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维也纳体系,奥地利等国主导的欧洲新均势体系——奥地利简史20
迪丽瓦拉
2025-07-30 23:03:51
0

说起

近现代欧洲

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用

几场战争

几个体系

来总结:

欧洲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大北方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巴尔干战争、一战、二战、冷战

......而体系则是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而这些个大事件当中,咱们本期主要讲

拿破仑战争

后的

维也纳体系

,即欧洲近现代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第二个国际体系

咱们上期讲到了奥地利如何结束拿破仑战争,以及召开的维也纳会议。

在维也纳会议之上,维也纳体系最终建立,维持了欧洲几十年的政治平衡

会议当中,

奥地利帝国

帝国无疑成为了主导国(之一),不仅恢复了在拿破仑战争当中失去的欧洲大国地位,甚至在维也纳体系当中还收获“颇丰”

那么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是个什么东西呢?奥地利又如何从中获利?奥地利帝国在此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咱们本期就来看一看欧洲著名的维也纳会议,聊一聊欧洲维也纳体系,讲一讲奥地利如何在此阶段发展

维也纳会议(1814-1815)

所谓

维也纳会议

就是指在

维也纳

进行的一场

外交会议

,历史上可以称为维也纳会议的事件有很多,但真正影响力最大的还是

1814-1815年间

的这场维也纳会议

1814年9月18日

维也纳会议正式在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召开,这场旷日持久的外交会议一直持续到了

1815年6月9日

,历时9个月之久(期间还经历了拿破仑百日王朝)

由此,这场维也纳会议也就成为了

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

。当时除奥斯曼帝国外,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会议,连战败的法国也不例外。

而维也纳会议在

奥地利首相

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

的提议和组织下,最终形成了

神圣同盟

维也纳体系(梅特涅体系)

四国同盟

而此次维也纳会议的目标则是

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

。主要内容是

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

,也就是复辟各国封建王朝

而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们还

重新分割了欧洲的领土和领地

确保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

,此为著名的维也纳体系。

当然会议主要的主导国家是

奥地利

普鲁士

俄罗斯帝国

大英帝国

。而奥地利帝国又显得特殊,因为会议不仅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也是奥地利首相

梅特涅

提议的

当时代表奥地利的梅特涅不仅巧用手段促使同盟国开出与拿破仑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

梅特涅

又通过威胁拿破仑说:奥地利要加入同盟国一方,迫使拿破仑同意进行和谈。

所以维也纳会议也是结束拿破仑战争的关键性会议,会议期间虽然

拿破仑

从厄尔巴岛返回再次建立

百日王朝

,但很快又被一起争执的欧洲各国击败了,才有了著名的

滑铁卢之战

总体上来说,会议最终确立了

俄、奥、普、英四国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

,史称

维也纳体系

,而这体系理论上一直持续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而代之,但实际上1948年欧洲革命后,该体系就名存实亡。

新的战争

维也纳会议

本身就是一场政治媾和和欧洲列强相互妥协的大会,根据欧洲传统的政治平衡思想,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注定是要瓦解的

1814年9月18日维也纳会议正式召开,会议刚开始,与会各国代表就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矛盾,主要就是如何填补拿破仑帝国之后的权力真空和保全扩大本国既得利益

换而言之,

第六次反法同盟

在拿破仑失败之时就已经貌合神离,表面上和平的维也纳会议背后是

欧洲各大强国的政治博弈

趁欧洲诸国注意力全部放在维也纳会议上的时候

,1815年3月

拿破仑

厄尔巴岛

重返巴黎,并且振臂一呼,又拉起一支部队,不少法国人再次欢迎这位伟大军事天才的归来

毫无疑问,在拿破仑重返巴黎的时候,欧洲各国代表还在维也纳争吵,但对于拿破仑的忌惮乃至恐惧最终让欧洲各国再次中断利益之争,暂时性团结起来再次对付拿破仑。

于是乎

在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

之后,一直到

1815年6月28日

路易十八

复辟

期间(即拿破仑的

百日王朝

期间),维也纳的代表们暂停了会议,耐心等待着战争的最终结果。

而这战争就是著名的

第七次反法同盟战争

!1815年3月13日,也就是拿破仑重返巴黎的前六天,维也纳会议就将拿破仑定义为歹徒,共同确立了一个一致的目标。

四天后的3月17日,

英、俄、奥、普

四国联盟组织了一支15万人的大军对拿破仑发起进攻,当然能不能战胜拿破仑,当时谁也无法预料

而拿破仑一开始还试图与盟军中的一方进行谈判让他们不要入侵法国,但欧洲各国在拿破仑战争当中对于拿破仑的恐惧使得他们此次分外团结,谈判最终失败,拿破仑只能再次求助于他的军事手段

等到

1815年6月18日

双方发生的一场大战彻底粉碎了拿破仑的希望,这场战役就叫

滑铁卢战役

在滑铁卢战胜拿破仑的盟军一直追击到巴黎,而伴随着

拿破仑百日王朝的瓦解

和再次退位被流放,

法国的路易十八再次复辟

。而

拿破仑

则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

圣赫勒拿岛

上,确保拿破仑不会再轻易回到法国

由此,

第七次反法同盟也宣告胜利

。期间维也纳会议虽然还继续进行,但实际上从未召开,因为各国都在讨论战争形式,以及进行着非正式的会谈

所以等到了拿破仑战争彻底结束,也就是第七次反法同盟也胜利后,维也纳会议才再次发挥了作用...

错综复杂的矛盾

维也纳会议

当中

奥地利

无疑做了很大努力,也是会议主导国之一,但毕竟欧洲各国利益错综复杂,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当时

英国

的代表是外交大臣

卡斯尔雷子爵

,等到1815年2月份之后换成了

威灵顿公爵

,但后来威灵顿忙于指挥军队跟拿破仑作战,英国人又换回卡斯尔雷代表。

奥地利

方面的代表无疑就是著名政治家,时任奥地利首相的

梅特涅

(外相),此外梅特涅还带了副外相

威森贝格伯爵

一道。

普鲁士

的代表则是首相

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

亲王,以及外交家兼学者的

威廉·冯·洪堡

俄罗斯

方面的代表名义上是外长

卡尔·内色罗德

,但实际上俄国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

本人在大多数时间都亲临现场,所以真正谈判的是亚历山大一世本人

法国

方面就比较复杂,因为期间拿破仑来了个百日王朝,但总体上负责谈判的是法王路易十八的代表

塔列朗

......

这些个与会代表们,光是看他们的履历,那都一个个老油条的不得了,都非常善于“讨价还价”,所以维也纳会议注定是一场唇枪舌战的不见血的战争

当时四个战胜国(俄、英、普、奥)并打算不让法国参加,但老油条塔列朗巧妙地插入了他们的内部交谈。

后来维也纳会议的大多数问题就在这五个列强之间解决的

,那么剩下的其他国家呢?那当然就是点缀喽!大国强国吃肉小国喝汤,谁让国力不如人呢是不是?

欧洲人至始至终那都是拿实力说话,你尊不尊敬不重要,只要你实力够强,什么欧洲贵族、百年王室,都得上赶着巴结你!

所以大部分时间、大部分问题当中,大多数代表都无所事事,而作为会议的东道主——奥地利,也很会来事,

奥地利帝国皇帝

弗朗茨二世

举办了许多娱乐活动来消遣这些代表们。

而强国之间的“讨价还价”、“你争我夺”、“寸土不让”、“贪婪成性”、“激烈争执”、“权力媾和”、“利益协商”一直在不断得进行着

但是各国有着自己的目的:

俄罗斯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心夺取波兰,以便进军西欧,也想像拿破仑那样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英国

英国人则一心阻止任何一国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不论是法国或是俄罗斯,英国人都不希望有人来威胁英国是世界霸主地位,努力保持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

奥地利

东道主奥地利看不惯俄国干预中欧事务,因为奥地利也惦记上了中欧的地盘,所以奥地利反对亚历山大一世对波兰的领土要求;同时奥地利还得对付普鲁士,要压制住普鲁士取得德意志地区领导地位的野心,以巩固奥地利在德意志的盟主地位

普鲁士

普鲁士一心想要崛起并反超奥地利,至少对于德意志地区来说,普鲁士是想当领头羊,最好统一德意志,实现利益最大化

......

欧洲列强之间除了这些利益冲突外,在对待欧洲革命的态度上也是有着分歧:

奥地利

俄罗斯

普鲁士

三国一心想要压抑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的发展,其本质属性还是传统的封建主义,毕竟真要革命蔓延开来,三国的王室一定地位不保

英国

则是另一个态度:英国人不想让俄普奥三大强国假借干预他国革命为理由来扩张势力,前文说过了,英国人就像保住它世界老大的地位。而英国人君主立宪的政体也让他们不对革命那么仇视

法国

的塔列朗则在会议中希望借列强之间利益矛盾及对革命见解之不同,从中维护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最好利用列强的矛盾来分化各国,不让欧洲列强合起伙来“瓜分”法国

......

凡此种种,咱们就能知道维也纳会议的争论得有多激烈,而经过近一年的协商后,欧洲各国也都在各种协商、媾和、妥协、密约之下,达成了一些结果......

会议结果

在维也纳会议当中,欧洲各国尽管利益、出发点、态度不同,但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和原则,主要有三:

补偿原则

:也就是给在拿破仑战争当中失去领土的国家以补偿,和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以赏赐。换句话说就是重新分配了欧洲这块大蛋糕

势力均衡原则

: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所有国家都无法取得绝对优势来主宰欧洲,毕竟刚刚拿破仑的例子就在眼前,欧洲人最希望就是你也吃不掉我,我也干不掉你,双方达成某种微妙的平衡

围堵法国原则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来围堵法国,防止强大的法国又像拿破仑时期那样主宰欧洲

在此基础上之上,维也纳会议最终达成了多项协议和成果,建立了维持欧洲几十年相对平和的维也纳体系

而另一方面,

维也纳会议

也忽略了当时世界上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的趋势,严重低估了

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这也注定了该体系跟不上新时代的新变化,最终面临解体

而促成维也纳体系解体的正是日后欧洲的

革命浪潮

!这些革命浪潮又跟维也纳会议上牺牲的许多小国利益有关,因为维也纳会议的本质其实是牺牲诸多小国利益来保持大国的势力均势,才恢复的欧洲旧有秩序

正如当时为奥地利服务的比利时裔外交官、军事家、作家的

利奈亲王

说的那句名言:“

(维也纳)会议毫无进展,会议在跳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衰落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过,但至今美国依然这么强大。不可否认的是,...
商朝殷墟中的重大发现,颠覆了传... 在河南省的安阳市,有一个中国商朝晚期都城的遗址,古代人们称其为“北蒙”,现称殷墟,同时甲骨卜辞又赋予...
原创 红... 我们看古代电视剧,往往会发现军队打仗的时候,在长枪上挂红缨,数十万军队列队整齐,非常威风,那么大家有...
董卓不过才5万兵马,为何十八路...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凭借朝廷衰弱和战乱的局势,发起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挟持朝政,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
原创 特... 说起中央特科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大革命时期,中央特科的存在成为了挽救革命,壮大革命的重要部门,很多我党...
原创 郭... 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不平,荆棘丛生。这一生,有不少时刻都被人当枪使,...
原创 原... 【历史】大国的地位,不是自己要来的,本质上还是自身实力的体现。 正是基于此,一个国家的实力那是短时间...
原创 李... 李渊乞求李世民,勿杀此人,李世民:好的父皇,一出门全杀了!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因此在古人...
【汇聚人心 团结传承】宁河堂公...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 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
原创 谋...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那个时候不仅仅百家争鸣,七国更是争霸争强,对后世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
原创 时... 李白因为其诗歌的飘逸潇洒、变幻莫测,被称为"诗仙",但除了诗歌以外,李白的剑术也是相当高超,裴旻大唐...
原创 张... 十二岁的溥仪为什么同意张勋复辟? 张勋的复辟,竟是让人当了枪使。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时年11...
从这本传记,读懂郑裕彤“勤、诚... 郑裕彤博士(1925-2016)于13岁来港,先后涉猎金饰、珠宝、地产等业务,见证香港过去半世纪的发...
原创 诸... 诸葛亮为国操劳至死发生在他六出祁山的时候,当时和他对垒的是魏国司马懿,他的一生之敌。 1、休养生息3...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战例(上)彰显大将风范 1、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兵力不足10...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动荡,分崩离析。社会局势一片混乱。 就如...
明朝不上朝的爷孙两位皇帝 嘉靖和万历是明朝历史上的两位在位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祖孙关系,嘉靖是万历的祖父。 嘉靖...
原创 中...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暖,喜欢看阿暖聊历史人物的可以点点关注哦,每天为您带来“新鲜”的历史人物故事~谢谢...
原创 三... 虽然在毛公评说《三国演义》给出的三国武将武力值排名中,是说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
原创 谁... 谁用木头制造钞票?20个零的面值在哪里发行?谁推出了第一台ATM?您将在以下文章中找到这些和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