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十分自豪的,但是有一个朝代,我们始终抱着五味杂陈的心态,它一方面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奠定我国版图和人口大国基础的时期,但是它也是被外来势力入侵最为严重的朝代,导致诸多国宝流落海外,甚至有些省份一度沦为殖民地,百姓更是因为战火流离失所,这个朝代就是清朝。
在上个世纪初,清朝软弱无能,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更是一路长驱直入,攻陷了北京城,圆明园中的诸多国宝被肆意瓜分带走,作为当时的清政府掌权人慈禧太后一度认为能靠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抵挡侵略者的进攻,可惜这只是幻想,仓皇之下,慈禧只能简单收拾细软就带着光绪帝等亲信连夜逃往西安。
在这些亲信中,李莲英绝对是独一号的角色,虽说此人长相普通,面容消瘦,但是却一直陪在慈禧太后的身边,就连光绪帝都没有这个待遇,作为年幼便净身进宫的老人来说,这也算功成名就了。
1848年时,李莲英出生在了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由于生活实在艰难,为了活下去,七岁就进宫当了太监,靠着自己的能力,李莲英在宫中左右逢源,年仅十七,就爬到了二总管的位置,二十一岁便成为了慈禧身边最为宠信的亲信之一,晋升为大总管。
那为何说到,李莲英是慈禧最为宠爱的亲信也是有原因的,1840年,十二岁的李莲英,能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慈禧带着一起逃往热河,足以说明问题,再者前述所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一样带着李莲英,而当李莲英升任宫中大太监时,仅仅二十六而已,这时的他进宫时间也才十七年,对于那个封建王朝下的太监来说,正常是需要三十年的服侍时间才能担任这个职位,这个升迁的速度也能说明李莲英对于慈禧的重要性。
同时为了防止太监祸国殃民,走魏忠贤的老路,大清帝国的太监明令禁止,最多只能是做到四品的官员,这时慈禧已经把控朝权多年,但是本身是相当封建守旧的人,对于制度的更替和破例是极少的,但是为了李莲英,硬生生把他的职位提到了正二品官员的位置。
到了晚年,慈禧和李莲英二人颇有相依为伴的状态,每日的饮食起居,必须要李莲英在场,如果有事没办法见面,李莲英就会派小太监前去慈禧住所问安和拜听,慈禧一有空也会叫上李莲英一起去遛弯闲逛,甚至到后来,晚上也要把李莲英召到自己的寝宫,对于任何事情,跟李莲英那叫一个无话不谈。
作为一个皇太后,却能把持朝纲那么多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实则城府极深,手段更是心狠手辣,光绪帝虽说不是慈禧亲生的,但是从小便被慈禧带在身边,亲自照看他的吃喝拉撒,当自己的儿子养,但是最后这十几年的感情不是照样说关光绪帝十年,那李莲英能做到讨好慈禧并且几十年不变,说明正是有他的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李莲英处处讨好慈禧,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总能找点机会拍拍慈禧的马屁,比如有一次慈禧大寿,李莲英专门安排了一个放生的节目,把鱼鸟饿了几天,等太后观赏时,再把诱饵放回笼中,因此鸟儿们没过多久就自己回来,这时候李莲英就会说?道?:正是因为老福爷洪福齐天,鸟儿才不愿意走的,就这样子的人,怎么能不讨人欢喜呢?
也因为李莲英处事圆滑的原因,知道自己能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才能在宫中如鱼得水,更是能在战乱中一直活着,直至1911年才因病离世,享年6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