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的名字,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是我国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国文联主席,是20世纪中国的文学巨匠。
他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14岁考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在哪里接受了民主思想。22岁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29岁发表了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34岁他弃笔从戎,参加了随国民革命军北伐,蒋介石认为他很有才气,就任命他为政治部副主任,随即前往南昌主持政治部在总司令部行营和江西方面的工作。因为直接在蒋介石手底下工作,所以他了解到蒋介石的真实面目,他奋笔疾书写了著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公开宣布了与蒋介石的决裂。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缉拿归案。那时候可以说是文学界第一个公开反蒋的人。后来他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流亡日本长达10年。
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国参加抗战,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例如《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等等。国共抗战时期,因为对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还担任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不幸的是,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本来按照他的级别及他对文学所做出的贡献,进入八宝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他却选择将骨灰撒向大寨的山野田间。因为他对大寨很有感情,死后想葬在那里。他对我国新文化事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对甲骨文和考古学也有很大的建树,所以值得我们去纪念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