烧饼歌里的预言也都一一验证。朱元璋此后的王朝更替,基本上都在这首歌的预言之上,是不是感觉非常神奇。

而诸葛亮只是预言了三分天下后的局势,最后自己都未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抛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光环,刘伯温要比诸葛亮强太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马... 马超起兵之时,其父亲马腾以及家人两百余口都在许昌曹营之中,而马超反曹,直接导致父亲和家人悉数被杀,而...
历史上的今天 | 德国著名作曲... 1847年11月4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门德尔松逝世于莱比锡,享年38岁。门德尔松是近代...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作者: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
原创 武... 中国上下五千年,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起至清代,中国古代战争不断,那里有胜利的喜悦亦有战败的悲歌,有思家...
原创 他... 金庸的故事总让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无外乎捧金老文笔好,故事创作佳,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其实即便不...
原创 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残酷战争...
原创 老...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而中国是历史最长且文化传承最为完整的文明古国,所有国人的认知当中...
原创 上... 杜月笙的四大金刚,得善终的只有顾嘉棠一人,另外三个,高鑫宝1940年在一品香旅社门前被乱枪打死,叶焯...
原创 正... 在古代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胜利的人,也有失败的人。自古以来,大家都觉得只有获得胜利的人才是最厉害的,但...
原创 曾... 前言: 晚清时期,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能够影响国家朝局走向的人,是晚清政局中显赫一时的人物。后世对两人...
原创 公... 公平对决,赵云死战典韦谁能打赢?张飞:二人根本不是同一级别!你知道谁能笑到最后吗? 典韦与赵云 在...
原创 如... 霍去病的战略价值,叫战略机动 只可惜后世并没有完全能理解战略机动的含义,直到解放战争中,战略机动的理...
原创 延... 1947年。 3月18日清晨,彭德怀早早就起了床。他知道,今天就要撤出延安了。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原创 道...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说中,道教有很多神仙,也有很多“成仙秘术”。 那么,事实真...
原创 曹... “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这是曹操的老友丁冲给其书信中的一句话。 从表面上看这并不露骨,实际上却...
原创 清... “太宗”这个庙号很神奇,中国历史上拥有“太宗”庙号的人多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汉太宗(汉文帝)刘恒开...
原创 唐... 唐朝设立的武庙72将,却没有蜀中大将姜维?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下 大唐盛世的武庙制度 ,作为 历史上最...
原创 汉... 【防御工事的设置】 我们常说的烽火台,其实只是前哨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烽燧,或者亭,简单理解就是我们...
原创 1...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1965年,毛主席摔下报纸,奋然而起:我就不信北京成了他们的天下》一文到“覃仕勇说...
原创 孔...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大戴记》。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教育,不过西周太学都是为王侯将相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