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精卫遇刺,身中三枪
1935年11月,南京中央党部礼堂会议厅门前,参加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委员们都已经集合完毕,各新闻媒体记者也纷纷受邀到场,就等蒋委员长下楼就座合影留念。时间一点点过去,委员长却迟迟不露面。此时,原本安静的会议厅议论声四起,人们开始窃窃私语,人心浮动。当时还是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见此情况,与身边的国民党元老张继和张学良低语了几句便走到前面组织委员们先行合影。
见汪精卫出面,记者们也纷纷上前举起照相机开始拍照。就在这时,一名记者突然把手伸进大衣口袋,抽出一支左轮手枪,对着汪精卫连开三枪,并大声呼喊:“严惩国贼,诛杀汉奸!”毫无防备的汪精卫当场倒在血泊之中。现场一片大乱,第一个反映过来就是的张继,他当时已经47岁但反应却十敏捷,一个飞扑抱住刺客的腰。要知道刺客手里拿的是六弹左轮手枪,枪内仍有余弹,张学良见状一个飞踹,踢掉手枪。此时汪的警卫才举起手枪将刺客击毙。
直到这时,蒋委员长才匆匆从楼上跑下来。蒋、汪两人矛盾由来已久,这在国民党内已经不是秘密。此时蒋的举动已经引起很多在场委员的怀疑和猜测。特别是汪的妻子陈壁君一下子抓住蒋,质问合影时为什么不在现场,这让蒋十分被动。他只好一面安抚陈壁君,一面命人将汪送往医院抢救。
二、戴笠亲自出马,“民国第一刺客”王亚樵浮出水面
汪精卫被刺的消息很快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冯玉祥、李宗仁等国民党元老、领袖纷纷质问蒋介石,要求他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迫于压力,蒋介石亲自下令要求特务头子戴笠要不惜一切代价,早日破案,还自己清白。
戴笠虽然心狠手辣,但也是心思缜密之人。他调查后得知刺客名叫孙凤鸣,是以晨光通讯社记者的身份进入会场的。也就是说,这个晨光通讯社肯定脱不了干系。经过对晨光通讯社深入调查,社长胡云卿浮出水面。戴笠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胡云卿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华克之。而华克之就是“民国第一刺客”、斧头帮主王亚樵的得力助手。到此,这次刺杀行动幕后真凶呼之欲出。
三、刺杀目标另有其人,汪精卫代人受过
戴笠将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委员长一听心头不禁一颤。原来早在4年前——1931年,蒋介石正在庐山太乙村附近的竹林里散步时,就曾遭到王亚樵派去的刺客陈成暗杀。如果不是因为距离太远,陈成连开两枪都未中,蒋介石早已成为王亚樵的枪下亡魂了。而这次的刺杀事件,王亚樵到底是针对的是汪还是蒋?蒋介石把目光投向了他最为信任的戴笠,寻求答案。戴笠面色冷峻神情严肃,肯定地点了点头。
蒋介石大怒,立刻给戴笠下了死命令:即刻捉拿王亚樵,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还对王亚樵的悬赏金额从10万元提高到了100万元。
四、戴笠赴香港缉凶,落地竟直接被捕
此时的王亚樵早已远赴香港,在这里他有一个小妾叫婉君,为躲避国民政府的追捕,他神不知鬼不觉跑到这里逍遥快活。殊不知戴笠已经将触角伸到了香港,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情报。为了保密,戴笠只带了十几个亲信远赴香港追捕。但仍没能躲过反蒋人士的情报网,香港警方很快得知消息。此时香港被英国控制,港英政府认为王亚樵到香港算是寻求庇护,国民政府此行属于非法越境执法,再加之英方还不知道戴笠亲自参与行动,于是果断出手。他们刚刚落脚就被香港警方逮捕。
戴笠不得不亮明身份,并以王亚樵与汪精卫是私人恩怨而并非政治原因为由恳请英方支持。当时港英政府两方面都不想得罪,于是一面同意戴笠请求配合抓捕王亚樵,另一面又通知王亚樵尽快离港避难。
五、一位枭雄为情人所累,悲壮谢幕
就在王亚樵走投无路时,抗日反蒋高级将领,因反蒋失败被蒋
“永远开除党籍”,赋闲在
广西梧州老家的李济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就这样,1936年2月,王亚樵前往广西梧州隐居下来。
王亚樵的再次消失,让戴笠在蒋介石面前灰头土脸。不过很快,军统就找到王亚樵在香港的小妾婉君。戴笠亲自上门,非常客气,不仅送上巨款,还答应只要找到王亚樵,巨款立刻翻倍。而且还假意承诺只要王亚樵不再反蒋就能获得高官厚?。婉君看着手中的钱,做着成为官姨太的美梦,竟同意帮军统找到王亚樵。
很快,婉君带着军统来到广西梧州,稍信让王亚樵到婉君落脚处相见。王亚樵没有丝毫怀疑前去赴约。结果刚一进门就被藏在门后的军统特务洒出的石灰迷住了双眼。王亚樵心知中计立刻举枪盲射,奈何有心算无心,他身中5枪被刺3刀,一代枭雄、“民国第一刺客”就以这样的结局悲壮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