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平民郑士利说朱元璋不敢认错,朱元璋气急败坏罚他做苦役,结果牵连忠臣方克勤无辜被处死,全国各府县官员被杀。
这年,朱元璋突然发现一个秘密:地方官员居然让人私带空印文册,自行修改账目交于朝廷户部核对。
原来各地方府县与京城相隔千里,每年对账都要奔波数月才能到达户部。而经过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后,拿着账目跟户部一核对发现错了一个数字,好家伙,这一趟白跑了,又得拿着账目再奔波几个月折返回去,修改账目,盖上印章,重新出发,几个月后到达京城,好吧,这次总算可以了吧!?
不,你运气不好,这次又错了一个数字,你还得再来一趟,这,可折磨死人了,从春天跑到冬天,一年就到头了,你可以不用回去了,直接在京城过年吧!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官员们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提前把官印盖在白册子上,如果到了京城发现账目不对,直接重新修改在盖了印的册子上,这不就完事了吗,多省时省力?
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就这样形成了,朝廷官员们也都知道,只有朱元璋不知道,谁知,这事还是让朱元璋发现了。
他震怒这些人为了偷懒,就敢私盖空文册,不把他的规矩放在眼里,立即派人去调查。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这朱元璋让查,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交差。
没人愿意背黑锅,也没人敢站出来说明情况。这时,一个叫郑士利的普通老百姓站了出来,他直接上书朱元璋说:空印文册不是每张纸都盖印章的,这是骑缝印(两张纸中间缝隙上盖章,一半存根,一半留作凭证),这样只是为了更准确的核对钱粮数字。
最后他还特别说明了一下:知道皇帝您是为了百姓好,怕贪官利用这些空文册,但是这只是个误会,不怪您,不怪官员,当然也不怪我。
结果,看到这封信后,朱元璋大怒,这是在说我错了不敢认错吗?即刻赏赐了郑士利一份工作——做苦役!你慢慢想想自己错没错吧。
郑士利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勇敢站了出来,后被处罚,还被写进《明史》,虽说遭了罪,但终究还是逃脱了朱元璋的“魔掌”,没被杀掉。
而那些涉及空印案的官员们就惨了,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手打一百杖充军,连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也都有获罪,理由是监管不力。
这“一扫光”的政策制度,让无数官员牵涉到此案中,还有很多好官被杀掉,其中就有忠臣方克勤。
这个处处以百姓利益为重的廉政的清官,连肉都舍不得吃,衣服上全是补丁,却因为是主印官被牵连,到死他都不愿为自己争辩,己身无过,神色不改,被害于京师。
这场因便利的方法引发的大案,值得我们深思,朱元璋到底为何如此大动干戈?仅仅是因为他嫉贪如仇?还是为了自己的威严?
都说朱元璋是杀人狂魔,但他也有自己的杀伐标准,他的功过都是有定数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能他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