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2岁的赵匡胤遇到了一个高僧指点后,这五件大事全部轻松拿下
迪丽瓦拉
2025-07-30 05:02:33
0

赵匡胤,一个普通的军二代,22岁自称受到一名高僧指点,投奔一生最大的贵人,10年后成为国家最大军权的将军;造反只用了2天就当上了皇帝;两年以后,喝酒的功夫就将所有的军权全部和平收回;当皇帝的16年间,统一了近百年的分裂,统一全国并消除武将政变的隐患,维持了后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在他50岁那年,与亲弟弟赵光义饮酒至深夜,第二天早晨驾崩。

他的一生太传奇了,历史上再也没有一位像他一样从头到尾这么顺利的开国皇帝了。赵匡胤在他生命的每一步都踏得异常精准、过程完美高效,结局也全部不同凡响,仿佛他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创造奇迹,在他离去的时候又将全部权力拱手交出,惊叹后世。他真的像一个历史的穿越者,留给后世太多的无法理解。

一、不可思议之一的高僧指点。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本想向西追随父亲谋个差事,不料却在中途走错了路,不知道走了多久,身上的盘缠都花完了,看到了远处有一座庙,于是便前去投宿。在庙里,他遇到了一位得道的高僧,高僧法号“空空”,自称慧眼识珠,能

遇见未来

,一眼便看出了赵匡胤日后必定是人中龙凤,所以对赵匡胤一直以“贵人”相称。老僧告诉赵匡胤说道“点检做天子,已有定数”,这句话使赵匡胤听了一时没有完全明白,但是碍于面子,也不好意思多问。

第二天起床时已日上三竿,用完早饭,赵匡胤便向高僧辞行,问何时还能再相见,老僧说天下太平时自然相见,赵匡胤接着问,天下何时太平?高僧称:“中原统一,天下就能太平,为期不远了”,赵匡胤感慨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谁能统一中原呢”,高僧语重心长地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过要戒杀好生,才能统一中原呀!”

正当赵匡胤迷惑时,高僧说,时候不早了,贵人启程吧,再向北行,自然就有奇遇,送你十六字“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赵匡胤拜谢后,遂向北而去,果然来到了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军营,这才明白了高僧说的“遇郭乃安”。

为什么《宋史》为什么一定要记载开国皇帝遇到了一位能“遇见未来”的高僧,要知道《宋史》是元朝人编纂的,这个明显不符合常理的情节偏偏要留在正史中,是不是意味着后来的人也觉得赵匡胤的经历常人不可理解?

二、不可思议之二-仕途过于顺利

22岁,受到高僧的指点后,赵匡胤投奔到了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军中,并受到郭威养子柴荣的赏识。公元951年,郭威废掉了后汉皇帝,自己建立了后周,三年后,郭威养子柴荣继位为后周世宗。

公元954年

,柴荣继位后即发动了关键的高平之战,赵匡胤在关键的时候救了柴荣,扭转战局,立下大功。此后,赵匡胤又在攻南唐等战役中立功,官拜殿前都指挥使,成为柴荣的心腹大将。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进攻契丹时身体不适,在退兵回京的路上,“偶然”发现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木板上说的“点检”指的是当时的殿前都点检,也是他的妹夫张永德。虽然柴荣不相信张永德会造反,但为以防万一,回到开封以后,还是撤了张永德,任命赵匡胤担任这殿前司都点检。

此时的赵匡胤,终于在柴荣

临终前一个月

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也实际掌握了后周的军权。

一切的一切都太紧凑了,太巧合了,在关键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皇帝临终前一刻,借刀杀人,当上了殿前司都点检,掌握了军权。

三、不可思议之三-黄袍加身只用了两天

公元960年,也就是后周皇帝柴荣刚刚去世,儿子周恭帝继位时才7岁,刚一即位就收到北方镇、定二州的紧急军情,契丹来袭。

时间上又是那么巧,柴荣尸骨未寒之时,加上边境到京城信件来回的时间,战争爆发的又是那么巧合。

正月初一,军情传到开封,朝廷一番讨论,最终决定由赵匡胤率军出征。大军出征时间定在了大年初三,从开封出城过了黄河,来到河边的陈桥驿站,立即安营扎寨开始休息。

当天晚上,赵匡胤的兄弟和几个将领一顿密谋,第二天早上就带着龙袍来找赵匡胤。史书记载赵匡胤酒还没醒,军情紧急,大军一过黄河就停,停下就喝酒,明眼人一看就不是出去打仗的。

随后就是黄袍加身,客套两句后,就开始率领大军返回开封。昨天走了一天的路程,今天两个小时就走到了,回到开封一顿安排,一顿封官,一顿下命令,丝毫不慌不乱,圣旨拿出来就念,就像早就写好了一样。朝廷稳定后,就没人再提出征的事。

这一系列操作,两天造反成功,翻遍史书,开国皇帝就没有这么容易的了。赵匡胤再一次用最简单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就好像历史重现一样有把握。

四、不可思议之四-杯酒释兵权

当皇帝没多久,赵匡胤就开始安排饭局了,好酒好菜一批一批招待,大意都是你们退休吧,工资照领,兵就不用带了。于是从禁军大将军、好兄弟石守信开始,一个一个因病辞职。然后就是让各地的大权在握的节度使一批一批来喝酒,喝完酒就告老还乡。

这样把兵权收回中央以后,还要继续分权,这时的赵匡胤打出了精心谋划的一套组合拳:

一个是启动宋代著名的“文人治国”政策,一改五代时期的军管州县,全部派文人去负责日常事务,避免了节度使一家独大,起兵造反没有牵制的局面。

第二个是抓住钱粮。设置转运使,将各地的钱粮收回朝廷,各地大军的钱粮按需调拨,在后勤方面牢牢掌握住军队。

第三是加强禁军。首先加强禁军,要求各地把最精锐的士兵选派送来。禁军轮流驻守边境,大大增强禁军战斗力。

赵匡胤一举解决了唐朝末年以来一直混战的局面,成功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这种政策,为什么要等到一百年后的赵匡胤才出现?

五、不可思议之五-传位兄弟

赵匡胤50岁那年,一夜之间猝然离世。离奇的是,正史中却没有他患病、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

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他的死一直又是那么与众不同。

司马光在《续湘山野录》中记载,那天天气非常寒冷,赵匡胤非常着急地召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具体他们兄弟二人谈了些什么,外人无从得知。

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这也太与众不同了!

有人怀疑是赵光义杀兄篡位,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赵匡胤的儿子已26岁,岂不是赵光义的心腹大患?按照常理是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的。而赵匡胤如果是被害,他的儿子一定会找机会夺回皇位,即使夺不回,有些言论总要留给后世。但是,一切又是那么平和而高效。

赵匡胤的一生让人难以想象,一直顺利、一贯稳妥,好像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一切都是有例可循、行之有效的。真的太像一位从现代穿越回去的人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马... 马超起兵之时,其父亲马腾以及家人两百余口都在许昌曹营之中,而马超反曹,直接导致父亲和家人悉数被杀,而...
历史上的今天 | 德国著名作曲... 1847年11月4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门德尔松逝世于莱比锡,享年38岁。门德尔松是近代...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作者: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
原创 武... 中国上下五千年,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起至清代,中国古代战争不断,那里有胜利的喜悦亦有战败的悲歌,有思家...
原创 他... 金庸的故事总让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无外乎捧金老文笔好,故事创作佳,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其实即便不...
原创 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残酷战争...
原创 老...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而中国是历史最长且文化传承最为完整的文明古国,所有国人的认知当中...
原创 上... 杜月笙的四大金刚,得善终的只有顾嘉棠一人,另外三个,高鑫宝1940年在一品香旅社门前被乱枪打死,叶焯...
原创 正... 在古代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胜利的人,也有失败的人。自古以来,大家都觉得只有获得胜利的人才是最厉害的,但...
原创 曾... 前言: 晚清时期,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能够影响国家朝局走向的人,是晚清政局中显赫一时的人物。后世对两人...
原创 公... 公平对决,赵云死战典韦谁能打赢?张飞:二人根本不是同一级别!你知道谁能笑到最后吗? 典韦与赵云 在...
原创 如... 霍去病的战略价值,叫战略机动 只可惜后世并没有完全能理解战略机动的含义,直到解放战争中,战略机动的理...
原创 延... 1947年。 3月18日清晨,彭德怀早早就起了床。他知道,今天就要撤出延安了。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原创 道...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说中,道教有很多神仙,也有很多“成仙秘术”。 那么,事实真...
原创 曹... “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这是曹操的老友丁冲给其书信中的一句话。 从表面上看这并不露骨,实际上却...
原创 清... “太宗”这个庙号很神奇,中国历史上拥有“太宗”庙号的人多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汉太宗(汉文帝)刘恒开...
原创 唐... 唐朝设立的武庙72将,却没有蜀中大将姜维?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下 大唐盛世的武庙制度 ,作为 历史上最...
原创 汉... 【防御工事的设置】 我们常说的烽火台,其实只是前哨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烽燧,或者亭,简单理解就是我们...
原创 1...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1965年,毛主席摔下报纸,奋然而起:我就不信北京成了他们的天下》一文到“覃仕勇说...
原创 孔...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大戴记》。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教育,不过西周太学都是为王侯将相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