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记载康熙因遗诏继位,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其实没那么简单
从秦朝到清朝之间,反而清朝政权时间最长,个人认为也许是在位皇帝的原因,有能力又勤政爱民的当权者,政权才能更长久。那么说到清朝中,康熙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皇帝,受到了史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有些人甚至称赞他是“千古一帝”。确实,康熙是一位优秀的皇帝。他有政治家的长远眼光,勤政爱民,在国土军事的问题上也能做到杀伐果断。在他年轻时,除了鳌拜之外,还定三藩为他未来的政治道路扫清障碍。
在国土与军事上,康熙消灭了台湾的明郑政权,远征了准噶尔,打败了俄国的入侵军队。在思想上,康熙一反以前皇帝对儒学的压制态度,不仅是对儒家经学有研究,而且还诚恳地邀请了一批著名的儒学学者一次又一次地编纂“清史”。康熙的真诚态度感动了许多反抗清朝政权的人,“清史”成为第二十四部历史上一本质量和相关性很好的史书。
康熙甚至主动去请教几何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与传教士学习西方知识,这在所有年龄的皇帝中极为罕见。然而,这一位优秀的皇帝,当初选择继任者时差点未被选中。康熙为什么能继承王位呢?不要被清代的历史书所误导。事实与你的想法不同。
众所周知历史乃胜利者权利,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固定观念。康熙继位的原因在清代历史上有记载。这不过是对美德和才能、品格等的赞美罢了。然而,真正的王室斗争并不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简单。康熙之所以能够继承这个皇位,不得不说归功于一个女人——孝庄皇太后。孝庄经历了皇太极、顺志、康熙三朝,精通政治。正是在她的支持和帮助下,康熙才能够登上王位。
1661年,顺治去世后,皇位空置,文武百官对此感到焦虑。顺石皇帝去世后,只有少数年轻的王子被遗留下来,没并没有册封太子。其中,顺治任命三皇子玄烨(后来的康熙)继任,当时玄烨只有6岁。一国大权交给一个孩子,很多人都不服气,也不认可因此遭到百官强烈反对。
这些大臣更支持从顺治兄弟中挑选一位继承大统。这件事首先遭到孝庄皇太后的反对。孝庄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继承王位,以保持皇室血统的纯净。于是,孝庄以顺志的遗诏为由,排除了一切困难,将康熙送上皇帝宝座。他也遵照遗嘱,允许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协助年轻的康熙皇帝。然后隐居幕后,为康熙的政治之路保驾护航。
因此,年轻的康熙最终继承了皇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孝庄太后的支持。否则,仅仅凭顺治的遗诏,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能成功地登上清朝的王位呢?孝庄与康熙的关系也非常亲近。据史料记载,其实康熙的“矢志读书”也是受孝庄的偏好影响,在史记中孝庄好读书才学不差。
孝庄看到康熙很小的时候就这么勤奋。他既松了一口气,也很心疼。她曾经责备康熙皇帝,他读书起来很像个赶考书生。然而,在受到责备之后,孝庄仍然命人每天送补品来。孝庄的政治思想和亲切关怀也对康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康熙当政第一天,孝庄曾考验过他。当时问,如果你当皇帝该怎么做,年仅14岁的康熙,当着满朝文武回答说:“我无所他求,但我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康熙年轻时已经有了这样一种思想和精神,却也多亏了孝庄的教导。