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之一,周乐故宅之所在
过去,笔者在不少文章中,谈到过清代嘉庆、道光间济南名士周乐的住所二处,一是大明湖上菜园,一是响闸街(参见侯环《兴华街上风雅多》等文章)。然而,那都不是周乐的故宅。周乐的故宅,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古迹考一》:“周乐宅,在苗家巷。”这是断然不会错的。笔者曾经见到过几首周乐写故宅的诗作,充满依依难舍之情,而其中景物,恰与苗家巷相同。
苗家巷照
周乐(1777—1853),字二南。晚号漫翁。其先世江宁人,自其祖游幕山东,遂家历城。林汲先生周永年之族侄,恩贡生。性豪爽,喜宾客。初与同里诗人结诗社。后居关中十年,又漫游燕、赵,归济后主讲济南景贤书院。著有《二南文集》《二南诗钞》《二南诗续钞》等。
以下看周乐故宅诗。
其一,《过故宅有感》(二首)
满庭秋草新,一见一伤神。
生我即兹宅,过门成路人。
燕留何处垒,犬吠旧时邻。
酒侣还相识,倾谈觉倍亲。
几度易新主,鬼狐传里闾。
胡为梦中我,犹读此间书。
废宅终年锢,全家负郭居。
千金如可赎,尚复爱吾廬。
(清稿本《二南诗吟草不分卷》)
书影:《过故宅有感》
可能因为生活之窘迫,此宅早已经鬻于他人,故诗中有“千金如可赎,尚复爱吾廬”之句。诗人写到,在一个凄凉的秋日,他路过故宅,眼见的生我养我、自幼长大的故宅,如今“过门”却犹如“路人”一般无情,不禁悲从中来。故宅已经换了好几位主人(几度易新主),大概有“鬼狐”的传闻,所以如今是“废宅终年锢”了吧,然而,我却依然梦见自己在这里读书。这是凄凉中的温馨。有“全家负郭居”句,知周乐此时正居住在响闸街上。
济南老街巷深秋景色摄撷摄影
之后,周乐依旧不能解脱思念之情。又有《梦故宅》:
别后乡园绕梦思,那堪风景记当时。
到门春水波平岸,缠树老藤花满枝。
邻叟相过开酒甕,空堂依旧下书帷。
醒来莲漏三更尽,静对虚窗月影移。
(清稿本《二南诗吟草不分卷》)
书影:《梦故宅》
“那堪风景记当时”,至情之句,是的,越是回忆旧时故宅风景,越是情不自堪。“到门春水波平岸”,正苗家巷东临护城河之美丽景致也。老藤花枝春满,邻叟开酒相邀,一幅情亲和谐,其乐融融的画面,可惜只是在梦中,一觉醒来,三更将近,只有虚窗月影也。
之二,翰林梁锦奎
晚清,在苗家巷居住的,还有翰林梁锦奎。
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与梁锦奎乡试硃卷,梁锦奎(1837——?)字紫垣,号缄三,又号菊生。祖居南关帝馆,后移居城里苗家巷。
梁锦奎乡试硃卷
清同治元年补行咸丰辛酉乡试,梁锦奎以第112名中举人,同治十二年任益都县教谕。想是此后屡考不中。然而,他不灰心,终于在光绪六年庚辰会试中,以245名,殿试二甲六十三名中进士高第。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梁锦奎受业师、受知师有刘赐麟、嵇文骏、花寿山、杨福祺、何绍基、傅绳勋、尚庆潮、贡璜等名家。由其中何绍基、傅绳勋二位泺源书院主讲可知,梁锦奎当年曾为泺源书院生员。
之三,举人许肇甲
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与许肇甲乡试硃卷,许肇甲(1849——?)字鼎臣,号东樵。历城人。原籍青州府博兴县。父亲许学武,字维扬。太学生。翰林院待诏。道光初年自博兴迁居历下。寄居省城苗家巷,许肇甲所拜名师有孟椿山、刘清源、梁士鹤、路敬亭、许桂芬、杨福祺、潘斯濂、萧培元等,其中有匡源匡鹤泉先生,知其曾为泺源书院生员。光绪元年中山东乙亥乡试第七十二名。
许肇甲乡试硃卷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我姥爷姥娘便在苗家巷居住,是苗家巷最东头路南的一个院子,院子很大,平房数间,姥爷开一磨坊,宋家磨坊。不知此处距当年周乐故宅可有几何?——侯林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